林宇滔指實際狀況比環保報告差
正報 2016-02-13
【本報訊】「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中,二零一四年十九項主要的環境指標,共八十二項子指標中,趨勢為「良好」的子指標有十五項(約百分之十八點三),例如空氣質量指數、碳排放強度、環境管理系統課程及研討會的參與人數等。趨勢為「持平」的子指標有三十八項(約四十六點三),例如溫室氣體估算排放量、旅遊強度、各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綠地率、噪聲狀況等。趨向「不良好」的子指標為二十六項(約百分之三十一點七),例如耗電量、收費用水量、運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處理的廢棄物量、沿岸水質總評估指數等。
二零一三年分別有二十一、二十六、三十八項趨勢為「良好」、「持平」、「不良好」的子指標數量,二零一四年趨勢屬「良好」和「不良好」的子指標數量分別減少了六項和十二項,而「持平」的子指標數量則增加了十二項,大部份子指標變化較平緩,但朝「不良好」趨勢發展的子指標數量所佔比例仍較高,值得關注。
批環保政策沒收效
一直有關注環境政策及環境保護的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中區社諮委委員林宇滔認為,「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未能真實反映居民生活環境狀況,實際生活狀況比報告所指還要差。又批評,本澳部份指標落後,例如空氣質量指數,根本不達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指標,部份項目連環保局本身所定下的目標都未達到,例如資源回收率,批評過去環保政策無效。
就「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林宇滔指出,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焚化爐渣量上升,渣量上升背後反映出資源回收政策極有待提升,部份可回收的金屬和物料未能燃燒,以及要注意廚餘問題,因為廚餘所含水份量高,透過焚化燃燒會增加焚化爐的壓力,也是造成渣量上升的主因。促請政府盡早落實廚餘中心,解決本澳廚餘問題,同時減輕焚化爐的壓力。
環保局定下了至二零二零年前的資源回收率,局方計劃今年回收率應達百分之三十,但「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中資源回收率連環保局本身所定下的目標都未達到,回收率不到百分之二十。林宇滔質疑,連自身目標都未達到,就提出良好的根據。他批評,看不到本澳環境政策應為環境狀況報告有何改善,部份項目有所改善只是其他政策間接帶動,而非環保政策彰顯效力,例如本澳向內地購電,減低發電過程中的空氣污染物。如例如本澳空氣質量指數標準低,不達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指標,比世衛標準低出幾倍,認為應對部份檢測標準作出提升,以最嚴謹標準製定指標。
澳人生活垃圾較港台高
本澳人均每日生活廢棄物量為一點八公斤,較台灣、香港高,垃圾堆填區、建築廢料堆填區已告接近飽和。尤其建築廢料堆填區早已超出容量,需要另外臨時租用土地暫放。林宇滔認為,政府應推出政策,鼓勵市民多思考減少製造廢物。他又建議,可以考慮開闢建築廢料收費,雖然政策影響民生,增加市民家居裝修時的費用,以香港收費標準計算,一般家庭裝修所產生的建築廢料收費只在一千多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向大型建築工地收取建築廢料收費,讓大型地盤增加建築廢料回收量,以及扭轉目前以公帑補貼大型地盤處理建築廢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