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林宇滔促政府全面落實環保 2016-10-31 P01 | 要聞 |市民日報

林宇滔促政府全面落實環保   

市民日報       2016-10-31
P01 | 要聞   


【本報訊】環保局日前公布《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5》,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本澳正面臨環境承載力的瓶頸,居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但缺乏政策配套。本澳廢物處理問題嚴峻,應要檢討焚化爐運作;本澳人均綠地面積減少,政策性措施應按輕重緩急去落實,路環要制訂環境嚴格保護區及環境功能開發區等。他促請政府按輕重緩急盡快展開包括污水、固廢、膠袋徵費及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等實際可行措施。

環境承載力面對嚴峻挑戰
對於報告反映本澳廢棄物問題日趨嚴峻,去年本澳人均城市生活廢棄物每日2.13公斤,上升8.1%。林宇滔認為,現時本澳正面臨環境承載力的瓶頸,現時經濟下滑,旅客個人相對GDP貢獻量不是那麼高,衍生到澳門環境承載力面對嚴峻的挑戰。他認為居民的環保意識高,但缺乏政策配套。他又說,推動旅客環保不是要加強宣傳,而是要有具體政策落實,相信旅客外遊時會尊重當地的政策及生活習慣,他以台灣分類回收廚餘為例,旅客亦會「入鄉隨俗」,關鍵是本澳自身沒有相關措施,推動環保酒店、節省用水等,只要本澳做好指引,相信旅客會配合。

林宇滔又認為,雖然廢棄物回收量增加,但遠遠不及新增的垃圾量多,故實際能回收的垃圾的比率下降,他批評本澳在回收工作上毫無寸進,從環保政策上,政府應確保環保行業穩定,確保回收價格波動時行業仍能生存,政府應從整體政策考慮,同時要檢討焚化爐運作,是否沒有做好預先處理程序,令焚燒垃圾的飛灰、爐渣比垃圾量增長更多,而焚化爐狀況不理想,可能會產生更多污染物。政府近年開始關注固體廢物的處理回收,但現時只是將電子廢物固化處理,僅無害化處理,他批評現時政府相對被動式,應透過與其他地區合作將電子廢物資源化,他相信問題不大,關鍵是政府的決心。

建議盡速出台總體規劃
在澳門人口不斷膨脹、但土地面積增長不多的情況下,人均綠地面積自2010年後逐漸縮減,2015年的人均綠地面積較2014年減少了3.6%。林宇滔認為,政策性措施應按輕重緩急去落實,路環要制訂環境嚴格保護區及環境功能開發區等,要保護僅有山體、湖泊及綠化面積,若不定好環境嚴格保護區時,僅有的山體亦會被破壞。綠化面積無機會再增加,應保護僅有、有生態價值的綠化面積,應設環境嚴格保護區,「未起果啲山應該凍結咗佢,跟住你有總體規劃先再做環評,跟住先可以保護僅有嘅空間」。

他又稱,環評只是以個案形式作出評估,是被動方式,他認為應先有總體規劃的保護、基本的環境底線保護如環境嚴格保護區、再有相應的環境標準,環評才能在個別項目發揮應有的作用,「環評一定過,因為澳門冇標準,我地除咗噪音之外,基本上係冇任何嘅污染排放標準 如果以環評作為一個項目行唔行嘅標準,其實好危險 總體規劃一直未都未出吖嘛,冇總體規劃、冇詳細規劃,單憑環評點去保護環境呢?」對於沿岸水質惡化問題,林宇滔認為,理論上本澳的污水已全部截入污水廠處理,但由於本澳污水廠連續七年約一半的污水沒有經二次處理便排出海,這是沿岸水質惡化的主因。此外,本澳污水渠錯接問題無改善,有人將污水倒入街的清水渠,大廈亦有污水渠錯接的問題,如將污水渠接入清水井、舊式樓宇漏駁清水渠等,他認為應用三方面作出改善,一是截流、二是清淤、三是泵房規劃設定安全後備方案,他提到,現時已有水域管理,應主動清淤。林宇滔促請政府按輕重緩急盡快展開包括污水、固廢、膠袋徵費及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等實際可行措施。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