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正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正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傳新力量提交候選名單政綱 2017-07-06

傳新力量5新人推動優質生活   

市民日報      2017-07-06
P01 | 要聞

【本報訊】首次參加立法會選舉的「傳新力量」,昨向立法會選管會遞交5人候選名單和政綱。第一候選人林宇滔表示,會重點推動政府提升施政效率,改善房屋、交通等問題,提高政府施政透明度,並希望從立法會層面,更好推動各種民生問題得以有效監督,達致優質生活。

     林宇滔表示,「傳新力量」的5位候選人來自不同界別,一直關注社區工作、傳媒、金融,以及有公務員,團隊背後亦有不同界別人士提供不同意見,故知道社會的不同問題,目標是推動澳門有真正優質的生活空間,尤其重點推動政府有提升施政效率,改善房屋、交通等問題,提高政府施政透明度。

     有效監督各項民生問題他又指,對於社會現存的種種問題和對政府施政的不滿,會聆聽市民和不同社會人士聲音,希望透過參與立法會的工作,在立法會的層面更好推動民生問題得以有效監督,將各種社會、民生,以至積存的問題更有效率予以解決。

     被問及他們是首次參選,會否擔心面對競爭時沒有太大優勢?林宇滔直言他們是全新的一組,5名成員都沒有參選經驗,但各人在社會都有歷練和推動很多工作,相信可以凝聚各界不同的新力量,以相同方向和目標推動澳門改變。他又說,「傳新力量」的理念,正正是社會最缺少和最需要的一種力量,會盡量將該組的理念向公眾傳達。

     「傳新力量」第一候選人林宇滔、第二候選人甄慶悅、第三候選人韋浩風、第四候選人談詠之、第五候選人謝伊琪。

傳新力量提交候選名單政綱 

濠江日報      2017-07-06
A04 | 澳門新聞



【特訊】參加新一屆立法會直選的傳新力量,昨日向立法會選管會提交由5人組成的候選名單和政綱,5名候選人依次為林宇滔、甄慶悅、韋浩風、談詠之和謝伊琪,他們的政綱以推動澳門有真正優質的生活空間,提高政府在住屋、交通、經濟、就業等方面的施政效率和施政透明度為主。
        傳新力量昨日中午12時前往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向選管會提交候選名單和政綱。第一候選人林宇滔表示,傳新力量的團隊來自社會各個界別,既有傳媒身份背景者,亦有來自金融專業界別的人士,更有多年公務員經驗的人。他們的政綱是推動澳門有真正優質的生活空間,重點關注逐步推動政府提高在住屋、交通、經濟、就業等方面的施政效率和施政透明度。在參選期間,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聆聽不同界別人士的聲音,了解社會問題所在,並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建議,更重要是爭取更多社會認同和支持。相信通過尋找社會最大共識的方向,在有了務實可行的具體計劃之後,才能逐步緩解居民現時對政府施政的不滿,真正解決民生問題。
          而在提升政府施政透明度方面,傳新力量提倡全面而及時的資訊透明,相信有助讓社會更快知道重大問題的發生並及早處理,而非待社會問題嚴重化之後才著手解決。林宇滔稱今次參選亦是希望促進對施政透明的監督恒常化,並用好立法會的機制,在此層面上更好地推動對民生問題的有效監督,更及時、更有規劃、更有效率地解決社會問題。
          林宇滔並稱,傳新力量是一個全新的組別,各候選人亦均為首次參選,但一直有關注社會發展,在社會不同界別都有歷練和推動很多工作,相信可以凝聚各界力量,讓更多不同界別、不同專業的人士,能夠在同一個空間,向著同一個方向,為同一個目標去推動澳門改變。

傳新力量首參選昨交政綱   

澳門日報      2017-07-06
A02 | 澳聞     



【本報消息】傳新力量昨日中午十二時向立法會選管會遞交候選名單和政綱,參加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五名候選人依次是林宇滔、甄慶悅、韋浩風、談詠之和謝伊琪。
林宇滔稱,傳新力量團隊來自傳媒、金融、公務員等不同界別。其政綱是重點關注推動澳門真正優質生活空間,逐步推動房屋、交通,以及施政透明度等,提升其效率。希望通過聆聽市民及社會人士意見,憑著經驗,針對問題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爭取社會認同與支持,並透過尋找社會最大共識的方向,務實具體地計劃,逐步解決居民對政府部分施政的不滿,真正地解決其民生問題。

他表示,雖然他們都是首次參選,但在社會歷練和不同界別的範疇都有一定的經驗,推動了很多工作,相信可以凝聚各界不同的新力量,推動澳門改變。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環境保護‧持續發展政府空談誤澳 正報 2016-10-14 P01

環境保護‧持續發展政府空談誤澳   

正報       2016-10-14  P01


    【本報訊】總理李克強日前向本澳傳媒重申「在發展中保護」的施政方針。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林宇滔 (見圖) 表示,特區政府現在不能空談環保,必須通過充足的立法和建立制度去規範官員,把環境破壞控制下來,不再容許不能恢復的破壞,否則,澳門將不能可持續發展。

    林宇滔:不再容許不能恢復的破壞

    「回歸十多年來,(特區政府的) 實質 (環保) 工作,我覺得真是少之又少。」林宇滔表示,一九九一年,本澳制定了《環境綱要法》,澳葡政府也投放不少資源興建環境基建設施。無論是環境法規或設施,當年都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在今天看來,它們已經顯得落後,特區政府必須迎頭趕上。
    「在發展中保護,可以怎樣做?澳門已被開發七七八八,只餘下數個山,氹仔的山早已出現高樓,但仍有重要的綠化帶。」林宇滔提出,特區政府應該緊急保護未開發的氹仔山體、路環 (澳門市肺)、龍環葡韻人工濕地等。

    要保育僅有山體

    「澳門的生態環境面積比例已到了臨界點。」林宇滔提出,不可能讓整個澳門成為石屎森林。就算香港以石屎森林見稱,都有四成土地是郊野公園。值得注意的是,民政總署也宣稱,本澳的綠化比例也達四成,連塔石廣場的綠化設施都計算在內。他說:「我支持在城市進行垂直綠化,但我們始終要保育僅有的山體。」林宇滔重申,政府早在二零一一年建議,將澳門所有的水塘、湖泊、山體和世遺歷史城區列作「環境嚴格保護區」,但是,至今仍是「零作為」。「我不是反對發展。如果我們純粹站在發展商的位置、角度,容許發展其山體上的土地,這是不行的。」林宇滔提出,政府至少要落實自己在早年提出的規劃。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林宇滔:政府應公開可用地清單 正報 2016-09-03 P01

林宇滔:政府應公開可用地清單   

正報       2016-09-03   P01


    【本報訊】政府計劃在舊初級法院建設新中央圖書館,單是工程開支的估算已是九億元。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指出,在過去十年的籌建過程中,已是波折重重。他認為,無論在設計、空間等多方面,新中央圖書館的投資應具前瞻性,但是現在看不到舊初級法院將來能夠滿足多少要求。政府應該提出更多資訊讓公眾思考選址等問題,但將來公開的內容不應是偏面的、宣傳的。

     關於建設新中央圖書館的地點,林宇滔指出,南灣湖 C、D 區,新城填海 A 區南端 (政府早有計劃在那裡建設有特色的標誌建築物) 等都是選擇。他認為,政府應該公開可用土地的清單,這有助進行理性討論。公眾既可監督土地是否用得合適,也可建議各地段的用途。
「政府很多決定都是很狹窄的。有一塊地,就想用來做甚麼。」林宇滔認為,應先檢視全澳各區的土地,並考慮各區缺乏甚麼設施,再從整體角度重新佈局。對於政府一有建設就說:該區的相關設施很少,林宇滔指出,直至現時為止,政府仍沒有全澳和各區人均社區設施 (醫療、教育等) 的數據來客觀決策。

      政府應交代改建及新建工程費用比較

     對於在舊初級法院興建新中央圖書館,林宇滔認為,政府應該清楚交代:改建一幢歷史建築的工程費是多少,在另一選址興建新中央圖書館的工程費又是多少。好讓公眾知道,哪一個方案「賺多尐」,哪一個方案「蝕多尐」。很多年前,林宇滔已撰文提出,把愛都酒店活化成中央圖書館。

    譚司到處點火

     近年,社文範疇的施政不斷出現爭議,林宇滔提出,南灣‧雅文湖畔做得不錯。但是,要把龍環葡韻商業化,不留愛都酒店立面,動用三億改建大賽車博物館,就真的令人難以明白。他認同,大賽車博物館要更新、龍環葡韻要修葺、愛都酒店要活化。續說:「上述都是都要做的。問題在於做的程度和方式。似乎現在感覺 (譚俊榮) 不是到處做事,而是到處『點火頭』。」有記者提出:是否譚俊榮容不下異議?「他很堅持。問題在於他是否真正做到擇善固執?真是見仁見智。」林宇滔表示,核心在於遇到反對意見時,需要求同存異、尋找共識。「他 (譚俊榮) 沒有真真正正客觀冷靜地聽取社會不同意見、處理矛盾。」林宇滔坦言,譚俊榮需要反思做事的手法。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林宇滔建議分兩步走 保育本澳僅有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 正報 2016-04-05 P01 | 頭條

林宇滔建議分兩步走

    保育本澳僅有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   

正報       2016-04-05   P01 | 頭條  

    【本報訊】本澳近年有不少涉及山體開發的項目,而引起社會及保育團體關注本澳的山體及自然資源保育工作。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本澳目前僅有約百分之十二面積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不應再受破損,建議將本澳的山體以及龍環葡韻納入自然保育區域,作重點保育且不能開發,個別的發展項目則再透過環境進行評估,但不能涉及對自然保育區域的傷害,分兩步走,保育本澳僅有的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

     澳僅有百分十二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民署所公布本澳的綠化率為四成多,本澳目前僅有約百分之十二面積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即山體、森林。林宇滔指,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有別於一般市區綠化,例如休憩區、天台綠化、道路上單獨種植的當樹木等,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還包括原來的生態價值,簡單說,砍伐一棵生長於山體或森林的樹木,在道路上單獨再種上一棵樹,其生態價值已不一樣。加上本澳僅約百分之十二面積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遠比香港四成、新加坡三成低,認為已看不見合理的理由對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作破壞。

    他續指,《城規法》中有規定總體規劃及城市規劃需要對自然資源作出保護,保護自然生態、生態平衡、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一九九二年頒布的《環境綱要法》也要大自然的保存方向,可是目前在沒有環評要求下,遇到自然資源受損的發展項目,只是由單個環評報告作考慮,並沒有設自然生態保育區制度,沒有對自然資源作出保護。

    促設最高環境領域保護區

    本澳的自然生態資源及自然生態價值資源寥寥無幾,松山、大潭山、小潭山、疊石塘山等山體、龍環葡韻半人工水體等,林宇滔建議,按《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二零一零至二零二零》中建議,設最高環境領域保護區、可引導開發展保護區、優化區三個層面,按不同保育區作保護和有限度發展,最高環境領域保護區的設定建議借鏡香港,將自然生態資源及自然生態價值資源列為保護區,作重點保育,不讓發展項目對之破壞。個別的發展項目則再透過環境進行評估,但不能涉及對自然保育區域的傷害,分兩步走,保育本澳僅有的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相信比目前每個項單獨提交環評報告的做法,所發揮的生態保護效果好。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港澳前車可鑑 林宇滔:街影條例絕不能取消 正報 2014-09-04 P01 | 頭條

港澳前車可鑑 林宇滔:街影條例絕不能取消  


正報       2014-09-04   P01 | 頭條     
  
    【本報訊】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成員林宇滔指出,香港取消街影的教訓,以及當年歐文龍以「替代法」豁免街影批准興建出那些超高樓,負面效果顯而易見,故絕對不能取消街影條例。
    在昨中區社諮會議程前發言中,林宇滔關注到近日街影條例存廢的爭議。他認為,街影規範建築物高度和間距方面多年來行之有效,確保這個人口密度最高的小城不至成為不見天日的石屎森林,故若貿然取消,「不單背離宜居城市的目標,下一代更可能不見天日!」。
    現行法律規定建築物高度和間距是以街影、地積比和覆蓋率去控制,其中後兩者能否用盡則受前者限制,若取消街影發展商就可起到盡,容易形成屏風樓和熱島效應,既削弱居民日照權,也影響通風衛生,增加居民和行人壓迫感,對社會環境將有災難性影響。
    對於業界一直要求參考鄰地做法,林宇滔反駁,香港一九八七年取消街影後已有沉重教訓,屏風、熱島效應現漸顯,而近年本澳多個備受批評的超高樓和屏風樓項目,正是前運輸司長歐文龍時代以「替代法」豁免街影去批准興建,其負面效應實在顯而易見。
    林宇滔謂,過去十數年正是靠著這條被指「僵化」條例,保護本澳不致成為不見天日的石屎森林,利遠大於弊,作用不容置疑。

    林宇滔承認,街影肯定不是最先進和嚴謹的,長遠而言確要改,訂出較其更嚴謹、前瞻和確保作為宜居城市之建築規範,但在目前三大法等皆沒任何具體條文和機制有效取代,又無日照、通風等嚴謹標準保護下,居民相關權利根本不能保障,故街影條例絕對不能取消。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