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環境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環境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落實環保法規做好保育勿流口號 市民日報 2016-10-14 P01 | 要聞

落實環保法規做好保育勿流口號  

市民日報       2016-10-14   P01 | 要聞

    【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澳落區考察期間,被傳媒問到澳門環境問題時,認同澳門須強化發展中的環境保護。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所謂重視環境只是宣之於口,必須盡快落實各項環保法規,透過法律的限制做好發展中的保育。他同時希望環保局盡快兌現自己提出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盡快將路環山體作為「環境嚴格保護區」,保護好現時僅有的山體。

    林宇滔坦言,不論總理李克強日前回應傳媒指須強化發展中保護環境,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訪澳時,同樣強調澳門發展過程中要重視保育。他指不少國家的發展過程都是先發展後保育,但從不同地區的經驗來看,先發展後保護會衍生很多環境問題,尤其環境遭受破壞後,將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過程中不應忽略保育,避免環境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是大家都認同的原則。

    他續說,回歸10多年,特區政府落實環保的實質工作少之有少,1991年澳葡政府推出《環境綱要法》後十多年以來,特區政府只推出《噪音法》,再沒有落實任何環保法律法規,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的法案、建築廢棄物收費,甚至膠袋徵費,均是諮詢後再沒有下文,整個環保政策上欠缺規劃。更甚是回歸後特區政府一直強調重視環保,卻於回歸10年後才成立環境保護局,上述種種均反映政府所謂的重視環保只是宣之於口。

    他認同近期環保局的工作稍為有思維上的改變,包括日前公布將增設廢舊電池收集點,但單是思維的改變並不足夠,必須盡快落實各項環保法規,包括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的法律、提升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落實建築廢料收費,透過法律法規的限制,做好發展中的保育。

    路環山體盡快納環境嚴格保護區

    此外,林宇滔又提到,香港雖然高度發展,是有名的石屎森林,但依然有40%土地用作郊野公園,確保有後花園讓居民放鬆身心。他批評按民署說法連塔石廣場的人工綠化都計入城市綠化率,然而真正的綠化應是自然綠化,澳門目前的自然山體綠化面積只有不到兩成,即使將來3.5平方公里的填海土地全部用作綠化,仍比不上香港。

    他強調,澳門的自然環境保育已經處於臨界點,政府不能純粹站在發展商的角度,只要有土地,不論是否山體都要發展,必須有整體規劃。環保局在2011年推出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提出制訂「環境嚴格保護區」、「環境引導開發區」和「環境優化控制區」三級環境功能區管理,尤其建議將澳門所有的水塘、湖泊、山體和世遺歷史城區列作「環境嚴格保護區」。

    他指要做好保育並非沒有規劃和方向,只是政府有規劃卻一直不肯落實,希望政府能夠落實自己公布的規劃,兌現自己的承諾,盡快將路環山體作為「環境嚴格保護區」,保護好現時路環僅有的山體,已經是最低的要求。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林宇滔建議分兩步走 保育本澳僅有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 正報 2016-04-05 P01 | 頭條

林宇滔建議分兩步走

    保育本澳僅有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   

正報       2016-04-05   P01 | 頭條  

    【本報訊】本澳近年有不少涉及山體開發的項目,而引起社會及保育團體關注本澳的山體及自然資源保育工作。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本澳目前僅有約百分之十二面積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不應再受破損,建議將本澳的山體以及龍環葡韻納入自然保育區域,作重點保育且不能開發,個別的發展項目則再透過環境進行評估,但不能涉及對自然保育區域的傷害,分兩步走,保育本澳僅有的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

     澳僅有百分十二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民署所公布本澳的綠化率為四成多,本澳目前僅有約百分之十二面積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即山體、森林。林宇滔指,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有別於一般市區綠化,例如休憩區、天台綠化、道路上單獨種植的當樹木等,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還包括原來的生態價值,簡單說,砍伐一棵生長於山體或森林的樹木,在道路上單獨再種上一棵樹,其生態價值已不一樣。加上本澳僅約百分之十二面積屬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遠比香港四成、新加坡三成低,認為已看不見合理的理由對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作破壞。

    他續指,《城規法》中有規定總體規劃及城市規劃需要對自然資源作出保護,保護自然生態、生態平衡、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一九九二年頒布的《環境綱要法》也要大自然的保存方向,可是目前在沒有環評要求下,遇到自然資源受損的發展項目,只是由單個環評報告作考慮,並沒有設自然生態保育區制度,沒有對自然資源作出保護。

    促設最高環境領域保護區

    本澳的自然生態資源及自然生態價值資源寥寥無幾,松山、大潭山、小潭山、疊石塘山等山體、龍環葡韻半人工水體等,林宇滔建議,按《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二零一零至二零二零》中建議,設最高環境領域保護區、可引導開發展保護區、優化區三個層面,按不同保育區作保護和有限度發展,最高環境領域保護區的設定建議借鏡香港,將自然生態資源及自然生態價值資源列為保護區,作重點保育,不讓發展項目對之破壞。個別的發展項目則再透過環境進行評估,但不能涉及對自然保育區域的傷害,分兩步走,保育本澳僅有的高自然生態價值資源。相信比目前每個項單獨提交環評報告的做法,所發揮的生態保護效果好。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