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時移世易新中圖選址有得揀 林宇滔促公布更多資訊 社會有共識前勿硬上馬 市民日報 2016-09-03 P01 | 要聞 | 頭條

時移世易新中圖選址有得揀
林宇滔促公布更多資訊 社會有共識前勿硬上馬
市民日報       2016-09-03   P01 | 要聞 | 頭條       


     【本報訊】新中央圖書館單是建築費已9億元,且選址受到社會質疑,但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選址和建築費合適,堅持不會更改。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直言文化領域官員在推出計劃時,總是不肯客觀冷靜聽取社會意見和認真處理矛盾,官員太堅持己見,做的「度」和方式都過了火,變成到處「辣㷫火頭」。他指出:時移勢易,中央圖書館選址上政府可以有很多選擇。他促請當局開誠布公披露更多資訊,對社會不同意見求同存異,在社會取得共識前,政府不應強硬上馬。

    新中央圖書館建築工程,只對舊法院大樓和舊司警局大樓進行改建,但單是建築費用就要耗資高達9億元,早有不少人士指出有關計劃已經過時,本澳已有多間社區圖書館,新中圖計劃並無必要及急切性。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卻解釋說,選址南灣舊法院是因為該處位於市中心,人流多且交通方便,並自揭設計方案早已訂好,堅持不會改變計劃。

     前瞻選址設計 推動文化活動

    林宇滔對當局的解釋不予認同,指出若在10年前,相關選址尚算合適,但時移勢易,10年前南灣交通壓力不大,全澳圖書館數目也沒有今天這麼多,現時本澳社區圖書館可謂不少,若要滿足東南區居民的閱讀需要,何東圖書館勝任有餘,相對而言,塔石中央圖書館人流較多和空間都較擠迫,倘要設立中央圖書館,無論在設計或選址上都應該更有前瞻性,他希望政府反思經過10年後,現時的選址是否仍適合設立中央圖書館,在沒有充足理據說服市民和方案得到社會廣泛討論、取得共識前,他認為不宜貿然強硬推計劃。

    他認同澳門缺乏一座中央性、標誌性的圖書館,但問題是設在哪 、如何興建、既有前瞻性又不奢華。他強調澳門不需要一座奢華的中央圖書館,中央圖書館不單只是一個供市民閱讀圖書的地方,更應是適合社會推動文化活動、適當培養文創、搞文化活動的地方,其與現時的社區圖書館在定位上應有所不同。他指出:中央圖書館要吸引跨區人流,故要設在交通較方便、舒適的地方,讓人們可以進行一些文化活動,推動文化發展,所以中央圖書館應有前瞻性的設計和投資,不過現時的選址顯然未能符合上述要求。

    公共設施分布 欠缺整體布局

    他又批評政府向社會披露的資訊太少,根本難以說服市民接受當局的堅持推動相關計劃。「好多時政府淨係求其講個數出嚟,而家大家都知政府資源相對緊絀,突然話9億,但又講唔出實際方案,在坊間係難以得到支持囉!」林宇滔說:「在塔石望開去,你就會知道政府在資源上係浪費,玻璃屋、舊愛都酒店長期空置,塔石地下停車場也沒有得到善用,當年有意見就提出中央圖書館係咪可以係愛都?因為可以善用愛都又唔使點改嘢。政府永遠都係留啲地,但實際使用時卻沒有長遠的規劃。」現在政府的所有決定都予人很狹窄的感覺,不是從整體布局去考慮公共設施分布,政府所有的社區、醫療、教育、公共設施均沒有一個系統的分區數據,更沒有各區設施和人均人口比例的數據,容易出現資源錯配和產生爭議。他直言,政府在中央圖書館選址上可以有很多選擇,例如新城A區南端、南灣湖C13、14,以及舊愛都酒店都較現時選址優勝,可以有足夠空間讓市民培育文化需求。

    講清講楚問題 更應求同存異

最近社文化諗頭多多,被市民批評大花筒,林宇滔表示,過去社會經常批評很多政府官員總是不作為,但現時社文司在推出計劃時,總是不肯客觀冷靜聽取社會意見和認真處理矛盾,例如龍環葡韻優化計劃變成商業化、愛都酒店不保留立面、3億大賽車博物館竟然擠走葡萄酒博物館,社文司很堅持已見,但能否真的做到「擇善固執」則見仁見智。由於官員做的「度」和方式都過了火,就變成到處「辣㷫火頭」。新中央圖書館計劃拖延10年不是市民責任,是政府問題,政府應講清楚,在新的地方興建中央圖書館,與利用舊法院和司警局大樓改建,兩者的造價是否會不同?面對社會有不同意見,政府更應求同存異,在市民對計劃有共識前,政府不應強硬上馬。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9億新中央圖書館惹議 林宇滔:政府理據不足難服眾 #042 沙漠中的圖書館╱論盡紙本 文:論盡採訪組 時間:2016年09月2日 20:20

9億新中央圖書館惹議
 林宇滔:政府理據不足難服眾


#042 沙漠中的圖書館╱論盡紙本
文:論盡採訪組
時間:2016年09月2日 20:20


     近日政府將拖延10年的新中央圖書館再度提上日程,估算建造費用高達9億元,更堅持選址應在南灣舊法院。但新中圖許多詳細內容未見影,實際造價會否成為「無底洞」?社會不得而知。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新中圖拖延10年,舊法院已非合適的選址。批評當局從未有就預算及選址的決定提出充份理據,未能服眾,資訊缺乏令社會只能「一味靠估」。認為當局應「開誠佈公」,交代新中圖興建計劃的理據,並重新考慮其他選址的可行性。又認為政府應以科學手段規劃社區設施數量,避免資源錯配。

    9億預算「一味靠估」 舊法院非合適選址

文化局早前召開記者會,介紹新中圖的規劃情況。局長吳衛鳴堅持新中圖會設在舊法院,但指9億元預算只是按通脹來計算的估算,實際造價不得而知。林宇滔批評,現時社會對新中圖的質疑只是「一味靠估」,政府未有給出具體規劃,亦沒有給予充足資訊讓社會去思考,才引起社會對計劃連番質疑。「究竟新中圖規劃值唔值9億?未來通脹一定係5%?可唔可以更平?究竟9億預算中,有幾多係工程費用?幾多係圖書嘅添置費用?政府都係講得唔清唔楚。」
     對於新中圖的選址方面,林宇滔指出,新中圖計劃推行之初,南灣區的交通壓力不算太大,全澳的公共圖書館網絡亦未有如現在般完善,以舊法院作為新中圖的選址「無可厚非」。但10年過去,新中圖規劃經歷「一波多折」,規劃方案推倒重來、設計比賽結果出爐又取消,一直拖延至今。而社會10年間變化急速,認為舊法院實非新中圖的合適選址,「政府要有充份理據去支持呢個決定。」

   他認為,除了南灣舊法院外,仍有不少優良的選址。指塔石除了文化局大樓、衛生中心、中央圖書館及藝文館外,其他文化設施如玻璃屋、愛都酒店等長年被閒置。認為重新利用舊愛都酒店作為新中圖的選址,既可善用閒置空間,亦可善用現有中圖的資源,是一個很好的空間。又指立法會對出的大草地若可用作興建新中圖,在週邊交通配套、壓力各方面都比舊法院優勝。而新城A區南部被當局規劃成標誌性設施,當局亦可好好利用該處作為具標誌性的圖書館。
    「作為一個每日8000人次使用嘅圖書館來講,雖然南灣區有唔少公交選擇,唔一定需要泊車。但係舊法院係咪一個合適嘅地點?我有很大嘅疑惑。十年過去,拖咗咁耐,政府無詳細介紹呢個方案,就堅持要係呢個地點。我諗呢樣嘢係在公帑投資上說服唔到公眾支持。究竟拖咗咁耐,預算要增加幾多?政府應該要開誠佈公話畀市民知。」

中圖非社區圖書館 林:設計上要有前瞻性

    近年本澳新增不少社區圖書館,大大回應了社區對閱讀的需求及空間。林宇滔認為,中央圖書館的定位應與社區圖書館不同,中央圖書館具有前瞻性,目的在於推動本澳的文化發展,作為培養閱讀、文創、文化活動的空間。但他認為,由於塔石中央圖書館的環境擠迫,使用量高,有必要興建一座具有標誌性的新中圖,「新中圖唔需要豪華,但要有設計、空間及投資嘅前瞻性。唔單只係借書,要有好舒適嘅讀書環境,可以係培養文創、文化活動嘅空間,先係新中圖應有嘅嘢。」

    林宇滔強調,作為一個總面積達33,000平方米的新中圖,並非單純滿足該區需要,而是要讓全澳市民跨區使用,亦要方便市民前往。

規劃思維落後 林:社區設施欠分區系統性數據

    文化局以「南區缺乏圖書館」為由,堅持舊法院為新中圖選址。但林宇滔反駁:「南區唔係有一個何東圖書館咩?」指政府至今未有就社區設施設立分區系統性數據,未有對社區設施的人均使用量作評估,導致政府經常以「該區設施少」為由興建社區設施。「雖然政府係以善意原則去睇設施增加,有地就起佢部門嘅嘢。但係呢啲設施對該區來講係咪最有益?根本無客觀嘅指標。」

    他認為,當局應以按照數據來看待社區設施的多寡,「而家嘅整體標準就係人均,例如澳門人均有幾多張病床、醫生,有幾多圖書館、休憩區面積等,應該要有個整體數字,以及唔同地區嘅平均數字。當某個區份嘅數字低於澳門嘅整體數字時,就優先係該區加設社區設施。如果無咗個平均數,就會出現爭議。」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活化龍環葡韻恐破壞氛圍 林宇滔指不宜吸引大量旅客 市民憂好心做壞事 市民日報 2016-07-03 P01 | 要聞 | 頭條

活化龍環葡韻恐破壞氛圍林宇滔指不宜吸引大量旅客 市民憂好心做壞事 市民日報       2016-07-03  P01 | 要聞 | 頭條



    【本報訊】政府近日宣布正計劃將龍環葡韻打造成為另一個文創休閒的新景點,又透露將九澳村打造「古村遊」,惟市民擔心政府又「好心做壞事」,為旅遊犧牲居民生活空間。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龍環葡韻本身已有足夠的吸引力,不宜大張旗鼓去吸引大量旅客。旅遊區的形成應由居民需要帶動區內發展,如果單是為了旅客而打造某些區,按很多地區的經驗,最後必定會失敗。他又再次促請政府應優先將路環定位為市肺並劃為保護區。

    政府近日為搞好旅遊想法多多,較早前透露除了南灣雅文湖畔作為首個文創休閒區,正計劃將龍環葡韻打造成為另一個文創休閒的新景點,之後又稱將九澳村打造「古村遊」,成為旅遊景點或路線之一,加上近期再惹爭議的荔枝碗發展規劃,以及民署宣布計劃重啟在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附近興建停車場的方案,令市民擔心政府又「好心做壞事」,為旅遊犧牲居民生活空間和本地特色文化保育。

     促進旅遊宜有總體規劃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明白社會對旅遊開發始終會有憂慮的心態,其實只要善用僅有的休憩空間,在現有基礎上完善周邊環境,令居民多一個休閒選擇是好事,例如南灣雅文湖畔,增設有文創商店、藝墟、文娛和水上活動等設施,這是居民多年來的訴求,開幕至今市民反映不俗,故關鍵是控制好開發力度、發展取向、定位。惟現時本澳欠缺一個總體規劃,令開發強度是否合理難以拿捏,正如做生意的人會希望多些遊客,但作為居民則會有排斥的心態。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日前表示正計劃將龍環葡韻打造成為另一個文創休閒的新景點。他認為,龍環葡韻本身已有足夠的吸引力,平時周末已擠滿本澳居民和旅客,毋須再特別開發去吸引旅遊,「就算政府乜都唔做,周末無論本地人定遊客都迫爆(龍環葡韻)」。但如果活化龍環葡韻幾棟葡式建築內的設施,令它們更物盡其用,則無論對居民和遊客都是好事,但不宜大張旗鼓,着力去吸引大量旅客。

    旅遊區自由形成忌過於着意林宇滔指出,在澳門這麼有限的環境,其實毋須要特別去打造甚麼旅遊區,只要令本地居民生活得開心,對本地居民有吸引力,便可以帶動中、高端旅遊到該區感受本地文化,他個人並不贊成為了旅客特別去建一個夜市或一個旅遊區,他說:「旅遊區是自由形成,本身應由居民需要帶動區內發展,如果單是為了旅客而打造某些區,按很多地區的經驗,最後必定會失敗。」而荔枝碗船廠亦是值得大家討論的案例,其發展方向應是保留原有發展特色、盡量保留現狀,如果適當引入其他元素,完善周邊配套,這些都需要政府作出思考。現時該處交通不方便,船廠殘舊,確實需要面對活化,惟政府過去一提到活化就是大拆大建,無章無法,有時操作過程中過於急進,令市民對政府的活化工作有所保留,難免令居民產生擔憂。任何的東西都要充分利用,適度活化,他建議盡量修復船廠原貌,配合文化創意有效利用其空間,例如可以鼓勵船廠負責人轉型做體型較小的船隻,既配合到市場實際需求,又可以保留原有特色。

    他又提醒,若九澳、黑沙村若要活化,則要解決相關居民對現有居所的居住和使用權問題,令居民有合法的身分去修復原有殘舊的村屋、古屋問題,有潛在危險的則要按政府規劃去重建,政府適當的扶持,加上市場的推動,自然有其發展空間。惟路環土地發展存在歷史的問題,過去政府在路環舊市區有活化計劃,當局對第一沙紙契問題也早有定奪。上述土地屬特區政府所有,而為了保障原居民的居民權利,即使土地屬政府所有,居住用途土地可以用批租地方式繼續讓相關居民繼續使用,黑沙和九澳村同樣需要上述規劃,令居民可以維修保養現有樓宇,「連呢塊地嘅使用權都無,點做活化、做民宿?」

     建議先將路環劃為保護區

    民署計劃重啟在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附近興建停車場的方案,合理設停車場他並不反對,但要符合環境保護,應在敏感地區做環評。總體來說,政府已制訂了《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對本澳進行了環境功能劃分,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特性,將澳門劃分為環境嚴格保護區、環境引導開發區及環境優化控制區三大類,但政府總是以現時未有總體規劃為藉口,拒絕對路環進行優先保護規劃。路環本身是一個市肺,對此社會早有共識,未來亦不應有所改變,而路環本身亦分有不同區域,政府應做好相關分區規劃,將路環定位為市肺保護區後,政府就可以在規劃時明晰其作用,若不對路環進行率先保護,日後總體規劃會更難落實。以澳門的密度和空間,以澳門僅有的綠化率,路環這個市肺都應該得到保護。政府應優先將路環定位為市肺並劃為保護區。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