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公共工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公共工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輕軌建至媽閣應暫緩 再建先交待造價效益 2018年9月28日|訊報

輕軌建至媽閣應暫緩 再建先交待造價效益   

政府自二零零七年十月正式宣佈落實輕軌一期方案後(全長廿一公里、廿一個車站),經歷各種爭議,輕軌項目磋跎逾十年後,項目由最初預計二零一一年底全線運作,演變為現時預計氹仔線(九點三公里,九個站及輕軌車廠)二零一九年營運。

日前公佈的「輕軌系統……第四階段專項審計報告」更揭示,二零一六年底,運輸基建辦公室對輕軌系統重新規劃,訂定了短、中、遠期共十一條走線,儘管不少估算已過期、且有三條未作任何估算,但十一條輕軌走線「埋單價」肯定已破五百億元,較二零零七年最初四十二億的預算最少超支十倍;不知是可喜還是可悲,運建辦的「短期」並不短,之前引起爭議的澳門段南線(經皇朝及南灣)及北線(大水塘至關閘)更不在短期計劃,即不會在二零二六年前建成。

澳門半島段已無時間表
相反,之前不包括在輕軌一期的東線(連接氹仔北安至A區及關閘)和石排灣線延伸線,卻已包括在運建辦的短期計劃內,且前者預計二零二六年第二季完工,後者更計劃今年招標,預計在二零二二年完工,較氹仔延伸至媽閣站要二零二四年完工更快。

面對磋跎逾十年仍未建成有期,造價不斷飆升的輕軌,停建輕軌這隻大白象的呼聲確實越來越大。不過,面對現實,筆者認為現階段全面停建輕軌亦非理性選擇,首先,政府已為輕軌投放約六十億元購買五十五組列車系統(每組兩車廂,已包括取消增購合同三點八億元解約費及七億元延長採購保養費),且氹仔段輕軌工程已完成超過九成五以上,今年四月亦以約五十九億元委託港鐵負責氹仔線通車前的測試、啟用及營運準備及負責首五年營運及保養。
綜合分析現階段資料,氹仔輕軌在明年通車營運應可達成,但正如審計報告公開運建辦委托顧問研究的客流預計,二零二六年氹仔線輕軌段即使能如期連接媽閣站,包括轉乘人次的最樂觀預期,輕軌每日客量僅為十七點四萬人次,只相當目前巴士客量約三成,若輕軌氹仔段不能連手接至媽閣,總客流量僅為氹仔線設計運量的兩成!

氹仔線延至媽閣拖到二0二四
可預見,拖延多年的輕軌已不會成為澳門公共交通的主幹,但換一個角度,若輕軌可以連接氹仔與澳門,分擔一定比例的跨海人流,對本澳繁忙時間早已超負荷巴士和路面壓力,確實是一個重要紓緩,也提供多一個出行選擇。

但弔詭的是,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的工程,在政府從未交待原因下,由二零一四年預計:「二零一六年氹仔線先營運,一八、一九年接駁至澳門」,變成媽閣站拖延至今年五月才進行招標,氹仔線要二零二四年才能接駁至澳門」,相反,一直不在一期輕軌計劃的石排灣線遲來先上岸,預計今年第四季招標,二零二二年就可完工。

筆者認為,若按輕重緩急,氹仔段通車後,下一步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連接媽閣站,令輕軌可連接澳門半島和離島,加上媽閣站旁邊有正興建的媽閣交通樞鈕,乘客可轉乘不通公交甚至私人車輛,才能使其發揮合理的效益。且氹仔線延至媽閣站的工程費十五點一七億,已列入二0一八年PIDDA預算,費用亦屬明確,故筆者認為現階段最重要是確保氹仔延伸至媽閣站能如期按預算完工。

至於預計二零二二年完工的石排灣線,按照運建辦顧問預計,二零二六年乘客人次最多為五萬四千,按二零一七年動工,二零二二年完工的動態估算工程費(即已計算通脹因素)為廿四點七億元,但至今仍未正式招標,費用可能會再增加,筆者促請當局有必要向社會清晰交待最終造價、客流預計及營運效益分析,才能上馬!

東線走A區叫價二百一十億?
此外,礙於澳門線南段和北段均有爭議,政府近年提出先興建連接氹仔北安及新城A區的東線,理論上A區目前仍未開發,爭議較少,輕軌東線亦可分擔A區連接本澳其他地區的交通壓力,若東線經A區最終能連接關閘口岸,也可令輕軌發揮關閘連接離島及本澳主要口岸的功能,理論上可大大提升輕軌的效益和客流。若熟識澳門的交通規劃,政府在十年陸路運輸規劃提出雙環雙軸的概念,其實已包括輕軌東線的方案,而新城總體規劃的諮詢文本更有規劃圖顯示該走線。

但審計報告卻首次揭示,根據運建辦的動態估算,即按計劃在二零二一年施工及二零二六年完工,輕軌東線的造價竟近二百一十億元之鉅!造價比整個輕軌第一期加石排灣線更貴,且佔目前五百億起標「埋單價」四成以上。不諱言,這個估價確實令筆者卻步,且政府從未解釋東線鉅額預算如何得出。

若建東線第四通道須留輕軌空間
但筆者估計,東線造價驚人的原因,極可能與需建獨立跨海通道有關!無論是十年陸路交通規劃或新城總體規劃,輕軌東線是從關閘往新城A區,經第四條跨海通道,前往新城E1區再到北安,但政府早前敲定第四條跨海通道採用橋樑方案後,政府並沒有公開交待該方案有否預留位置行駛輕軌,但根據最近第二次公示的環評報告:大橋設計為雙向六車道,設電單車專道。大橋將設有風障設計,使颱風時橋面的行駛條件與路面通行相若,但並未有提及大橋預留輕軌空間。

當局早前突然快馬加鞭力推第四通道橋樑方案,並爭取年內動工,而運建辦亦提出考慮關閘往來離島人流多,將東線加入作短期輕軌計劃,正常的人都會自然聯想第四跨海大橋已預留輕軌空間,今次第四跨海通道竟沒預留輕軌通道,肯定是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的又一經典事例!

輕軌新線無預算效益分析免談
儘管第四通道橋樑方案已上報中央,並已作第二次環評公開諮詢,筆者仍然要強烈促請政府必須三思!除非當局已否決輕軌東線,否則第四通道必須預留輕軌空間!因為輕軌東線要另建一條跨海通道,絕對是浪費時間和資源!


輕軌東線造價驚人,筆者認為當局有必要向公眾清晰交待造價的計算和具體施工時間和工期,絕不能仍按過往「無預算所以無超支」的「神邏輯」蒙混過關,若政府未來交待不清,包括石排灣線、東線及之後的其他線路的預算、動工、完工時間及客流和營運分析等,筆者和社會都寧願「停一停、諗清楚」,甚至壯士斷臂,重新思考哪種集體運輸系統更適合澳門!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輕軌燒錢不只500億 審計署狠批運建辦 不著急 不嚴謹 不積極 2018年9月14日|力報

輕軌燒錢不只500 審計署狠批運建辦 不著急 不嚴謹 不積   


一塊交通指示牌阻礙橋墩施工,竟然導致輕軌氹仔線延誤214日,最後才發現,原來不用拆指示牌也可以施工;設計圖上早已顯示輕軌車站場地上,仍有另一工程工地辦公室,卻未經事前協調就交收場地,導致工程延誤將近一年。這種小學生等級的疏忽,是本澳輕軌工程建設中的實際案例,也是工程一再延宕的主因。

審計署昨(13)日發布專項審計報告《輕軌系統-第四階段》,痛批運輸基建辦公室(運建辦),以這種「不著急、不嚴謹、不積極」的方式協調工程,令輕軌工程一拖再拖、一錯再錯,導致運建辦至今無法對整體工程造價有明確計算,當造價沒有估算,預算「邊做邊改」,自然就沒有所謂「超支」的問題。審計報告統計,不計算尚未有資料的三條走線,整個輕軌工程估計需要投入500 億元,而且上不封頂,足足是當初規劃金額的十倍有餘。
審計署昨日發布專項審計報告,剖析本澳輕軌工程預算暴增、工程延宕的原因。報告指出,輕軌氹仔線工程各分段曾多次獲批准延長工期,三個分段延期日數佔原施工日數竟然接近一倍,也就是說用了原定工期的兩倍時間才能完成。

與此同時,隨著輕軌規劃一變再變,預算也不斷增加。從2007 7 月規劃的第一期(包含澳門與氹仔線)總成本42 億元,到2009 年增加為75 億元,至2011 年又變為110.67 億元。到了2016 年,當局將輕軌系統重新劃分為短中遠期三階段,氹仔線與澳門線造價分開估算,據運建辦公開資料,光是氹仔線已經要花去108.23 億元,而這只是輕軌系統11 條走線中的一條。報告統計,計算11 條走線中八條已有估算的金額,不計其餘三條走線,總投資估算金額已經達到500 億元。

打臉羅司 預算邊做邊改 永不超支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上月2 日曾經信誓旦旦的表示,輕軌氹仔線沒有超支,但補充「其他項目我從來沒講過幾多錢,如果外界已經覺得係超支,仲有好多嚟超!」。審計報告批評,當局對訊息的發放不盡不實,雖強調沒有超支,但指的只是局部完工的氹仔線,最新的計劃也未披露,未來還要花多少錢,沒有人知道。報告痛批,因為種種未如理想的工作安排影響工程進度,導致至今無法明確計算工程造價,且以「邊做邊改」、「判給後才公布造價」的方式,製造「從來無講過起輕軌用幾錢」、「沒有超支」的表面假象,長期逃避交代整體計劃詳情。

交通指示牌 延長施工214
造價無法估算,是因為工程進度不斷被延誤,而延誤的原因則來自不理想的工作安排,源頭就是運建辦自身。在氹仔線C360 分段工程中,編號IS18-P04 橋墩旁有一處門架式交通指示牌,阻礙打樁機械位置,而承建商竟然在工程預定完工日後的四個月,才向運建辦反映有關問題,又過了半年後,承建商才提出可變更方案,由較小的機械完成打樁工程。到樁柱真正完工,距離原定的完工日期已過去了一年半。審計報告指出,在該工程原定的期限內,15 條樁柱沒有完成任何一條。

此外,審計署還發現,運建辦曾因C360 分段進度延誤向承建商發出46 封警告信,並罰款285 萬元。有部分警告信反映,蓮花口岸周邊工地存在人手機械不足、管理混亂等情況,但監管公司的延長工期分析報告及運建辦上呈的延長工期申請建議書中,未有提及警告信所反映的情況,令人質疑決定批准延期214 天的合理性。

場地上另有設施 照樣交收
另一個案則是氹仔口岸段23 號車站工程,由於施工位置與北安碼頭工程的工地辦公室位置出現衝突,導致延期將近一年,但事實上在輕軌工程的設計圖則上早已顯示有關問題,反映運建辦早已知悉有關衝突,並非突發事件。審計署認為,運建辦未有重視工程前期協調工作的重要性,直到開工後四個月才發文要求北安碼頭承建商遷離,而在場地上仍有工地辦公室的情況下,運建辦與承建商仍簽署動工筆錄移交場地,反映有關工作只是「行禮如儀」,如運建辦認真抓緊協調工作,有關延誤顯然是可以避免的。

運建辦:持續審視 做出優化
對於審計報告的批評,運建辦回應表示感謝,聲明中強調,做為澳門首個軌道交通建設項目,一直受到客觀因素制約及項目複雜性的影響,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當中有不少值得檢討改善之處。

談到施工延期申請問題,運建辦表示對於承建商人力資源及設備不足等問題一直透過工作會議、警告信等要求承建商改善以追回進度。日後將進一步完善工程前期協調工作、完善合同及承攬規則的條文以及訂定違反合同義務的處罰,以加強對工程項目監管。

而投資估算更新方面,運建辦就稱因為各線路推進時程不一、財務評估基礎條件不同,未能訂定整個輕軌項目的造價,並認為以每一條線路為基礎開展造價估算及財務管理較為切合實際情況及社會期望。考慮到早年開展研究項目的財務資料已過時,運建辦將會在呈上級考慮前的立項階段對資料進行更新,並待具備條件後編製造價動態估算以作為上限控制開支。
個案一C360段門架式交通指示牌阻礙氹仔線 C360段樁柱工程原定20121231日施工至2013511日完工,但承建商在20139月才反映,IS18-P04橋墩樁柱因交通指示牌阻礙打樁機械而無法施工。

20143月,承建商又表示可以用較小機械施工,最終橋墩樁柱工程在201411月才完成,距離原定完工時間超過了一年半。

個案二橫琴接駁位樁柱欠缺圖則同樣是C360 段樁柱工程,IS18-P02.1 IS18-P02.2 橋墩樁柱因欠缺圖則無法施工,承建商先後向運建辦反映情況,運建辦詢問設計公司,設計公司又稱運建辦未提供參數,待提供相關參數後,承建商又在探井後發現地下有公共管線,最終IS18-P02.2位置橋墩被取消。工程延誤共687 日。

個案三23號車站場地有另一工程設施氹仔口岸段23號車站工程,由於施工位置與北安碼頭工程的工地辦公室位置出現衝突,導致延期將近一年,但事實上在輕軌工程的設計圖則上早已顯示有關問題,運建辦與承建商在明知場地無法施工下仍完成場地交收,而運建辦直到開工四個月後才要求北安碼承建商遷離。工程因此延誤330日。

清晰交代工程預算 重新評估輕軌工程
今次已經是審計署第四次就輕軌工程發表報告批評。有意見認為,政府當務之急,除了要盡快令氹仔線通車、落成媽閣站和東線工程,還要就各項走線的造價預算、工期和經濟效益等,全面進行科學評估,並向社會公布。

梁孫旭:《採購法》盡快立法立法議員梁孫旭憂慮,短期的五條輕軌走線即使到了下屆政府手上亦未必可以完成之外,輕軌的造價、在未來如何發揮其效益等問題亦令人擔憂。促請政府要對輕軌工程重新進行評估,確保未來可控制輕軌工程的成本,減輕開支;還要加快《採購法》的立法進度,並且加強監管,杜絕工程承建商有法不依、出現散漫、求其的情況。


林宇滔:政府要「停一停,諗一諗」澳門傳新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則認為,事到如今,除了氹仔線、媽閣站和東線工程必須盡快上馬之外,政府在輕軌工程問題上不能再抱著消極態度辦事,邊做邊改,執意不提工程預算,營造沒有超支的假象;應該要「停一停,諗一諗」,向公眾清晰交待工程的預算、工期;亦要重新思考工程是否符合社會未來發展需求。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公共工程設計費應脫鈎工程價 | 2016-09-13 P01 要聞 | 市民日報


公共工程設計費應脫鈎工程價   

2016-09-13 P01 要聞 | 市民日報

    【本報訊】近年公屋質量屢屢出現問題,去年多個公屋項目先後出現公共部分瓷磚剝落,事隔不到1年,又有公屋走廊瓷磚換完再換,引起居民不滿。聚賢同心副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公共工程的質量問題已成為澳門「風土病」,公屋質量問題源於設計費與工程價掛鈎,令承建商採用價格較貴的不適合材料,加上建設辦對公共工程興建和監督經驗不足,部門反應速度慢,方出現一次又一次公屋質量問題。他促請政府改革現行機制,設計費不應再與工程價掛鈎,同時在評標制度中引入用家評分,將用家部門和市民的評分納入評標考量。

    路環石排灣的新社屋落成才3年多時間,就面臨兩次鋪磚的命運。去年9月被揭「空鼓」瓷磚問題,事隔不久,6座大廈每層樓宇又被房屋局畫上記號,等待重鋪。雖然承建商無償換磚,但去年的鋪磚工程,在通風差的走廊內施工以及防灰措施不足,讓灰塵滿布走廊及屋內,住戶慘變「吸塵器」,現在又要面對重鋪瓷磚工程,居民怨聲載道。

    靚料推高工程價其他費用水漲船高林宇滔形容,公共工程質量問題成為澳門「風土病」,去年多幢公屋項目出現走廊瓷磚剝落事件,原因不是偷工減料,而是用了太名貴的材料所致。問題出於公共工程的設計費與工程價掛鈎,設計費約為工程造價的5%,於是就推動承建商用一些「靚料」,這樣工程價亦會貴些,顧問費也會高些,幾次的公屋問題都是承建商對大廈走廊牆壁選用體積較大的地板磚,這種地板雖耐磨和防水,但價格較貴,倘若這種磚用於鋪地板,則完全不需要太大黏貼力,「用塊靚嘅地板磚黏上牆,表面上好似好豪華,但實際上因為太重,又唔吸水,吸唔實啲沙漿,就會出現瓷磚剝落。」走廊牆壁根本毋需「咁靚嘅料」。

    他表示,經過他們多次反映意見,政府承諾新建的經屋改用面積較小的牆面磚,避免再出現同類情況。他又稱,並不是所有政府負責的公屋工程都出現質量問題,同是社屋的望賢樓由工務局興建,卻沒有出現質量問題,很多出問題的公屋項目均由建設辦負責興建,例如望善樓、湖畔、居雅等,反映建設辦對公共工程質量監管和操作出問題,對設計審批不仔細,沒質疑設計師採用了不合適的材料。

    倡引入用家評分納新工程評標考量而核心問題是公共工程承投公司過去的工程質量並不會影響競投新工程的評分,在招標過程中,承投人即使過去的工程質量出過問題,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這樣的審標機制令到承建商不會注意工程質量細節,對於上述問題,政府完全可以在招標上引入合適的條款,例如引入用家評分制,用家部門和市民對公共工程進行評分,並將相關評分納入評標考量。事實上,政府知道問題所在,惟相關部門卻一直因怕麻煩「乜都唔想改」,最終惡果由政府和市民承受。

    林宇滔說,客觀而言,建設辦對興建公屋無經驗,所以「唔識監督」,監理公司本身也沒有盡責任監管工程,部門反應速度慢,才出現一錯再錯後要再處理問題,而部門主管和高層沒有承擔、沒責任感,即使知道問題所有,也不予改正。他促請政府認真反思現行招標制度的缺失並作出改革。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元素太多令本貌失真 不作諮詢難服公眾 力報 2016-08-24 A01 | 要聞

元素太多令本貌失真 不作諮詢難服公眾  

力報       2016-08-24   A01 | 要聞



     對於龍環葡韻匆匆上馬,事前未有公布規劃詳情及修護工程費用,亦沒有舉行公眾諮詢,引起坊間質疑及不滿。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稱,龍環葡韻五間葡式建築物,有部分空置了一段頗長時間,認同政府不斷優化不同的社會設施,善用空間。但他亦質疑,當局今次規劃過於急進,一次過把太多元素放入當中,或會破壞龍環葡韻原本寧靜休閒的環境。

照板複製或弄巧成拙

    林宇滔指出,從政府發放的資訊來看,感到當局有意將南灣湖的「雅文湖畔」複製到龍環葡韻,「南灣湖做得唔錯,有cafe、文創、踩鴨仔等,雖然未形成一個新的商業區,但行咗第一步,畀人耳目一新感覺。」不過,南灣湖與龍環葡韻不同,南灣湖是一張白紙,但龍環葡韻有其本身特色及文化底蘊,若規劃得不好,可能會弄巧反拙。

     至於預算640萬元修護費用是否合理,林宇滔稱,640萬元相比當局其他類似工程不算太高,但當局未有透露計劃詳情,難以評定是否合理,促請當局公布規劃詳細內容。他認為,與其花太多心思在重新規劃上,當局完善該區周邊配套更為合埋,如停車設施等,方便遊客及居民。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交貨敷衍 華而不實 唔理用家 林宇滔促檢討工程招標漏洞

交貨敷衍 華而不實 唔理用家 林宇滔促檢討工程招標漏洞   

澳門日報       2016-02-16
A02 | 澳聞 


【本報消息】澳門公共工程超時超支、質量參差,屢被批評,但罵完問題又重複發生。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敦促政府認真檢討招標過程出現的問題,包括承建商施工質量無列入評標分數致敷衍交貨、設計顧問費與工程造價掛鈎致工程華而不實、用家意見無法有效反映至建設部門致問題多多等,盡快改善。

質量參差原因有三
林宇滔表示,湖畔大廈、永寧大廈及望善樓均出現“甩磚潮”,社會質疑偷工減料,但工程業界則指是瓷磚未充分浸水就貼上牆壁,導致黏力不足,認為問題出在工人施工工藝及監管問題。客觀而言,在寒潮下,私人樓宇亦有出現爆磚情況,但絕非像公屋般需大面積重修,為何公、私工程的施工質量經常高下立見?他倡政府必須認真檢討過往十數年的招標過程出現的問題。

他總結有三點原因,首先,超過二百五十萬元的大型公共工程,即使承建商曾有施工不良,亦不會影響其後競投工程,“大型工程超支超期、用家意見均無列入評審標準,承建商建設完就離場、過了兩年保固期就乾手凈腳無曬責任”,承建商及監管公司毋須為施工質素負責,又不影響下次投標,自然缺乏阻嚇力,這是造成公共工程質量差的主因。奇怪的是,現時不超過二百五十萬元的諮詢標工程,承建商過往的施工質素有列入評審標準內,大、細工程兩套做法。

顧問費貴掛鈎工程
林宇滔稱,在“公屋爆磚”事件中,有人反映承建商用價格更昂貴的地台牆,用作張貼牆壁,但“用咁貴的磚貼牆是否合理?是否一件好事?實際上,貴磚的效果仲差過原本的貼牆磚”。直指政府公共工程華而不實,究其原因是現時設計顧問費與工程造價費掛鈎,設計顧問費約佔工程造價的百分之五,若造價更高,設計顧問費亦更高。“假如工程造價由五億翻升至五十億,則設計顧問費亦倍升”,故設計顧問公司負責工程時會傾向“豪華設計”,造成公共工程華而不實。他指政府批出工程前,應自己有估價,而非全由設計顧問公司“話事”,又或者設計顧問費與工程造價應脫鈎。

他說,建設部門負責建設的公園兒童遊戲區的地墊軟膠經常會“起角”,令玩耍兒童跌倒,事因承建商使用內地劣質貨,故兩年保固期內需不停更換,換完又起角,直至民署接手後改用歐洲貴價貨,問題才改善。

多個公園均出現“起角膠”問題,居民屢次投訴,但建設部門依然無在招標書明確規定公園地墊的軟膠規格,這反映用家意見並沒有得到建設部門重視,致問題重蹈覆轍。
屢錯屢犯力迫方改

又如澳門導盲磚經常跣人,尤其天雨後,兒童及長者均曾“中伏”跣低,早前中區社諮委強烈反映下,政府部門終於在培正中學附近更換了防滑導盲磚,“為何力迫下可以找到隻不跣的導盲磚?咁之後招標係咪都用該隻不跣的材料,抑或繼續使用跣人的導盲磚?”再如,公屋居民反映的建設質量問題,建設部門下次是否有改善。

種種例子,均反映建設部門需改善收集用家意見的渠道,並把意見落實到公共工程的建設中。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