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

冀平衡景觀保育增防災意識 內港擋潮閘需可行釋疑慮 2019年7月2日 | 澳門日報

冀平衡景觀保育增防災意識 
內港擋潮閘需可行釋疑慮   
【本報消息】歷經“天鴿”及“山竹”颱風侵襲,澳門市民對防風防災意識逐漸提高,海港歷史文化協會昨日舉行“澳門防洪排澇建設”船上研討會。
該會邀請多位嘉賓就現時的防洪排澇工程規劃設計發表意見及建議,嘉賓對政府提出建擋潮閘有保留,希望政府公佈更多治水方案的細節,讓社會充分討論。
因應前兩年的“天鴿”及“山竹”超強颱風來襲,特區政府設立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編製澳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為增加大眾對澳門防洪排澇建設的認識,海港歷史文化協會昨日下午三時半在內港特設船上研討會,邀請城規會委員林翊捷、中區社諮委何永康、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以及海洋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桂舜任主講嘉賓,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副理事長關治平、對外合作及拓展部高級經理曾澤瑤出席。眾人就防洪牆及擋潮閘的規劃設計發表意見及建議。
防洪資訊雜亂
林翊捷表示,本澳經過兩次超強颱風後,居民對內港一帶居住或營商環境缺乏信心,社區經濟大受打擊。為此,不少人希望擋潮閘盡快建成,“但求有就得,無論適合與否,但其實好危險”。
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就不同治水方案的優缺點向公眾說明,引導社會共同討論最適合澳門的方案。同時,政府發放的防洪方案資訊雜亂,一般市民未必知道應由哪些途徑了解最新方案。
何永康指出,由過去兩年的超強颱風可見本澳的防洪工作存在明顯不足,尤其是內港一帶長期受天文大潮或風暴潮等威脅,商戶、居民飽受水浸及海水倒灌困擾。不論是加高河堤或建防洪牆,都涉及景觀保育問題,冀政府平衡。他倡政府提升居民的防災意識,鼓勵民眾參與民防工作。
完善主動防災
林宇滔表示,澳門水浸的成因有好多,例如天文大潮、風暴潮等,應因地制宜,制訂不同的治水方案,並檢視現時內港的防洪牆是否需要適當加固及加高。認為政府目前做到被動式防災,但主動式的防洪機制還有待完善,希望以可實行最重要。
陳桂舜稱,政府多年來在內港治水防洪做了不少工作,例如研究設置擋潮閘、防洪牆、雨水泵站箱涵渠等。認為政府不妨將資訊透明化,公佈相關治水工程的調研資訊,解釋工程原理、可行或不可行的原因等,釋除公眾疑慮,同時提升居民的防災意識。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