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

因應洪水成因訂治水方案 講者籲加快防洪建設進度 闡方案優缺點供市民討論 2019年7月2日 | 市民日報

因應洪水成因訂治水方案
講者籲加快防洪建設進度
闡方案優缺點供市民討論
【本報訊】澳門海港歷史文化協會昨舉行「防洪排澇建設研討會」,有講者批評自颱風「黑格比」後,政府於2014年提出興建擋潮閘,倘若「黑格比」後興建擋潮閘,已經可抵擋「天鴿」和「山竹」的潮水,大大降低澳門所受影響,他促請政府加快防洪排澇建設進度,並要因應風暴潮、天文大潮等不同的水浸成因制訂不同治水方案;統一發布防洪方案渠道,講清楚不同方案優缺點,讓市民有討論空間。
研討會昨午在船上舉行,主辦單位安排傳媒乘船出海實地視察海上的防洪排澇工程規劃設計。城規會委員林翊捷、生產力中心高級經理曾澤瑤、海洋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桂舜、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中區社諮會委員何永康等出席。
颱風水浸影響內港發展
林翊捷表示,經歷多次超級颱風水浸後,本澳居民、部分產業發展均受到較大打擊,一些大型投資或市民買樓等都衍生不確定性,長遠對整個內港區發展形成陰影,倘若內港社區發展一直走下坡,對澳門長遠發展亦有變數。
他又說,整個防洪工程正在討論,其實黑沙環海堤都需要加高,且加高幅度不小,但雖然該區高樓大廈較多,加高海堤對景觀的影響不及內港大,但仍會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建議政府作出決定後,要盡早與居民做好溝通,不要等待工程開始才遭居民反對而影響工程進度。
林宇滔則批評,其實早在2008年颱風「黑格比」後已經提出興建擋潮閘的問題,政府至2014年才提出興建擋潮閘,2015年澳區人大更向中央提案,當年擋潮閘設計高5.6米,倘若「黑格比」後便興建擋潮閘,已經可抵擋「天鴿」和「山竹」的水位,降低對澳門所受的破壞,但時至今日擋潮閘仍未動工。
澳可與中珠聯防禦洪水
他更提到,林茂塘雨水泵房建成後,新橋有多年未出現嚴重水浸,而內港泵房原計劃亦是2012年動工,2015年完工,後來卻推遲至今年才動工,要待2021年才完工。
他又指,一般暴雨的水浸可以透過泵房解決,但風暴潮的水量則受引力作用影響達到相應高度,政府因應風暴潮、天文大潮等不同水浸成因,需要制訂不同治水方案,並檢視現時內港防洪牆是否需適當加固、加高。
何永康認為,不論是加高河堤或是防洪牆建設,都涉及景觀保育問題,但重點應該確保居民安全,政府應取得平衡。
陳桂舜則表示,澳門鄰近的中山和珠海已經有不少擋潮閘和防洪牆等設施,並有中珠聯防機制,在閘門開關和洪水排放方面有聯動機制,機制過去幾年一直行之有效,希望澳門透過區域合作加入有關聯防機制,共同協作應對風暴潮。
另外,林翊捷批評說,政府發放防洪的資訊不少,但資訊發放混亂,建議政府設立統一發布防洪排澇方案的渠道,同時要講清楚不同防洪方案的優缺點,讓市民有討論空間;陳桂舜同樣認為,政府需向市民公開相關治水工程的調研資訊,包括工程原理、可行或不可行的原因等,他又認為要加強下一代防災意識。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