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膠袋徵費應有配套推動環保 鼓勵居民踐行污者自付 速推家居垃圾分類回收 2019年3月18日|市民日報

膠袋徵費應有配套推動環保 
鼓勵居民踐行污者自付 
速推家居垃圾分類回收   
【本報訊】膠袋收費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待審,政府建議每個膠袋收費1元。昨日出席《澳門論壇》的市民和嘉賓普遍支持,但有市民認為1元收費過低,倡參考歐洲調高膠袋收費,令市民購買膠袋時更審慎,同時應對商舖徵收環保稅。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形容澳門膠袋徵費起步比香港慢了10年,膠袋徵費只是「污者自付」原則的第一步,政府應推出配套措施鼓勵居民由自身做起,落實環保理念,包括盡快推行建築廢料徵費制度、家居垃圾分類回收等,他指應由博企先行先試推行各項環保回收。
行政會日前完成討論膠袋徵費法案,建議每個膠袋收費1元,法案將提交立法會審議。澳廣視電視台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邀請環境保護管理學會理事長曾錦培、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梁彥邦、澳惜會創會會長陳春紅等出席,共同探討膠袋收費問題。
勿拖延建築廢料徵費立法進度
較多市民在《澳門論壇》發言時支持膠袋徵費,更認為收費1元過低,難以真正達到減少使用膠袋的成效;更指在歐洲每個膠袋收費1歐元,由於收費昂貴,得以推動居民自備膠袋購物。有市民不滿意當局將膠袋問題「斬件」立法,認為不應忽視外賣盒、塑膠杯、塑膠吸管等問題。但亦有市民認為膠袋徵費金額過高,且所收費用不應全部由商戶所有,政府應保留一部分用於推動環保,建議政府向商家徵收環保稅。
林宇滔表示,澳門膠袋徵費起步比香港慢了起碼10年。澳門每日約有300多噸塑膠垃圾,當中過半為塑膠袋。他認為,不論收費是參考香港的5毫還是法案建議的1元,均較不收費有成效,建議及早推行,並定期檢討。他說,膠袋徵費只是「污者自付」原則的第一步,政府不應該再拖延建築廢料徵費的立法進度。並認為要鼓勵居民由自身做起,落實環保理念,如自備膠袋或飲水樽等。他又建議,各項環保回收措施應由博企先行先試,較容易收到成效。
他認為,膠袋徵費目的是令居民減用膠袋,最重要還是居民自覺少用、善用,再重用,最後是資源回收。而在資源回收方面,澳門仍存在空白,自內地收緊了廢料入口條件後,澳門廢膠出口面對很大困難,做好資源管理和重用,令到廢料可以出口到周邊地區再製造,這是社會一直缺乏思考的問題,政府也缺乏支持,推行垃圾徵費並不是為了收取金錢,而是希望居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回收。現時街道上設置了垃圾分類回收桶,但相關垃圾回收率只有5%至10%,即100公斤垃圾中只有5至10公斤垃圾可以回收再造,中間還要花大量人力資源處理。大企業,包括博企只要肯做垃圾回收,可能成效比全澳街道上的資源回收桶回收成效更大。
環保袋須多用才不致釀成浪費
曾錦培形容,膠袋徵費是「做咗好過冇做,遲做好過唔做」,認同要落實膠袋徵費政策。他希望政府多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政策,舉例如購買30元的物品,倘不使用膠袋,可減少收費1元。法案建議設例外情況,包括盛載未事先包裝的食物或藥品,例如在街市買菜或醫院向患者提供藥物等,可無償提供膠袋,他又擔心例外情況出現會如香港一樣被濫用,並批評政府環保政策是「一單還一單」,當局在環保政策上並沒有整體的短、中、長期構思。
陳春紅引述數據指,平均每人每年到街市消耗約1800多個膠袋,是使用膠袋的重災區,不應排除收費。又認為政府應設有配套措施,鼓勵居民循環使用膠袋,亦應鼓勵家庭主婦自備膠盒盛載鮮活食物。她又建議向商戶徵收環保稅,不能單方面向消費者徵費,需各方面都做好配合。
梁彥邦表示, 香港實施膠袋徵費後,商戶曾推出環保袋,但據統計,環保袋需循環使用131次才達到環保效果,倘只使用一或兩次就棄置,反而造成浪費,必須多向居民推廣環保理念。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