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論壇熱議膠袋徵費倡徵費設環保基金 2019年3月18日|新華澳報

論壇熱議膠袋徵費倡徵費設環保基金   
【本報訊】澳門論壇昨日探討膠袋收費法案,法案建議每個膠袋收費1元,出席嘉賓與市民大多都表示支持,相信可防止浪費膠袋的行為,藉此提高自身環保意識。但也有嘉賓認為,政府不應忽視外賣盒、塑膠杯、塑膠吸管等相關問題而「斬件」立法,建議制定綜合規劃推動環保工作持續發展。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澳門膠袋徵費起步比香港慢了起碼10年。澳門每日約有300多噸的塑膠垃圾,當中過半為塑膠袋。他認為,不論收費是參考香港的五毫還是法案建議的一元,均較不收費有成效,建議及早推行,並定期檢討。他說,膠袋徵費只是「污者自付」原則的第一步,政府不應該再拖延建築廢料徵費的立法進度。並認為要鼓勵居民由自身做起,落實環保理念,如自備膠袋或飲水樽等。
他又指出,澳門各間賭場浪費塑膠較嚴重,數量龐大的飲完即棄的塑料瓶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建議各項環保措施均由博企先行先試,政府可藉賭牌競投的契機,要求加入規管控制各大博企塑膠棄置量,履行各大博企的社會責任。
  環境保護管理學會理事長曾錦培形容,膠袋徵費是「做咗好過冇做,遲做好過唔做」,認同要落實膠袋徵費政策。
但他又提出環保問題不應「一單還一單」,不應忽視外賣盒、塑膠杯、塑膠吸管等相關問題而「斬件」立法,建議政府制定有綜合性的短、中、長期規劃,並站在居民的角度出發,才能真正做好環保工作。例如居民購買30元的物品,倘不使用膠袋,自備環保袋是否可減少收費1元。
  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梁彥邦指出,香港實施膠袋徵費後,商戶曾推出多款環保袋,但由於環保袋更厚更耐用,也更耗塑,據統計,環保袋需循環使用131次,才達到環保理念,倘只使用幾次就棄置,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費,認為必須多向居民推廣源頭減塑的環保理念,建議逐步擴展為對廚餘等生活垃圾徵費。
  法案建議設例外情況,包括盛載未事先包裝的食物或藥品,如街市買菜或醫院藥物,可無償提供膠袋。澳惜會創會會員陳春紅引述數據指,平均每人每年到街市消耗的膠袋量約1,800多個。認為政府應設有配套設施,鼓勵居民循環使用膠袋,亦應鼓勵家庭主婦自備膠盒盛載鮮活食物。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