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市民認同膠袋徵費 籲引入易降解替代品 2019年3月18日|濠江日報

市民認同膠袋徵費 籲引入易降解替代品   
【特訊】為保護環境及減少塑料污染,政府計劃徵收膠袋使用費;相關計劃建議日後大部分零售行為過程中若提供膠袋則必須收費,費用標準由行政長官訂定,當局亦曾建議每個膠袋收取一元的費用,並表示在諮詢時獲居民的普遍認同。而法案同時豁免盛載未事先包裝的食物或藥品,如街市買菜或醫院向病患提供藥物等情況時可無償使用膠袋。澳門論壇昨日圍繞有關問題展開討論,並嘗試邀請環保局派員出席,但最終該部門未能安排代表參與討論。
有市民在發言時認為,徵收一元的費用並不算多,但社會應該回想過往未出現膠袋時大家一樣能照常生活,現在政府為了保護環境而限制使用塑料製品,為何會出現異議。反而政府更應該在法例生效後加強監管,杜絕商家為促進市民多購物而鑽法律空檔,在象征性收取塑料使用費後隨意派發膠袋。坊間亦有聲音呼籲理性對待塑料污染,指市民犧牲方便減少使用膠袋,但如果政府無法讓市民正視塑料造成的污染,包括難以分解以及焚燒後將產生有毒氣體等,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亦有市民建議仿效歐洲國家,將膠袋當成商品出售,轉變大家將膠袋當成消耗品的思想,同時考慮引入可自然分解或容易生物降解的膠袋替代品。
出席論壇的澳惜會創會會員陳春紅表示,讓政府徵收環保稅的建議值得考慮,除提升消費者承擔責任的意識,商家亦有必要得到監管;另外她亦支持引入由易分解材料製成的「膠袋」。而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梁彥邦則認為「一元」只是針對現階段的暫時性收費,政府應該每隔幾年便檢討一次膠袋的徵費標準。環境保護管理學會理事長曾錦培指出,為保護環境而制定徵收膠袋使用費,政府還需要妥善考慮日後的管理問題。他解釋,當局為膠袋徵費是希望促進「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改變市民對於膠袋就是商品附屬品的想法;曾錦培續稱,法律不會偏向於任何一方,所以上述設定是避免市民認為不使用膠袋便能抵扣一部分「商品費用」,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既能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同時保障商家利益,藉此達至「雙贏」。
加大資源回收利用
持續推進環境保護
出席論壇的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梁彥邦認為,本澳在環保工作上遠遠落後於鄰近地區,環境保護管理學會理事長曾錦培亦質疑本澳在環保問題上「一單還一單」,缺乏整體的短中長期計劃。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出席昨日澳門論壇時指出,針對膠袋徵費只是環保的其中一步,最終目標應該是基於資源如何得到循環利用來制定環保計劃。以膠袋為例,減少使用不僅僅是「少用」,而應該向著「善用」,再到「重用(重複利用)」的方向不斷進步。尤其是「重用」方面涉及分類回收,政府在分類垃圾上設置了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種類垃圾的垃圾桶,但即便如此,現時街上「三色桶」實際上真正的回收率亦僅有5%至10%,同時垃圾在回收後尚需花費大量人力資源去分類。他呼籲大企業要以身作則,包括博企內部要先做好回收,如落實廚餘回收便已是環保工作上一項非常大的成果。
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梁彥邦表示,政府計劃2022年啟動中央收集廚餘以作沼氣燃燒發電的計劃,另外早年啟動的再生水計劃,所得較為潔淨的水卻比日常的淡水貴2至3倍,質疑耗費巨大資源卻用如此昂貴的水資源來沖廁是否值得。對於梁彥邦提出的有關環境保護應該普及至社區各方面的問題,環境保護管理學會理事長曾錦培相信與政府缺乏綜合治理計劃有關。他稱,海事局早於2015年便已有再生水計劃,但即使政府有心做好環保,真正落實工作時卻將環保問題分割開「一單還一單」。他認為應該有綜合性的短、中、長期規劃,站在市民的角度出發才能真正做好環保工作。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