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4G發展須專線租金下調配合 力報 2014-05-22 P28 | 專欄 | 澳人澳話 | By 林宇滔

4G發展須專線租金下調配合   

力報       2014-05-22   P28 | 專欄 | 澳人澳話 | By 林宇滔   

    澳門是兩岸四地唯一未發4G牌照的地區。電信局日前指仍在研究本澳可容納多少個4G牌照、消費者保障和服務質量監管等的技術細節,爭取今年內公布具體方案。政府遲遲不推4G,關鍵是電信發展的命脈──「固網專線」因長年專營壟斷令租金又貴、頻寬又窄,有電信商曾公開指,澳門專線租金較香港貴逾六倍,加上流動數據用量近年急升,營運商需租用大量專線頻寬連接發射基站與總機,有電信商就曾向我自嘲:「3G做再多也是為CTM打工,因盈利大部分用作交專線租金!」因4G要租用的專線頻寬遠較3G為高,專線租金一日不大幅下調,發展4G 贏的只有CTM,這亦為業界和政府對4G 發展一直持觀望態度的根本原因!

    隨著新固網Mtel去年中獲正式發牌,其全光纖網覆蓋今年可達三成、三年達七成,五年可覆蓋全澳;待其今年底完成首階段鋪網就可先提供專線租賃,為4G 發展帶來曙光。然而,由於4G從發牌到建設網絡、再到營運需時最少逾年,招標工作理應要及早進行,而不是重蹈固網和收費電視專營到期後,因發牌程序拖延出現「假開放」怪象(即專營期結束卻沒有新競爭者加入)!

     4G速度高達100Mbps,速度較目前3.5G快數倍,相信可孕育更多不同類型的流動服務應用,但隨著競爭加劇和服務選擇變多,消費爭議肯定會大增!要有效保障消費者,堅持目前電信服務收費計劃「先審批後執行」模式,以及儘早設立電信消費爭議仲裁機制都是必要的。

    此外,針對近年經常出現用戶因數據用量不小心超過月費計劃上限,而要付封頂500元之數據費的問題,當局亦要儘快落實營運商額外數據用量「需先獲客戶確認,再提供服務」的原則,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時事評論人 林宇滔
(逢周四刊載)

電郵 : macaopen@gmail.com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林宇滔批網絡每下愈況 促電信系統定期公開穩定報告 澳門日報 2014-05-18 A03

 
林宇滔批網絡每下愈況 促電信系統定期公開穩定報告   
澳門日報       2014-05-18   A03


斷網事件不絕於耳,昨日適逢世界電信日再現故障,聚賢同心副理事長林宇滔直批“應景”和“諷刺”。他質疑網絡接二連三於更換新系統之際出現故障,究竟是系統質量有問題?抑或網絡本身已處於不穩定的臨界狀態“惹禍”?更讓人懷疑是測試不足、後備方案所致。他促請政府完善電信網絡的監察制度,做好系統的評估、記錄,定期公開各電信系統的穩定性報告,方便公衆自行分析、選擇。
個別事件疊加
每次有電信事故發生,隨之而來是當局、電訊商一大堆專有名詞堆砌的解釋詞句,林宇滔直言是“恰市民”,普通百姓難以分析專業技術,指出問題所在,實情卻是本澳電信的穩定程度下降,出事頻密。例如屢次出事點“更換系統”,本是恆常工作,為何鬧出種種問題,究竟是如電訊商所言,必須歸責供應商“埋單”?抑或網絡本身已處於超負荷的不穩定臨界狀態?技術人員是否有足夠的測試,做足準備方案和後備措施?更有指公司為慳成本將貨就價、人員流失嚴重。雖然當局每次都指屬於“個別事件”,但經常發生的“個別事件”疊加在一起就是系統有問題。
倡事故分三級
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和疑惑,當局多以“自由市場”回應,讓其在三家電信供應商之間自行選擇。林宇滔認為,當三家公司的整體穩定性和服務表現下降,就輪不到市場決定,市民“揀無可揀”。更讓市民耿耿於懷的是,當局是遇到投訴、傳媒捅破才去調查、處理、公佈事件,但有更多中小型不為人知的故障則無需公佈。社會對電信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電信業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務,他認為惟靠當局做好專業、科學的系統分析,分析、瞭解、公佈電信業穩定性下降的原因,讓電信業發展朝透明化推進,責無旁貸。建議將事故劃分為高、中、輕不同級別,無論被發現或未被公衆即時知悉的故障,都需要運營商彙報及事後報告,並定期將穩定性狀況向公衆公佈,才能真正達致自由市場、自由選擇的目的。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降專線租金是電信業發展唯一出路

文:林宇滔
時間:2014年05月16日 11:11
澳門電信業發展長年落後其他地區,關鍵是因為電信業的核心──固網專線服務受專營合約制肘,當局亦未有因應資訊科技爆炸性的發展,以及澳門經濟起飛及時開放巿場。要打破困局,現在只能寄望Mtel固網建成後,能否有效降低專線租金,降低各類資訊服務或應用的入場門檻和營運成本。
2011年前的固網專營時期,不時會聽到巿民埋怨:「澳門龜速上網是因為專營壟斷」,但澳門電訊則會慣例回應互聯網服務早在2000年與流動電話巿場一同開放,專營的只是固網服務,更會強調專營的固網電話長年無乜盈利,澳門電訊每年數億的純利,主要來自非專營的流動電話巿場、商業服務等等。
不說不知澳門長年都有約二十間有互聯網服務牌照的公司,如四家流動電信商均有互聯網牌照,但為何固定寬頻上網,從來只有澳門電訊一家?關鍵是電信業經營的核心命脈--固網專線因專營壟斷,價格長年高企,速度或頻寬卻十分落後。有業界曾公開投訴,澳門專線租金最少較香港貴六倍以上!隨著近年流動上網已經十分普遍,電信商需租用大量專線將機站發射站與總機樓連接,幾大流動電信商一直投訴在澳經營3G上網服務,根本只是幫澳門電訊打工,盈利全歸澳門電訊。可以想象,如果要租專線經營頻寛需求更大的家用或商業互聯網接入服務,更肯定是蝕大本的生意。 
社會近年經常批評本澳4G遲遲不發牌,政府則以4G技術尚待成熟作為搪塞藉口,但業內人士早就明白,由於4G要租用的專線頻寬遠較3G為高,專線租金一日不大幅下調,發展4G肥的只有澳門電訊,這亦是澳門電訊外的業界或政府對4G發展持觀望態度核心原因!隨著Mtel明年有網完成第一階段舖網並提供專線租賃服務,屆時專線租金相信會有較大的下調,4G發展或會見曙光。然而,發牌到真正營運需時最少要一年以上,4G招標工作理應要及早進行,讓營運商或Mtel更有動力去加快建設,而不是重蹈固網和收費電視巿場,因發牌程序拖延令巿場開放遲遲未落實的教訓!
澳門網絡速度慢,還有一個很重要、大家又忽略的原因:專線租金高昂令本澳伺服器成本十分高,收費往往是在美國或香港設置的數倍、甚至十倍以上,故本澳大部分網站的伺服器都設在海外,長年的惡性循環下,無論本地或外地互聯絡使用者,瀏覽本地網站的需求很少,即用戶即使瀏覽本地網站,仍先要將請求傳送到海外伺服器再發回本地用戶,令本地數據流向呈嚴重外向型,進而令整體上網速度更慢、成本亦更高。
近年,無論政府或坊間都不斷提到「三網合一」,不少人以為是新的高科技,其實非也!在模擬訊號的年代,每種信息均需特定網絡傳送,如打電話要話音網、圖文傳真需要專線,互聯絡或電視服務亦要專門的網絡接口;「三網合一」簡單而言,就是應用現有技術,將話音、圖象、視象或任何資料實現數碼化,即將其轉化為「0」或「1」(即電的「開」與「關」)的數據流,並通過同一個數據網絡傳送,再到用戶端還原。簡而言之,將來只需要一個接入口,用戶不單能夠接互聯絡,同時可以打電話、上網、看電視、點播節目等等,理論上只要寬頻足夠大,就可提供無限種類的服務。三網合一的最革命性影響,是服務提供者基建門檻和營運成本可大下降,打破過去電信因為固定投資過高,無法形成有效競爭的問題,只要政府維持公平的巿場環境,服務選擇自然多,價格自然會合理。
這裡還要一提,儘管我們四周都可以看到光纖上網的宣傳,但不說不知,根據澳門電訊早前獲得的固網牌照,今年其住宅光纖網的覆蓋只有86%,要明年才完成100%覆蓋,澳門光纖網絡發展滯後,很大原因是專營令固網缺乏有效競爭,加上專營合約到期資產要歸還政府,這亦是澳門電訊在專營到期後,才加快光纖舖設的原因,這亦反映政府對專營商的監管並不到位。
社會不少人期待著,Mtel明年提供服務後,固網寬頻有擇服務費會大幅下調,但按計劃其網絡需五年才能全覆蓋,且從策略上,Mtel應會先集中提供專線服務確保穩定收入支持長年營運,巿民短期內未必可直接跳槽,但專線租金下降,令不少商業機構,如銀行等的成本降低,間接得益仍會不少。此外,當年政府原準備多發兩張固網牌照,但最終只有一家競投。故政府在早前在有線牌照續期時,亦繼續要求有線必須按計劃建站自已的固網,成為本澳第三個潛在的固網專線租用提供者。
隨著本澳固網專營競爭逐步成形,專線租金下降將會令進入電信服務巿場的門檻和成本大大降低,只要政府政策得宜,相信會培育出更多不同類型的服務選擇,但隨著巿場競爭越趨複雜,以及如何避免固網營運者等濫用巿場支配權利,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巿場,但隨著競爭加劇和服務選擇變多,消費爭議肯定會大增,要有效保障消費者,堅持目前電信服務計劃「先審批後執行」模式,以及儘造設立電信消費爭議仲裁都是必要的,前者長年備受營運商批評影響巿場自由,但這更證明其重要性。此外,已提出多年的電信業競爭法必須盡快出台,但當局至今仍未有明晰立法時間。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澳人澳地應是房屋政策核心 2014-05-15 P27 | 專欄 | 澳人澳話 | 力報

澳人澳地應是房屋政策核心   

力報       2014-05-15
P27 | 專欄 | 澳人澳話 | By 林宇滔    


政府日前正式推出原名「澳人澳地」的「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諮詢文本(簡稱「置安居」),但定位僅為公屋政策補充,更明言會與公屋爭土地,再次反映當局根本沒有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

新《經屋法》首兩次申請分別只提供約1,500及1,900個經屋單位,錄得超額逾十倍和20倍申請,當局未來可見的經屋儲備卻不到4,400個,僅及最新一次公屋申請的10%,加上目前鋪鋪清和分組抽籤制度,令單身等排較後分組的申請人完全白排,虛耗申請人的時間和政府行政資源!當局經常強調,經屋收入上下限,即7,800(一人下限)至59,000元(兩人上限),已覆蓋80%住戶,根本是自欺欺人!更可笑的是,當局硬要將「置安居」定位為公屋的補充,即多一間「置安居」,就要少一間經屋!

澳大研究已指出樓巿泡沫已相當嚴重,2000至2012年間,居民收入中位數增加2.25倍,但私樓價格增逾十倍,遠超居民購買力。香港房屋同樣嚴峻,但已明確未來十年建屋46萬,公私樓比例為6:4;反觀澳門不單從沒有整體房屋政策,就連2010-2020 公屋規劃也要拖到2012 年才作諮詢,至今仍未有結論!

澳門房屋問題源於長年欠缺明確的長遠房屋政策目標和規劃,加上政府執行能力低,承諾於2012年建成的「萬九公屋」項目,仍有青怡經屋及台山中街社屋拖延至今仍未有明確落成日期,原定明年完工的新城A區填海至今仍未見雛形,政府對房屋問題無目標,更不見執行力和決心,巿民何來信心?

「澳人澳地」應是未來房屋政策的核心,絕非公屋的補充,當局應將擬收回的20多幅閒置土地和五幅新城填海土地,作為澳門人未來置業、向上流動、中小企商營商的持續發展要素,釐清目標後,具體細則可由社會各界共商。

時事評論人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