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社諮會促做好先通知後購買及實時查詢 跨域數據無上限誤用收費驚人 澳門日報 2014-12-04 C06


社諮會促做好先通知後購買及實時查詢 跨域數據無上限誤用收費驚人   
澳門日報       2014-12-04  C06 

中區社諮會昨舉行平常會議,電信管理局代表與委員討論流動數據服務的爭議和監管處理工作。社諮會冀當局切實監管營運商在明年第二季前做好流動數據“先通知後購買”和實時查詢用量兩項工作。同時,隨著澳珠兩地交往頻繁,跨域數據上鎖宣傳有必要加強,當局應處理現時反購流動數據的價格很不合理的問題。
會議昨日下午三時於三盞燈綜合大樓會議室舉行,社諮會召集人黃有力,副召集人余健楚、鄺玉球主持,邀請電信局電信活動管理廳代廳長譚韻儀、電信標準及技術處長盧山、競爭促進處長蕭永榮與社諮會討論流動數據服務的爭議、營運商及消費者之間的協調機制等問題。
訊號重疊易墮陷阱
鄺玉球及委員林宇滔於會後受訪表示,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社諮會冀當局切實監管營運商做好“先通知後購買”和實時查詢用量兩項工作,減少消費者在不知情下,使用額外數據用量。此外,在社會意見和當局督促下,營運商早前將新客戶的跨域數據服務預先設定為“關閉”,舊客戶則需自行發送數字作上鎖。
雖有關操作簡單,但客戶所知不多,且二十四小時通關在即,澳門與內地交往頻繁,現時兩地邊境數據、電話接收已有訊號重疊問題,長遠需透過加裝設備改善,以及加強與內地協調。然而,跨域數據沒有使用上限,一旦誤用收費會很驚人,認為當局和營運商必須加強宣傳,提醒客戶預先關閉跨域流動數據。
爆額收費差兩百倍
近期有傳營運商擬取消無限數據計劃,有委員認為有否濫用應以數據說明,且現時超出服務計劃的數據購買與計劃內的費用差距達六十至兩百倍,顯不合理,容易造成消費陷阱。委員認為當局須採取措施,令相關收費更合理。

本報記者  羅惠旋  報道 



社諮委指本澳食安問題嚴峻 促訂短中長期管理策略 力報 2014-12-04 P08 | 澳聞 | 澳訊 追擊


社諮委指本澳食安問題嚴峻 促訂短中長期管理策略   
力報       2014-12-04    P08 | 澳聞 | 澳訊 追擊
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日前公布第二及第三季恆常食品市場檢測結果,當中發現15個樣本不合格。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平常會議,委員林宇滔發言,認為檢測結果不合格率為1.7%,較香港去年全年不合格率0.1%高出17倍,反映本澳食安問題相當嚴峻,他促請當局制訂短、中、長期食安管理策略,確保本澳食品安全,讓市民食得安心。
委員林宇滔表示,此次檢測結果反映本澳食安問題相當嚴峻。
他促請當局應盡快制訂短、中、長期的食安管理策略,確保本澳食品安全水平與鄰近地區看齊,讓市民食得安心。
他認為民署在有關食物安全的報告中,沒有即時公布不合格食品及發布任何資訊,報告僅籠統公布超標情況,沒有超標樣本具體抽樣時間、地點,更沒有具體超標項目和含量等數據,令社會和業界不能及時掌握訊息, 本澳食安訊息透明和公開遠未達公眾期望。

另外,會議昨日亦邀請電信管理局代表出席,介紹如何處理流動數據服務的爭議,與營運商及消費者的協調機制等。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林宇滔:電訊商試水溫撤無限上網
促當局監管擴容數據設施迎4G   
澳門日報       2014-11-21  B05


【本報消息】電信局日前多次強調並無取消“無限數據收費計劃”,巿面上仍有無限數據計劃。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雖未見有取消無限數據服務,但電訊商正聯合試探市場水溫,促請當局做好有關監管,營運商亦應做好有關數據設施的擴容。
林宇滔表示,隨著4G服務即將推出,用戶對流動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大,若電訊商推出的服務計劃不能配合居民所需,連最基本對用戶的保障措施也難做好,相信4G服務推出後,必然會增加不少高數據用量用戶的爭議,因居民對營運商的理由毫無還價之力。建議電信局加強監管,並思考如何應對。
至於營運商推出的收費計劃全經由當局先審後批,但他卻發現收費表不合理。舉例某營運商推出一個3G月費計劃,除基本通話及短訊服務外,流動數據服務則僅有2Mb用量,質疑算得上是3G月費計劃嗎?當局有否嚴格審批?他批評電訊政策的發展及執行嚴重滯後,無論收費電視服務或固網服務的開放均是“假開放,真專營”。希望未來新屆政府做好澳門電信市場發展規劃,落實真正時間表,加快行政效率,做好先審後批機制工作。

對於不合理的電訊收費,有居民選擇直接向營運商投訴,但“嘈兩嘈”營運商就主動免除多出的數據費用。林宇滔指出,該會亦接到不少類似個案,不排除是有營運商在提供服務期間故意不向客戶清楚說明條款,投訴增多後才發現公司在處理上理虧,因而作出商業妥協。其實,電信局完全可通過強制性指引要求營運商須統一做法,相信能減少爭議。 




團體促流動數據先通知後購買 市民日報 2014-11-21 P04 | 澳聞


團體促流動數據先通知後購買   
市民日報       2014-11-21  P04 | 澳聞 

【本報訊】聚賢同心協會昨舉行記者會,批評本澳現時流動數據服務昂貴,居民和電訊營運商經常因流動數據服務計算出現爭議,該會促請當局盡快要求營運商推出流動數據服務「先通知後購買」措施,確保用戶實時查詢數據,及將電訊服務納入消費爭議強制仲裁。
聚賢同心協會秘書長李展濤表示,近年流動上網日趨普遍,隨之而來有關流動上網服務的消費投訴不斷上升,據澳門消費者委員會資料顯示,單是消委會接獲的電訊服務投訴,每年達200多宗,長期居於消委會投訴分類榜首。
該會副理事長林宇滔亦表示,因流動數據服務一般按用量計算收費,且收費計算方法和計劃多樣而複雜,居民不為意便會引致不必要的金錢損失和收費爭議。
他指出:儘管當局從保障消費者角度實施了500元「封頂費用」措施,但不少消費者反映,電訊商既不能提供實時數據用量查詢,又未能在消費者額定流量用滿後上鎖數據,當出現數據用量爭議時,電訊商只會不斷重複「系統無錯」,以致即使市民向政府部門投訴,都難以介入包括計費系統運作準確度等的專業範疇爭議。
實時查詢用量 爭議強制仲裁就另一方面,本澳電訊營運商對消費者的保障嚴重不足,據當局最新公布的資料,目前只有1間能提供「接近」實時數據量查詢,其餘的用量會延遲數小時,甚至超過1日,消費者往往在不知情或不小心的情況下,因為數據用量超額而被徵收高昂的額外數據費用。
有關問題,聚賢同心協會提出3點建議,包括:一、落實先通知後購買保障用戶,身兼中區社諮會委員的林宇滔促請當局落實去年底在中區社諮會會議上的承諾,落實執行的流動數據服務「先通知後購買」的措施,即當用戶數據接近使用上限時會預先通知用戶,只要用戶以短訊回覆確認就可購買額外用量,否則數據用至上限時會自動上鎖,這種做法可有效保障雙方權利,減少爭議;當局不應繼續拖延,必須強制要求營運商盡快落實。
二、確保用戶實時查詢數據,當局應盡快落實所有營運商都要提供實時查詢數據用量的服務,且必須包括最簡單的USSD 碼查詢方式,同時亦應要求各營運商在電話費單上列明用戶每日數據的使用量,更全面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三、將電訊服務消費爭議納入強制仲裁,建議當局應該將電訊服務等公用事業的消費爭議納入強制仲裁,只要消費者同意就可作仲裁,以便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最後,林宇滔指,聚賢同心協會將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居民意見,稍後亦將約見電信管理局。他又表示,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電訊市場將步入4G時代,流動數據服務的用量需求有增無減,若不加強相關保障措施,消費爭議只會愈來愈多。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澳門電台:賈利安為豁免“街影”現屏風樓道歉 2014.09.07 13:51

賈利安為豁免“街影”現屏風樓道歉

2014.09.07 13:51

http://www.tdm.com.mo/c_news/radio_news.php?id=228784

(澳門電台消息)澳門論壇探討應否廢除“街影”條例。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稱,澳門回歸前後一些豁免“街影”的項目均為屏風樓,例如小潭山發展項目, 他認為民間的質疑有根有據。

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賈利安承諾公布以“替代法”豁免街影的項目,強調“替代法”合法,但他對因此出現屏風樓道歉。他說“糾纏過往沒有意思,應向前看,錯了的事要打我及我的同事兩巴沒所謂”,重申“街影”條例過時且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多名在澳門論壇發言的市民反對取消“街影”,擔心採光和通風。

建築置業商會會長劉永誠和地產發展商會常務副會長王宗發認同取消“街影”。王宗發稱,不可能容易建屏風樓和牙簽樓。(黃秀英 黃偉昌)

澳門論壇林宇滔談街影觀點(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JA1Gz6Yf0&feature=youtu.be#t=1625s
澳門論壇林宇滔談街影觀點(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JA1Gz6Yf0&feature=youtu.be#t=3059s

街影PPT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5KkS-O_9RAZTFW9EfAk-Mau_-uia6tgIOqu4Oj3XGd8/edit

電台報道:
http://www.tdm.com.mo/c_news/mobile_get_rnews_audio.php?aid=228784
澳門論壇:「街影」存廢   2014-09-07http://www.tdm.com.mo/c_video/play_video.php?id=18879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