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港污水直排入海 澳渠網規劃落後顯見
本人日前收到市民反映,外港碼頭通往漁人碼頭之間沿岸的一個雨水排放口,長期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海中,現場發出難聞臭味,且情況已持續多時。筆者到場了解,現場確實有不少污水經雨水渠口持續流入外港沿岸,且污水的臭味亦十分明顯!
據筆者向市政署及環保局初步了解,原因是隨著皇朝及新口岸區的新建築及人口不斷增加,污水量大增,令該處現有的污水渠網早已超出設計值,無法將皇朝及新口岸區一帶的污水全部運送到黑沙環的污水廠作處理;加上曾因污水管網壓力過高,導致有污水從友誼馬路附近路面的污水渠口溢出、甚至彈起渠蓋,嚴重威脅道路使用者安全。
污水超負多年頂爆渠蓋只能溢流入海
故在數年前,市政署在新口岸污水泵房(EP7)附近位置的污水渠,加設溢流口,以便在污水渠網出現滿載時,超負荷的生活污水會經溢流口溢流到附近雨水渠網,並經沿岸的雨水渠口排放到沿岸,此舉雖可避免友誼馬路再出現污水溢流或彈蓋的即時危險,但此舉卻令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流入外港沿岸。
按照本澳的用水習慣,污水高峰期一般會在早上七至九時、以及傍晚放工六至十時的時段,若污水負荷不太高,理論上只會在上述繁忙時段有污水溢流入海。然而,筆者曾在早上十一時用水低峰的時間到現場視察,發現仍有大量污水持續流入,意味著污水渠的超負荷已非限在高峰時段,而是幾乎廿四小時都超負荷,很明顯,未經處理的污水長期大量直接流入澳門沿岸,嚴重影響該處水質,臭味亦嚴重困擾途經居民,必須要盡快作出處理。
臨時截污處理污水 擴容渠網根治問題要根治上述問題,市政署必須盡快落實升級擴容EP7污水泵站到污水廠之管網,確保管網能運送所有皇朝及新口岸區的污水到污水廠,避免污水直接溢流到外港沿岸,考慮到即使立即拍板,工程完成仍需相當時間;短期內市政署應立即與環保局作跨部門協調,盡快採取短期臨時的截流措施,包括考慮在現場設置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將污水處理完才排放入海,絕不應繼續任由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持續排入外港沿岸,影響水質和困擾居民。為此,筆者已通過市諮委要求有關部門落實相關工作。
近年,就本澳沿岸污染的問題,政府已對筷子基北灣、黑沙灣沿岸因為渠網錯接、長期有污水經雨水渠口排入沿岸進行了截污工程,避免問題持續惡化,待有關部門落實在沿岸種植水生植物或紅樹林吸收底泥中的污染物,臭味問題將有機會徹底解決。
人工島建新污水廠刻不容緩
今次外港污水直排入海的事件,正好折射出本澳污水渠網由於長年缺乏整體規劃作更新擴容,已導致不少渠網超出負荷,且已持續多年。情況與目前澳門半島污水廠六年前已超出設計負荷(原設計為十四點四萬立方米/日),已連續多年有逾半污水僅經過簡單格柵沉澱的一級處理就被直接排入海中,同出一轍!儘管當局已將排放口延長三點八公里至港珠澳人工島以南的外港航道北端,減少對沿岸水質造成直接污染,但作為發達城市過半污水未經二級處理排入海中,從環保角度是絕不能接受的!
政府雖已承諾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興建處理能力為三十萬立方米/日的新污水廠,以便同時處理澳門及新增A區的污水,但到今日其規劃條件圖仍未批出,再次突顯跨部門協調的不力!
根據工務局「改善澳門半島排水系統」的研究顯示,目前澳門舊區的排水系統主要為合流模式,而所有新填海區 (如黑沙環填海區及新口岸填海區) 之排水系統已採用清污分流模式,現時清污分流僅佔澳門半島排水系統百分之六十八,由於合流系統缺點多,再加上本澳污水廠本身已超負荷,故全面規劃落實澳門半島地下排水網的清污分流,當局應該有明確的時間表。
地下排水系統須全面檢視重新規劃
筆者認為,當局除要盡快處理現時外港的污水直接排放問題,工務局、環保局、市政署及海事及水務局,更應通過跨部門協調,全面檢視本澳地下的雨水、污水及清污合流渠網,以及實地檢查澳門半島沿岸約一百個雨水排放口,以便進行全面排查和重新規劃,共同訂立明確工作時間表,落實全面升級擴容和地下渠網的清污分流,徹底處理積存下來長期的渠網錯接,導致沿岸持續受生活污水污染的問題,更要及早建成港珠澳人工島最南端的新污水廠,確保本澳所有生活污水均經過二級處理才排放入周邊水域,有關工作能否完成,就要看下任特首對環保基建的重視程度,以及是否真有能力推動跨部門協作!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