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建經屋勿hea做回應居民需求 2018年10月16日|市民日報

建經屋勿hea做回應居民需求   

【本報訊】解決住屋問題一直是社會最關心的民生問題,然而未來幾年經屋卻零供應,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狠批政府在興建經屋問題上態度懶散,一直「hea」做,難免令人質疑以商為本。他指經屋供應不應受到經濟、樓價升跌影響,只有穩定的公屋供應,才能穩定民心,減少居民對公屋產生恐慌需求。他促請政府拿出誠意真正回應居民對經屋的需求,加緊興建,並建議恢復過去房屋發展合同方式,與發展商合作興建經屋項目,加快經屋興建速度。

日前有建築業界指政府公屋政策是「社屋為主,經屋為輔」,而現時社屋百分比只有總體房屋數量6%,倡議大量增建社屋開放予年輕人先租後買。林宇滔直言,一直都不認同政府有關「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政策方向,且政府亦曾解釋過「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意思並非數量上以社屋為主,只是興建優先順序以社屋為先,他對是否開放社屋讓青年人先租後買持開放態度,然而現時核心問題是無論經屋和社屋的供應量都太少,若有充足經屋供應量,而又定期開放予居民申請,那社屋「先租後買」方案只是讓青年人多一個選擇。

經屋價以居民可承受購買力訂定
他說,發展經屋從來都不是一盤蝕本生意,對政府來說更不是一件蝕本的事,倘若政府認同土地是用來解決居民居住問題的話,那麼現有土地應用來興建公屋,經屋訂價則可經社會討論,最重要是得出居民接受的結果。但有意見指本澳經屋呎價只是私樓的兩成半,而香港則是七成,來比喻本澳經屋價格非常低,他對此不予認同,指香港公屋售價已降至私樓的五成,澳門經屋售價是以居民可以承受的購買能力訂定,經屋售價是私樓的兩成半,不代表經屋售價低,而是反映現時私樓價格實在太過高。

政府有意修改經屋法,將經屋申請改回計分排序,但維持售後「散隊」的處理方式,林宇滔形容政府是愚弄居民,按現時經屋分配方式是分組抽籤,規定申請分為核心家團、非核心家團、個人3個組,核心家團獲優先分配,有餘額再給下一組抽籤,即除核心家團和非核心家團外,其餘的申請人可謂沒有機會上樓,且重點是售後「散隊」!

他指,恢復計分排序卻鋪鋪清罔顧民意,這種「鋪鋪清」分配方式受社會炮轟後,現在政府又宣布有意恢復計分排序,但仍舊維持「鋪鋪清」,根本沒有回應居民訴求。他個人認為,穩定經屋供應後,政府應恢復計分制,但應保留申請隊伍,至於未來是否充分可以再按分數「插隊」及如何完善,則可以繼續討論。

他解釋說,舊經屋法的計分排序最大問題,是第一批申請隊伍後,再開隊接受申請時,第二批的輪候者排在第一批申請人隊尾,相關模式未能按最需要人士來分配上樓先後,且無論有多少申請人,只要在輪候隊伍中,政府就要「埋單」處理。無論是分組抽籤或計分排序,最大問題是經屋供應量不夠,在有限資源下,政府應考慮讓核心家團、非核心家團、個人3個組每組都有一定比例可以上樓,而不是除核心家團外的申請市民「白排」。

公屋私樓穩定供應樓宇始會健康
林宇滔表示,總的來說,要解決住屋問題,最簡單就是政府增建經屋單位,惟政府在興建經屋問題上一直「hea」做,明明政府財政盈餘豐厚,新城A區亦填好並規劃了2000多個公屋單位,同時近年亦回收不少閒置土地和熟地,「政府有能力、有土地、有錢,如果運輸工務範疇人手不夠,咁咪請人囉,但政府係唔做,明顯係唔想回應市民公屋需求!」無論是公屋、私人樓市,每年都應該要有穩定的供應,最少有6000個公屋單位、3000個私人樓宇單位,這樣方能令澳門樓市健康穩定發展;而公屋供應不應受到經濟、樓價升跌影響,只有穩定的公屋供應,才能穩定民心,減少居民對公屋產生恐慌需求。

他批評說,政府不缺錢、不缺地,缺的只是決心!政府在處理經屋問題上一直「hea」做,除興建工程外,即使起好了的經屋項目,「擺」了兩年都未安排申請人上樓,令申請人浪費兩年租金,亦同時浪費公帑。

倡議恢復房屋發展合同加快興建
另外經屋造契緩慢,令政府要繼續投入資源管理這些樓宇,種種例子都表明,政府無誠意解決問題,難免被市民質疑以商為本。他指出︰若政府不想被公眾質疑,就應以實際行動增建經屋,證明當局並非以商為本。


他又提到,舊經屋法有房屋發展合同條文,容許政府與私人發展商合作興建經屋項目,然而上次修改經屋法後,刪除了相關條文,改由所有經屋項目由政府興建,即經屋項目由設計到興建由政府一手包辦。由於政府行政程序繁複,故每個環節都花費不少時間,費時成本又貴,過去房屋發展合同模式所興建的經屋樓宇出現問題,是因為政府缺乏監管所致,但過去不少由政府興建的經屋和社屋項目,質量亦不見得比房屋發展合同興建的好。為加快經屋興建,林宇滔建議恢復過去房屋發展合同方式,與發展商合作興建經屋項目,加快經屋興建速度。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