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擱置諮詢無阻數千人上街 交通政策不換人也要換腦 2018年6月22日|訊報

擱置諮詢無阻數千人上街 交通政策不換人也要換腦   

六月六日,交通事務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提出修訂《道路交通法》及其補充法規,並會在本月二十八日起公開諮詢六十日,但因文本建議大幅調升違泊罰款,加上交通局長林衍新在記招上一句:「去年有八十萬違例檢控,證明罰款阻嚇力不夠!」更激起強烈民憤,在社會近乎一致的反對聲中,政府罕有在不到一周後,就地決定擱置修法諮詢「救火」,但最終仍在六月十六日引發自《離補法》後人數最多的遊行,最少五千以上的居民通過走上街反映對交通政策及相關官員的不滿。

一刀切擱置為「鬥氣」?
更令人憂慮的是,連同醉駕毒駕、扣分制等社會認同要修法的條文,當局也準備一刀切「擱置」諮詢,實在難逃「攬炒」、「鬥氣」之嫌!

今次修訂《道路交通法》,當中包括提高醉駕、毒駕、酒駕的刑罰,以及「強制使用安全帶」、「前排禁用影視設備」、「規範機動平衡車、機動輪椅及單車通行規則」、「引入停車熄匙」、將違法道路工程及非法賽車的處罰大增等,都屬社會應該討論修訂的內容,筆者也期望社會能夠通過公眾諮詢,認真討論應通過累犯或扣分制,改善部分屢屢違例、罔顧他人安全的駕駛者。當然,針對一些為看準巴士站、斑馬線違泊罰款便宜,就算嚴重阻礙巴士或行人也在所不惜的駕駛者,筆者也認同可將巴士站和黃實線的罰則統一。

然而,當局今次修訂中,卻絕不乏「離地」的點子。如當局提出,「駕駛重型汽車禁用流動電話免提通話」,但未見有執罰或意外數據說明或支持有關限制的理由,要知道目前不少職業司機確有實際通訊需求,但筆者眼見,司機連免提也不用直接用手機講電話確實影響道路安全,應該加強執罰,但若連免提都禁用,且只禁職業重型司機是否合理及可行,能否真正減少意外發生?

未執罰竟先加罰款另一例子
就是文本提出「巴士離站時沒有禮讓停車或減速罰款」由現時六百大幅提高至千二元。首先,筆者認同巴士出站時應獲禮讓,但當局有否執罰數據顯示因目前六百元罰款不足而要將處罰加倍?筆者根本從未見當局公佈不讓巴士出站的執罰數據,在未有加強宣傳和執罰下,單靠加罰款有何作用?針對巴士進站和出站問題,當局應先做好排隊設施或標示,讓巿民有秩序候車,避免巿民湧出行車道上車,令巴士無法埋站;進而要再監管司機必須埋站,同時執罰讓巴士出站獲得禮讓等,均需配套先行,若只加倍處罰,警員執罰時亦會出現很多爭議,難以執法之餘亦難見成效。

上述種種例子,都反映出林衍新一切以經濟手段為先的施政思維和邏輯,但林或者未明白對於剛性需求,經濟手段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此外,若不做好配套,加倍處罰也只會令前線執法人員和巿民的磨擦矛盾增加,卻未必能看到實質改善。

經濟手段對剛需無效
筆者認為,交通問題積重難返,推動必須會有陣痛和有持份者反對。政府首要重新反思整個交通政策的理念、原則、目標,以及如何落實,求同存異,尋找社會更大共識改善澳門交通,而非林局長過去多次不理民意我行我素硬推「自己覺得對社會好」的政策。今次加大違泊罰款之所以引起強烈民意反彈,核心原因是本澳車位確實嚴重不足,當中電單車問題更為嚴峻,加上公交不濟,巿民沒有其他出行選擇下,電單車已成為不少巿民的必須和唯一可行的出勤選擇。

根據筆者整合的交通局及統計局數據,今年三月底,全澳有10.7萬輛私家車、12.5萬輛電單車,全澳住宅工商樓宇和公共停車場加上街道上免費及收費私家車泊位卻有逾13.1萬個,私家車泊位雖然存在區域分佈不均,但確有剩餘,而全澳公私停車場加道路電單車泊位卻只有7.2萬個,較電單車數少5.2萬個,合法車位僅佔車輛數的58%,反映電單車泊位確遠較私家車嚴峻。

增電單車位加強管理
加上目前四十多個停車場仍有十多個未設有電單車位,且電單車街道泊位主要以免費泊位為主,流動性較差(澳門半島私家車免費泊位僅剩三十四個),要找合法電單車位越來越難,短期內當局確實要思考開放更多的夜間泊位供電單車停泊,緩解車位不足的問題,亦可考慮將部分空置較多的私家車咪錶位改為電單車咪錶位,並在適當位置考慮增建倉儲式電單車停車場等。

筆者認同政府無責任、也無法為每部車配套泊位,免費泊位也不可能無限延續,但合法電單車位數如此懸殊,加上公共泊位管理不力,當局也實在難辭其咎,有必要提供一定數量的合法停車位回應迫切需求,但當局最近似乎仍堅持反其道而行,取消街道泊位及夜間泊位絕不手軟,當中到底是道路工程臨時取消、還是永久行動?當局有必要向公眾清晰交待。

離地「敢作為」變「亂作為」
交通政策在澳門是老大難的問題,令市民對此積怨頗深。冰封三尺絕非一日之寒,要推動交通問題得以改善,陣痛在所難免,但前提應爭取公眾支持,而不是徒添民怨。然而,林衍新上任後,客觀而言,確實算是「敢」作為,但礙於林局長未有真正理解交通問題形成的原因,也未有換位思考,以及和團隊上下充分溝通,導致公關策略失敗,政策邏輯思維錯亂,以致所推出的政策非常離地,變成「亂作為」。

客觀而言,一個官員的落台並不能解決問題,但經過巴士加價、駕照互認,以及今次大增違泊罰款一役,林衍新的公信力已被自己的公關手法消耗殆盡,今後也難以爭取公眾支持,若政府不更換舵手,或林不徹底改變思維並獲公眾原諒,在今屆政府任期內政府只能擔當「看守政府」,交通問題只會原地踏步,甚至泥足深陷!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