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死性不改?掘路亂象何時休 2018年6月19日|力報

死性不改?掘路亂象何時休

30.5平方公里,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澳門,掘路工程遍地開花,曾在兩年間進行逾三千項工程。自去年5月審計署狠批「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及民政總署在道路工程上的各種監管機制出現漏洞,導致出現一系列的掘路亂象,令廣大居民經常要額外面對工程延期所造成的影響,蒙受不必要的折騰。一年過去了,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現在是否得到了改善呢?

澳門審計署去年5 月公布《道路工程的協調管理》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指出本澳2014 2015 年兩年間私人及公共部門道路工程共3,458 項,工程遍地開花,批評相關當局對於亂象「視若無睹」,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如同虛設」。

本報記者自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持續監察掘路情況,北區多個地方長達大半年的掘路工程依然未完成,期間兩年內開掘25次的東望洋新街還有工程正在施工。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去年的《審計報告》過後缺乏長期監督機制,掘路亂象又開始「故態復萌」。

機制喪失監督功能
林宇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雖然報告之後馬上提出新機制改善掘路問題,但現時政府沒有公開清晰的掘路數據,這些機制是否有效執行,公眾無辦法知道現況,失去監督功能。林宇滔稱,曾經有機制將澳門的道路分四級,有嚴格的限制和措施,保證一定時間不會被重複開掘。但這個機制沒有明確指標去分級,更加沒有列明道路的級別,全部都是道路工程協調小組自圓其說。

林宇滔又指北區長期掘路是澳電地下的高壓電纜因質量問題需要重鋪,鋪設高壓電纜需要較闊的空間,本身30 年才做一次的掘路工程,在三年內重複兩次,當中牽涉很多北區的主要道路,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現時地圖繪製暨地籍局,正建立一套系統資料,解決挖掘時了解地下管網的問題,要等到何時完成發揮效用,政府還未有明確的時間表。

市民:遙遙無期
對於北區掘路工程混亂情況,市民蔡先生表示,由去年823「天鴿」風災後掘路工程就沒有停止,曾經兩次見到路面填平後再重新開掘,這大半年時間即使這條街做好,下一條街工程又開始,工程好像遙遙無期十分混亂,期望政府部門加強溝通,多個公共機構同一時間施工。

工程結束 公共車位減少? 
亂象不正 增加道路負擔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陳家良(圓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道路重複開挖對本澳交通影響非常之大。他直指,澳門區東方明珠路段重複開挖情況較為嚴重,其中御景灣附近路段肯定是不足三個月又再開挖。陳家良稱,政府在之前有機制,承諾三個月內道路不會重複開挖,但回望目前本澳很多道路仍存在重複開挖情況,引致道路擠塞及居民出行不便。

陳家良就避免道路重複開挖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希望政府加強與挖路小組的溝通機制,當中應包括民署、交通局、水公司、電力公司及電訊公司等,可集合一起再開展挖路,如不同部門或公司都各自開挖道路則會變得非常麻煩。第二,期望政府能在道路工藝方面與時並進。他解釋,回看本澳有很多道路標準、建築材料設計的標準已是3040年前,一直沒有更新過,以前的道路狀況和車輛狀況都與現時不一樣。

另外,陳家良亦提及到本澳有很多道路工程開挖完後,本來路段原有的合法公共車位取消了,直接變成黃實線或黃虛線,此舉大大增加了本澳「泊車難」問題。他稱,政府需考慮現時市面已有的車輛數目,有很多車主找不到車位,在道路上「兜來兜去」,變相已經加重道路的負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