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團體製斟水地圖 鼓勵市民踐行減塑 2018年6月5日|濠江日報

團體製斟水地圖 鼓勵市民踐行減塑   


【特訊】傳新澳門協會、綠色未來、澳門減塑日常三團體共同製作澳門斟水地圖,並與撲水(香港飲水機地圖)合作,將收集到的取水資料同步至該撲水”APP和網站,方便有需要的市民可隨時方便查詢「補水」點。團體期望藉此鼓勵居民自帶水樽出門,減少購買及使用即棄水樽。

三團體昨日下午四時在傳新澳門協會舉行新聞發佈會,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副會長陳俊明,澳門減塑日常負責人潘曉鑫等出席。

林宇滔表示,根據環保局二零一五年提供的有關城市固體廢物的成分分析數據顯示,塑膠廢物佔城巿生活廢棄物的18%,每日達251噸,當中塑膠飲料樽約佔整體廢棄物的1.24%,即每日約17噸,以每個膠樽約25克計算,本澳每日廢棄的膠樽多達68萬個,超過本澳整體人口數量。情況反映本澳廢棄膠樽的問題十分嚴重,加上現時內地進一步收緊廢膠進口要求,而本地又缺乏廢膠資源化的設施,所以現時每日要焚化六十多萬個膠樽,不單加重焚化中心的負荷,亦為城市帶來大量的污染物。

他提到,近年有不少市民反映,儘管有帶水樽外出的習慣,但礙於本澳的公共取水點不多,不少政府部門也沒有提供取水點,更沒有全澳斟水地圖飲完水樽的水就無法成功斟水,只能買樽裝水或捱口渴,令巿民自備水樽的動力大減,也加劇了膠水樽的濫用。為改善上述情況,同時響應65世界環境日,傳新澳門協會、綠色未來澳門減塑日常,決定共同製作澳門斟水地圖(有GoogleMap、微信),並與撲水(香港飲水機地圖)合作,將收集到的取水資料同步至該撲水”APP和網站,方便有需要的市民可隨時方便查詢「補水」點。期望藉此鼓勵居民自帶水樽出門,減少購買及使用即棄水樽。

團體認為,推動所有政府對外開放部門提供飲用水取水點,是鼓勵本澳巿民自備水樽,減少使用即棄膠樽的重要第一步,在台灣,環境保護署就已制訂飲用水連續供水固定設備使用及維護管理辦法,通過法例明確所有公私場所供公眾飲用的取水點的水質標準及維護辦法,方便公私營機構按此機準向公眾提供飲用水。

五月中旬,團體已致函環境保護局,希望參考台灣做法,在政府部門的對外服務機構設立飲水設備,規範水質及維護管理標準,例如制定公眾飲用水機定期檢測機制等。

團體於五月下旬組織28名義工收集全澳104個包括政府部門及大專院校等公眾飲用水取水點資料,製成澳門斟水地圖,日後,市民或遊客只要打開該手機程式,便可得知附近的免費取水點,同時亦會開放網上表格,所有巿民若發現新的向公眾開放的取水點,或任何公私營單位有意增設等,可填寫資料交給協會,協會將持續完善斟水地圖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