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鎖轆加價欠適當說明惹反彈 林宇滔:增出行選擇減用私家車 澳門日報 2017-01-05 B10 | 澳聞

鎖轆加價欠適當說明惹反彈
林宇滔:增出行選擇減用私家車   


澳門日報       2017-01-05   B10 | 澳聞

     【本報消息】中區社諮委林宇滔表示,近年交通成為居民最不滿的民生問題,社會對政府長年不作為早有怨言。但近年忽然“發力”,削路邊車位、加停車費用、縮短驗車年期等,及至除夕再突然大幅增加各類有關收費,再次反映當局在推動政策時並未充分考慮社會實況,徒添民怨。

     認同增成本遏濫泊

     他認同適當加費,移走車輛和存放費用與成本掛鈎有助遏止濫泊,但大幅加價不單未有事先說明理據,只是簡單搬出鄰近地區的例牌理由,難以服眾。當局甚至向交諮委介紹時,亦沒有提到具體加幅,明顯漠視聽取社會意見。
     更重要是,新泊車管理公司表現未如理想,當局監管乏力,新合同運作至今逾半年,絕大部分咪錶仍只能接收硬幣,駕駛者早怨聲載道。加上當局近期加快將電單車泊位加設鐵欄,但長時間未設咪錶,減少車位又無助增加流動性,同樣令社會不滿。
     更奇怪的是,當局今次修改的是“公共泊車服務規章”中的收費表,不涉及拖車及存放費。前者十多年未修改,後者更接近四十年未改,再次反映政府對理順本澳交通秩序缺乏全盤思維。根據規定,移走及存放車輛費用歸泊車公司所有,當局雖稱公司需按公式向政府繳交回報金,但未見詳細交代細節。

     經濟控車並非絕對

政府交通政策不能不行,但他認為以本澳目前車輛數量,控車的核心目標,並非簡單地控制車輛數量或增加用車成本,應著眼於減少繁忙時段的私人車輛使用,釋放道路空間、提升行車速度,為落實繁忙時段公共優先路權、改善公交效率和舒適度提供空間和條件,為居民提供更多私人車輛以外的選擇。當中,除改善公共服務,優化步行環境、打通更多跨區步行捷徑、落實彈性上班、完善校車服務等都是具體可行的辦法。
     新加坡購車、持有和使用成本遠較香港更高,但新加坡人均擁車量較香港高四成四,反映經濟手段並非控車絕對因素。特別是兩地公交遠較本澳完善,故本澳若單靠經濟手段控車,在沒有其他出行選擇下,私人車輛剛性需求不會減少,只徒添養車成本,卻改善不了交通擠塞的雙輸局面。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