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建議松山行人隧道內建垂直電梯接駁松山步行徑 林宇滔 2016/01/06

建議松山行人隧道內建垂直電梯接駁松山步行徑
林宇滔
2016/01/06

  經過社會的推動和政府的研究,在上月的運輸工務施政範疇辯論中,工務局表示已完成松山行人隧道步行系統的可行性研究,並在早前已開始探土,初步入口選址於二龍喉公園附近及新口岸油站附近兩端,全長約300米,並將聯結高士德全區,以至外港和水塘步行環境。

  現時每日前往皇朝、新口岸區一帶上班的居民數以萬計,在水塘新路落成後,雖有也有不少人從高士德、美副將經水塘到新口岸區,但有關路段步行設施有限,且要繞過松山,大大影響居民步行意欲,若步程不到三分鐘的松山行人隧道建成後,將紅街市到達皇朝廣場的步程大大縮減至一點八公里,步行時間不到半小時,相信大批往返高士和皇朝區上下班的居民會更多選擇步行,減低繁忙時間的交通和公交壓力,居民亦可更好地掌握出行時間,有助城市環保和居民健康。

  本人在此期望當局能夠進快完成探土和做好環境評估,制訂環保施工方案減少對松山生態的影響,儘快展開工程和交待完工時間。此外,亦期望當局做好隧道兩端的出入口行人設施配套,讓居民更方便使用隧道。

  與此同時,年前本人落區收集巿民對興建松山行人隧道的意見時,不少每日往松山晨運的巿民均反映,因松山纜車運作時間有限,且步行上松山的石級較難行,令老人家和殘障人士難以經常到松山晨運或運動。據本人了解,早年民政總署曾考慮興建一條廂式斜行電梯方便巿民往來二龍喉公園與松山健康徑,但一直擱置至今。

  為此,本人今年年中已正式向民署及工務局提出書意見,期望兩局合作考慮在將興建的松山行人隧道內尋找適合位置,建設垂直升降電梯連接松山步行徑,既可避免日後若興建廂式斜行電梯對山坡樹木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亦可令行人隧道和電梯發揮協同效應,方便不同地區的居民使用。

  六月本人亦收到民署的回覆,表示會:“配合相關部門,就有關結合松山行人隧道和興建直升降機連接松山步行徑的計劃,進行各種可行性的研究並選取最優方案。"但至今有關建議最後能否落實,仍是未知之數。為此,本人再次期望民署和工務局能夠就有關問題儘快商討並公佈結果讓社會知悉。

  澳門面積小,適合步行,但要推動步行出行,規劃和交通部門必須將目前“以車為本"的思維,改變成“以行人為本"的思維。當中重點工作包括:增闊行人道和加設適當遮陽撐雨施完善步行環境、提升提升行人過馬路的優先和方便性、增設跨區步行捷徑等。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