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旅遊承載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旅遊承載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旅遊承載力爆錶?徵稅控制旅客量 市民意見不一 2019年5月17日 | 力報

旅遊承載力爆錶?徵稅控制旅客量 市民意見不一   
來澳旅客屢創紀錄,每逢節假日大街小巷人頭湧湧,澳門旅遊承載力成為近日城中熱議題目,討論焦點都在澳門旅遊學院2017年製作的研究報告,指澳門最佳旅遊接待能力為每日11萬人次,或每年4,010萬人次以下。但澳門去年接待旅客已達3,580萬人次,同比增加9.8%;而今年清明節三天「小長假」,來澳旅客達42萬5,258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23.6%,上月復活節假期訪澳旅客超過55萬人次,同比上升39.3%。已超越當年研究報告所指的最佳旅客接待能力,因此有建議參考其他城市向旅客徵收「旅遊稅」,以減輕接待壓力,徵收「旅遊稅」會帶來哪些利弊?如何從中找到平衡,讓城市和旅遊業健康發展?
雖然旅客消費可刺激經濟增長,但「過度旅遊」(Overtourism,根據網上資料,旺季時出現道路擁擠;當地人為應付旅遊項目要改變作息習慣,放棄曾有的生活,出現這些情形,一個地方就可算是「過度旅遊」)苦果浮現在全球各大旅遊景點,垃圾堆積、人潮擁擠及交通堵塞等,令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旅遊城市不堪重負,出招減輕壓力,徵收「旅遊稅」是方法之一。
十年內遊客增長56% 
面積僅30平方公里、承載60萬人口的澳門,十年內遊客增長56%至3,580萬人次,城市擠迫程度可想而知。在節假日期間,關閘口岸常被遊客逼爆,大三巴、新馬路等熱門景點水洩不通,在大三巴附近居住已30年的居民陸先生(圓圖)受訪時稱,近三、四年開始感覺遊客增多,「出入真係好塞,假期都行唔到,真係好多人。」他認為政府應該徵收「旅遊稅」,將稅收用於民生建設。
立法會議員林玉鳳認為,現時不少旅遊城市有遊客太多的問題,澳門也不例外,可參照其他國家或城市收取「旅遊稅」以「平息民憤」,「我哋唔係因為澳門人貪錢,每個人嚟澳門都要收佢哋『旅遊稅』,而是『旅遊稅』有一個重要意義,話畀大家知你嚟到一個地方不單止貢獻經濟咁簡單。」林玉鳳建議用「旅遊稅」幫助受滋擾居民,「居民投訴最多嘅就係人聲太大,關窗都覺得嘈,旅客帶來嘅噪音對佢哋會有影響,有啲建築或裝修技術可以幫助(減低噪音),政府係唔係可以嘗試用嚟幫助居民呢?」學者憂收稅有違發展方向自賭權開放後,博彩旅遊業成為澳門龍頭產業,一系列與其有關連的行業也受惠不少。對比2008年與2018年資料可見,本澳GDP(本地生產總值)從1,412億元(澳門元,下同)暴增至4,403億元,而總旅客消費也從1,245 億元增至3,244 億元,博彩總收益從1,098 億元增至3,028 億元。
此外,失業率從十年前3%下降至今年1.8%,人均工資中位數也增50%至16,000元。但另一方面,蒸蒸日上的經濟卻令居民負擔日漸加重,樓價十年內升幅高達300%,租金指數也增長超過70%,旅遊業令彈丸之地變得更擠迫。
非承載力不足 乃分布不均
澳門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旅遊業推動澳門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但任何經濟活動都會帶來無可避免的成本,如旅遊業令地方空間變擠、人流增多及物價變高等。對於社會討論是否要徵收「旅遊稅」,他認為政府首先需明確要用「旅遊稅」解決哪些問題,「澳門係唔係唔夠公共收入呢?唔係。係唔係希望減少遊客呢?可能呢個手段唔係咁有效。」唐繼宗稱,目前澳門並非面臨「過度旅遊」或承載力不足問題,而是遊客分布不均問題,因此,政府需考慮如何均衡發展旅遊業,做好景點分流措施。他強調,「我哋希望(澳門)係一個多元開放多邊嘅經濟貿易體系,我哋唔可以反其道而行,一收『旅遊稅』就係唔歡迎遊客,唔歡迎服務貿易開放,我覺得呢個係有違澳門本身係一個自由港,有違大灣區整體發展方向。」清晰徵稅目的 方案交社會討論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分析,從經濟邏輯方面考慮,收取「旅遊稅」或可產生抑壓遊客數量作用,但政府要將開徵「旅遊稅」的正負效應分析清楚,是否真可減少旅客數字?「究竟收幾錢呢?呢個係問題,點收呢?都係一個問題。因為安排得唔好,唔用多啲電子成本,都會衍生好多行政成本,會唔會得不償失,令過關時間更長,本地居民更受影響?」他建議政府應提出不同方案及操作方法,給社會討論。
林宇滔提到,增加旅客逗留時間是政府和博企一直以來目標,但至今旅客逗留時間僅有1.2日。他建議政府可考慮用「優惠旅客稅」延長旅客逗留時間,「遊客嚟一日就收貴啲,嚟三天可以遞減甚至唔收,所以我哋收『旅遊稅』係要有目標。」林宇滔又認為,零付團費旅行團現象嚴重影響居民生活,也不利本澳旅遊業發展,政府應盡快打擊零付團費旅行團。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林宇滔倡打擊零負團費 改變訪澳旅客結構 2018年4月24日|大眾報

林宇滔倡打擊零負團費 改變訪澳旅客結構


在剛過去的週末,本澳出入境數字再創紀錄,城市負荷再一次“爆錶”。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澳門旅遊發展正處於瓶頸位,面臨著高壓力,特區政府不能被動應對,建議首先優化旅客結構,尤其是加緊打擊、控制零負團費;此外還應著力延長旅客的逗留時間,藉此舒緩通關和交通壓力,才能有利於澳門旅遊業的長遠發展。

根據治安警察局公佈的數字,4月21日(上週六)全澳本澳各口岸合共錄得逾57萬人次出入境,打破今年春節期間單日55萬多人次的出入境紀錄;當天,關閘口岸出入境達至44萬人次,創下關閘口岸最高出入境人次紀錄。本澳如何消化不斷增長的客量成社會熱議的話題。
林宇滔表示,不難發現,每當內地節假日或出遊高峰期,訪澳旅客就會尤其多,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如何處理?可從分析現有旅遊結構入手。如今每年有七、八百萬團客,佔九成是內地旅客,當中不乏零負團費客,旅行社為他們提供一條龍的飲食和消費服務,基本是遊覽完大三巴等景點後直接到指定地點購物,基本不會對周邊經濟產生乘數效應;且大部分即日來回,加重出入境負荷。因此,他認為應首先加緊打擊、控制零負團費,釋放空間去接待其他旅客。

與此同時,在實際操作上,他建議設法延長旅客的逗留時間,包括控制酒店客房價格在合理範圍,讓旅客感覺物有所值,才能吸引更多長途客或提升旅客在澳過夜的意欲。透過打擊零負團費與延長旅客逗留時間雙管齊下,藉此改變訪澳旅客結構,產生協同效應,從而舒緩通關和區內交通壓力。

另外,特區政府去年完成編制並公佈《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制定澳門旅遊業未來15年發展藍圖。林宇滔認同規劃中反映的客觀現實問題,但強調不能被動應對,有關當局應加快著手改變客源結構,“如何落實當中提出的目標,相信對澳門長遠發展更加重要”。


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延長旅客留澳利提升承載力 政府業界博企應攜手推動 可錯開前往熱門景點時段 2018年2月21日|市民日報

延長旅客留澳利提升承載力 政府業界博企應攜手推動 可錯開前往熱門景點時段   

【本報訊】今年春節澳門中區繼續「逼爆」,大三巴牌坊連續3日實施人潮管制。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明顯整個旅客分流政策仍未見成效,旅客仍一如往年集中在年初三到初六來澳,且大部分都不過夜,很難將他們分流到其他景點。他強調延長旅遊逗留時間仍然是政府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只有一部分旅客逗留多於1天,錯開前往熱門景點的時段,才能令旅客有更舒適的旅遊環境,同時亦變相放寬澳門的整體承載力。他促請政府、業界和博企設法共同推動,可以藉留宿錯開前往熱門景點時段。

政府幾年前提出希望透過措施錯開旅客來澳的時段,避免集中在長假期來澳,林宇滔直言,事隔幾年,整個旅客分流政策很明顯未見成效,今年春節前的周末,以至年初三開始,不論入境和景點的旅客人流仍然一如往年,本月10日關閘口岸出入境旅客數字更錄得42.8萬,破了歷史紀錄。客觀來說,他指政府近來在被動式應對,例如中區的人潮管制措施方面的確做了不少工作,至少安全程度和秩序方面比過往改善,但旅客分流方面仍然有待努力。

發訊息提醒旅客避免高峰期訪澳
他續說,雖然入境旅客數字再破紀錄,但現在澳門還未需要做到限制旅客入境的地步,當局應更積極主動做更多措施,特別要透過更多渠道加強向內地旅客宣傳和發放訊息,例如通過與內地部門合作,甚至透過手機程式微信,清楚提醒旅客,澳門年初三到年初六是人流高峰期,讓旅客來澳前先考慮清楚,盡量避免集中某幾日入境澳門。

景點旅客分流方面,林宇滔認為,當局在景點的分流工作的確可以做得更好,但澳門的旅客人潮非常特別,尤其節假日,中區更是處於不正常狀態,相信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若非有特別大型活動,根本不需要實施人潮管制。大三巴牌坊作為旅遊景點,人山人海無可厚非,但新馬路不是景點,卻需要人潮管制,證明人流遠超新馬路的承載力,希望休閒遊的旅客看到新馬路的人流,相信絕對不會再來。

推出套餐讓旅客玩吃遊吸引留澳
他強調,中區的旅客人流集中在中午12時到下午7時,關鍵是訪澳旅客大部分都不過夜,且不少是第一次來澳,必定會去大三巴,的確很難將他們分流,如何延長旅客逗留時間仍然是政府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當一部分旅客在澳門逗留不只1天,翌日上午便可參觀大三巴牌坊,根本不會出現全部旅客集中在同一時段到中區的情況。政府口講延長旅客逗留時間已經10多年,現在必須真正落實,只有錯開旅客參觀的時間,才能令旅客有更舒適的旅遊環境。


spacer.gif林宇滔促請政府和業界以至博企都應想辦法共同推動,政府可以從政策上溫馨向旅客作出提示,如果在澳門留宿1晚,可以有條件選擇旅客較少的時段前往旅遊景點;業界則應推出一系列套餐配套和更好的包裝,令旅客「有得玩有得食有得遊」,吸引旅客逗留澳門更長時間。他重申,只有延長旅遊逗留時間,才能令澳門旅遊業健康發展,同時亦變相放寬澳門的整體承載力,對各方面的交通和出入境壓力都可得到紓緩,旅遊局當然可以繼續開發更多旅遊景點;但他強調,針對大量即日來回且第一次來澳的旅客,景點實施分流措施的作用不會太大。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高園街旅巴只落客新措再惹議 旅局:持續完善整體旅遊線路 澳門時報 2017-02-06 P02 | 澳聞開講

高園街旅巴只落客新措再惹議
旅局:持續完善整體旅遊線路
  

澳門時報       2017-02-06  P02 | 澳聞開講

    【澳時訊】大三巴附近高園街旅遊巴只准落客禁止上客措施開始恆常化試行,昨日出席澳門論壇的嘉賓及居民紛紛就此發表各自看法。
    不可否認,措施施行後,有效緩解了區內交通壓力,然而業界批評政府在措施實施前無前瞻性規劃。有前線導遊直言,該措施沒有考慮到夏季天氣炎熱時的步行環境。旅遊局則回應表示,收到很多旅客對措施的正面回應,政府會不斷完善澳門整體旅遊路線。澳時記者 唐文艷

    交通緩解 業界壓力增

    對於高園街旅遊巴只准落客措施恆常化試行,旅遊業議會副理事長黃輝表示,業界體諒區內居民的訴求。他坦承區內交通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措施實施對旅遊及前線導遊造成一定壓力,且塔石停車場設施也並非為旅遊巴停放而設計,停車位亦較緊張。但旅遊巴車輛集中,車位有壓力,亦需要在附近兜圈,或會增加荷蘭園周邊交通壓力。他又批評政府無前瞻性規劃,希望在旅遊區附近增設旅遊巴停車場。
    又有自稱前線導遊的觀眾稱,她平均每個團約45個客人,現時天氣步行尚可,但到暑假旺季,天氣炎熱步行環境堪憂。春節期間,年初三落雨,已經收到投訴。

    大三巴亦應禁上落客

    傳新澳門協會籌委會召集人林宇滔則指出,大三巴周邊一直有交通問題,但卻無一個政府部門牽頭解決,希望政府反思旅遊景點周邊配套應由哪個部門負責。他表示,高園街旅遊巴只准落客禁止上客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區內交通壓力,長遠來講,大三巴附近上落客都應該禁止,可以在瘋堂一帶增加升降機或扶手電梯,方便旅客居民步行。
    林宇滔並不讚成在大三巴、白鴿巢等重要景點一帶增加旅遊巴停車場,認為應該考慮提供一個較好的上落車地點。他認為塔石停車場各方面配套環境確實較差,認同需要改善周邊配套。他建議在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和塔石廣場之間劃分部門空間,作為旅遊巴的上落區,在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直接上落,可以減少旅遊巴在塔石停車場之間迴旋。

    政府漸完善旅遊路線

    旅遊局執照及監察廳廳長陳露現場回應表示,措施施行後,旅遊局會到現場了解實際情況,不少遊客反映正面,表示可以看到澳門不同的風土人情。且在措施實施前已經與內地旅遊主管部門溝通,向遊客發佈資訊,希望遊客在澳門前已經清楚到大三巴牌坊有一段步行路段。她又表示,政府不斷思考如何完善澳門整體旅遊路線,包括業界及遊客反映的道路及停車方面的問題,都會逐步推進。
    陳露又稱,現時由大三巴落來,不止步行經婆仔屋至塔石,還有經噴水池至南灣,交通事務局現正研究路線配置及巴士路線。

    旅遊局監察處處長梁寶祿表示,澳門的步行路線對內地旅客來說相對較短,又稱旅客來澳前,應要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