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林宇滔倡打擊零負團費 改變訪澳旅客結構 2018年4月24日|大眾報

林宇滔倡打擊零負團費 改變訪澳旅客結構


在剛過去的週末,本澳出入境數字再創紀錄,城市負荷再一次“爆錶”。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澳門旅遊發展正處於瓶頸位,面臨著高壓力,特區政府不能被動應對,建議首先優化旅客結構,尤其是加緊打擊、控制零負團費;此外還應著力延長旅客的逗留時間,藉此舒緩通關和交通壓力,才能有利於澳門旅遊業的長遠發展。

根據治安警察局公佈的數字,4月21日(上週六)全澳本澳各口岸合共錄得逾57萬人次出入境,打破今年春節期間單日55萬多人次的出入境紀錄;當天,關閘口岸出入境達至44萬人次,創下關閘口岸最高出入境人次紀錄。本澳如何消化不斷增長的客量成社會熱議的話題。
林宇滔表示,不難發現,每當內地節假日或出遊高峰期,訪澳旅客就會尤其多,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如何處理?可從分析現有旅遊結構入手。如今每年有七、八百萬團客,佔九成是內地旅客,當中不乏零負團費客,旅行社為他們提供一條龍的飲食和消費服務,基本是遊覽完大三巴等景點後直接到指定地點購物,基本不會對周邊經濟產生乘數效應;且大部分即日來回,加重出入境負荷。因此,他認為應首先加緊打擊、控制零負團費,釋放空間去接待其他旅客。

與此同時,在實際操作上,他建議設法延長旅客的逗留時間,包括控制酒店客房價格在合理範圍,讓旅客感覺物有所值,才能吸引更多長途客或提升旅客在澳過夜的意欲。透過打擊零負團費與延長旅客逗留時間雙管齊下,藉此改變訪澳旅客結構,產生協同效應,從而舒緩通關和區內交通壓力。

另外,特區政府去年完成編制並公佈《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制定澳門旅遊業未來15年發展藍圖。林宇滔認同規劃中反映的客觀現實問題,但強調不能被動應對,有關當局應加快著手改變客源結構,“如何落實當中提出的目標,相信對澳門長遠發展更加重要”。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旅遊總規無應對瓶頸方案 林宇滔促訂逗留時間客源比率目標優化旅客結構 2017年10月9日|市民日報

旅遊總規無應對瓶頸方案 林宇滔促訂逗留時間客源比率目標優化旅客結構

【本報訊】旅遊局公布的《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最終方案,預計2025年訪澳旅客若適度增長,最高達4000萬人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該方案整體分析了澳門現時旅遊發展中對面的瓶頸問題,然而應對方案、具體承諾等欠奉,令澳門只能被動式應對。他強調政府要改善旅遊承載力,首先就要優化旅客結構,特別是杜絕零負團費,令到這幾百萬旅客不再是來澳門進行指定購物。而延長旅客留澳時間是減輕城市承載力的有效方法,他建議當局應訂立旅遊逗留時間、客源比率目標,作為未來優化旅客結構的方向。

旅遊局公布的《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最終方案,林宇滔形容有好過無,方案整體分析了澳門現時旅遊發展中對面的瓶頸問題,然而遺憾的是「問題分析晒,具體如何解決、可行建議等欠奉」。而方案提出的91項短中期具體行動計劃,當中很多涉及跨部門,單是由社會文化司司長做統籌,能否落實成疑,例如旅遊承載力方面,當局預計2025年訪澳旅客若適度增長,最高達4000萬人次,惟如何應對?方案又提出要在35年內為《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加入景點承載力管理方案,為擠擁旅遊景點進行場地管理和制訂應對策略,事實上,《文遺法》已要求盡快落實《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但政府一直沒有做,文物保護清單仍在諮詢研究階段。他質疑除了被動式的應對,有否更主動的管理?這些都是政府要研究的問題。

控制團客數量 消滅零負團費過去有意見提出澳門可參考內地,對主要旅遊景點實施人流管制,限制旅客人數等,林宇滔對此有保留,認為澳門是旅遊城市,難以限制旅客進入澳門。但可以從團客方面着手,因為現時訪澳旅客中,團客佔了很大比例,特別是內地團客仍擺脫不了零負團費問題,筷子基、漁翁街一帶每日都可以看到大批內地旅遊團停駐購物,情況「勁過大三巴」,政府要改善旅遊承載力,首先就要優化旅客結構,特別是改善內地團客結構,控制團客數量,消滅零負團費,令到這幾百萬旅客不再是來澳門指定購物。當局更可透過與內地簽證部門溝通,鼓勵自由行及團客在非繁忙時間訪澳。

林宇滔續說,根據當局資料,2016年留宿旅客平均逗留時間為2.1天,有關數字有取巧成份,相關數據只計了住宿旅遊,倘若加上超過一半不住宿旅客,訪澳旅客整體平均留澳時間只得1天左右。延長旅客留澳時間是減輕城市承載力的有效方法,既然政府預測2025年訪澳旅客最高達4000萬人次,便要訂立目標,包括旅遊逗留時間、客源比率,作為未來優化旅客結構的方向。

須跨部門規劃 紓緩澳承載力他指出,澳門承載力問題,除涉及旅客外,更多是城市規劃及配套設施,這都需要跨部門協調,過去政府開展很多規劃研究,但從沒有落實,包括環境保護規劃、陸路交通運輸規劃,全都「得個講字」。他舉例說,交通局上月底宣布從930日開始,大三巴斜巷每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封閉交通,理由是為改善耶穌會紀念廣場前的行人安全問題,配合人潮管制措施。因應大三巴斜巷日後每日封閉6小時,車輛無法從高園街落斜坡至耶穌會紀念廣場,做法惹來大三巴街區內居民一片怨憤。


林宇滔踢爆,當年他仍擔任中區社諮委時,中區社諮委有就相關問題與政府相關部門討論,過去交通局、文化局、工務局、民署也有就區內問題研究,做了大三巴西側規劃研究,也提出相關解決方案,遺憾的是交通局沒有與區內居民溝通就推行措施,明知封路後會對區內居民造成不便也「夾硬」推行,完全覺得無需考慮持份者意見和要負的公共責任,故而引起居民強烈不滿。他個人認同要對該區進行交通管制,但要有其他配套的臨時措施,讓居民可以從其他地方進入該區,封閉大三巴斜巷交通後,花王堂街和大三巴街可實施雙向行車,確保居民可從白鴿巢進入花王堂街。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