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灣商業氛圍不足 冀市場化運營增活力
【特訊】石排灣購物中心(現百佳超級市場)於今日結束營業,據瞭解,自石排灣公屋入伙以來,先後有8間商舖結束營業,另有一商戶經營至2月底退場。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區內商舖管理制度不夠靈活,使整體的營商環境缺乏商業氛圍,建議政府改變管理模式,考慮以承包制的方式或整體以商場形式來招標,同時要確保租金在可調控的範圍內,相信可令商戶能以合適的租金和經驗模式完善社區需求,形成一種商業市場環境,保障區內居民生活質素。
林宇滔表示,由於現時石排灣公屋的商舖管理制度較為死板,使整體的營商環境缺乏商業氛圍,加上商舖和區內設施未能有效回應居民需求,區內居民寧願到市區購物都不在樓下消費,以致區內人流少,客源不足。此外石排灣公屋一帶商舖每次續約,都是參考當時的消費物價指數調升租金,令部分商戶經營壓力增加,最終選擇結業。若有商舖退場,就需要重新招標,可能要等幾個月空窗期才有新的商舖進駐,加上現時商舖的使用由房屋局管理,從權責方面而言未必適合,若交由熟悉市場的部門管理相信會更貼地。
林宇滔指出,除了石排灣外,青洲一帶亦有不少公共房屋,未來還會有更多公共房屋落成,無論從法律上還是管理上而言,政府都應積極思考如何令公屋商舖可以真正回應社區需求,需要有新的思維作出改變。他認為,本澳公屋的公共空間將來都應以靈活的辦法在經營管理上市場化,令商戶能以合適的租金和經驗模式完善社區需求,形成一種商業市場環境,例如可考慮以承包制的方式由第三方公司靈活處理,又或者整體以商場形式來招標,甚至由政府公開透明地成立公司管理亦可。不過無論以哪種形式,都需在租金上有所調控,確保承包商不抬升租金壟斷市場。林宇滔續稱,若一直以政府主導的方式經營,缺乏靈活性,商戶很難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而真正的市場需求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改變,公屋商舖由商業管理形式的營運可能會更靈活,此一形式在澳門雖是一個新嘗試,但相信靈活的手段才能使商業區形成有效的氛圍,才能保障區內市民生活質素。
對於有意見指出進駐石排灣的社團比商舖要多,林宇滔認為,社團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有些功能性的中心如托兒所、長者院舍、日間老人中心等雖由社團承擔,只要賬目得到有效監管、公開透明,事實上此類外判服務可以減輕政府開支,但重點在於民間社團在該處設點是否能真正發揮到服務社區的功能性,回應居民需求,否則只會造成資源浪費,政府在分配上亦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