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工務部門自訂防火指引捱轟 林宇滔指有違施政原則 廉署應介入調查 2018年12月26日| 市民日報

工務部門自訂防火指引捱轟 

林宇滔指有違施政原則 廉署應介入調查

【本報訊】政府豪花4000萬公帑更換青洲坊大廈防火閘令社會嘩然,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批評,有業界反映,一直以來工務部門跳過法律修訂,自行制訂了一套防火安全內部指引,且對私人工程和政府工程採取不同的防火安全標準,中間恐出現「尋租行為」,並衍生很多爭議,上述行為根本是違反施政原則。政府應盡快透過修改《防火安全規章》糾正錯誤,並要求廉署徹查事件,調查工務部門有否嚴格執行《防火安全規章》。
防火門事件應盡早澄清
林宇滔表示,可能是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司長中文不好,令他在立法會答問辭不達意,換防火捲閘變成換消防門,防火捲閘確實會貴過防火門,但是否這個價錢就合理,他個人也不認同:「點計269道防火捲閘,要成4000萬元,價錢都好驚人!」此外,官員把防火捲閘講錯變成了消防門,作為相關部門,在事件引起廣泛討論後,應主動作出更正,交代清楚事情,然而事件在社會已醞釀了一段時間,至今也未見當局作出解釋更正,日前建設辦發出的所謂澄清新聞稿,亦未見對事件有更多的解釋。他質疑:「點解錯嘅嘢由得佢錯?之前仲有幾多呢啲錯誤呢?唔主動澄清呢?」林宇滔批評,整事件都是《防火安全規章》的問題,1995年頒布的《防火安全規章》實施至今已20多年,早在2009年政府就修訂相關法律進行公開諮詢,然而之後一直沒有下文,不過當局卻制訂了另一套內部指引,舊的防火安全規章已不再執行,當局自己另外實施另一套防火規章,這完全是違反法律的做法。
防火安全規章應早修訂
他指出:《防火安全規章》是由工務局負責執法,消防局並不具處罰權,所以羅立文稱消防局意見具約束性是「廢話」,《防火安全規章》的約束性意見只可由工務局提供,消防局只是會給予技術意見。例如《文遺法》中,文化局對文物保護緩衝局、世遺保護區提出的意見具約束性意見一樣。而在準備修改的《防火安全規章》中,消防局增加了部分職權,可以提供強制性意見,但相關修法一日未實行,現行生效的仍是舊法,現在問題在於,消防局執行的是實施20多年的《防火安全規章》,而工務局執行的卻是自己另行制訂的內部指引,甚至有業界反映,政府工程與非政府工程的防火安全標準都是不同的,令私人發展商受阻,更重要的可能令公共工程浪費資源。
林宇滔續說,在實際操作上,政府在2002年或2003年自行制訂了一套防火安全規章,導致了今日問題的發生。有業界向他透露,因為在2017年開始有新例生效,私人工程要求所有防火閘都要有隔熱功能,原本所有防火閘都具有阻燃性,抵受一定時間的大火,而新例要求的隔熱則是大火時摸到的門不能是炙熱的,以便火警時仍可徒手推開門。「最玄的是防火規章一直都正在修訂,但無修到出嚟,但部門卻可以執行另一套內部指引,根本是違法施政。」青洲坊大廈就是首個嚴抓新規定的公共工程,如果不是颱風「山竹」期間受損而拖慢驗收,可能一早就過了關。據業界透露,另一項公共工程防火閘不需要遵守新要求,但卻通過了驗收,對此,政府應主動向公眾作出解釋。「青洲坊問題是消防之前3次收集意見時,到第三次才提出意見,或是工務部門最近實行新防安要求所致?」林宇滔透露,有私人發展商投訴,政府根本不按照《防火安全規章》辦事,而工務部制訂的另一套防火安全內部指引又從來沒有正式向外公布,中間存在「尋租行為」(即有貪腐和利益追求),並衍生很多爭議,政府上述行為根本是違法施政,如何能保障公眾防火安全?政府應盡快透過立法方面,修改《防火安全規章》,他亦準備致函廉署投訴,要求調查工務部門對《防火安全規章》的執法情況,相關部門究竟一直以來有沒有嚴格依法施政,並詳細徹查青洲坊更換防火閘事件。
大型基建應有預算開支
他又提到,羅立文在立法會辯論明年度施政方針會議引介時稱,明年有 44項造價超過1億元的在建工程,以及33個超過1億元的工程設計項目。林宇滔批評,很多政府部門的大型基建項目都沒有一個預算開支,他不接受「沒有設計圖則就沒有預算」的說法,由項目啟動一刻,就應該有預算,只是分別在於預算是否準確,「無預算點知有錢埋單呢?今日大家就係知道澳門一定有錢埋單,就以唔需要有預算,官員呢個操作邏輯係好有問題嘅!」林宇滔表示,現在各部門各施各法,各司長再在各自範疇再分配資源,有的司長「大使開」,例如興建某些博物館,由3億到8億,但一些民生迫切的工程,卻未見政府「大膽啲」,往往以預算不夠或人手不足來推搪。政府應把每年要興建哪些工程項目、投資總數等資料交立法會討論,讓公眾知悉,行政長官更應中央統籌,按每年工程總體預算,優先開展民生項目建設,例如防洪閘興建一直都未有放上日程,至今未有動工時間表。



從無修例爆換閘風波疑另有內情 林宇滔籲廉署徹查 2018年12月23日| 澳門日報

從無修例爆換閘風波疑另有內情 
林宇滔籲廉署徹查 
【本報消息】青洲坊大廈第三次驗收才發現部分已安裝的防火閘不能滿足要求,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質疑另有內情,為何第三次才發現問題。此外,多年來《防火安全規章》執行情況不理想,業界有傳政府另有內部指引操作,外人根本不清楚防火標準,致消防問題叢生,呼籲廉署徹查,更應有官員問責。
標準欠清晰惹禍根
《防火安全規章》自一九九五年生效後從未修訂,何來官員早前就換門的解釋出現了新要求?林宇滔質疑只是新提出,並非新例。其從業界中獲悉,約○二、○三年政府已準備修改規章,然而最終僅出台一部較寬鬆的內部指引,以此審則,不嚴格按規章辦事,“如果業界所講屬實,此操作違反法律”。
該規章早與社會發展脫節,政府多年的修法承諾始終未兌現,法律和指引之間存在差異,卻不為人知 ,“應公開從來無人睇到呢套指引係點樣”。無清晰的標準,釀成消防問題叢生,埋下今日換消防門風波的禍根。
青洲坊項目由建設辦負責,前後三次驗收,最後一次才發現有防火閘不能滿足要求,消防局就防火安全提供不具約束力的技術性意見,實際執行權限在工務局,“點解第三次先畀技術意見?係冇問?冇畀?定第三次先提出?點解工務局到第三次先出聲?如果消防局第三次先出聲,有一定責任,執法的工務局絕對有責任”。他強調,青洲坊若非被颱風吹襲,早已入伙,“咁係咪已危及防火安全、損害公共利益?呢個責任必須追究,呢件事唔可以唔查清楚”。
官員須問責堵漏洞
今次換門決定令政府使多四千萬公帑,他主張,務必公開事實真相,要有官員問責和道歉,並針對漏洞提出改善方案,“唔好同我講招標價合理,成個操作都唔合理,產生嘅價格都唔代表合理”。廉署有必要嚴查《防火安全規章》的執行問題。
官員口中的換消防門變成換防火捲閘,林宇滔指羅立文司長中文不好,很多時到立法會答問詞不達意,消防門同捲閘是兩件事、不同層次,政府不應被追問後才作澄清,司長有責任主動更正,交代清楚事情,或用文字清晰地向立法會交代。即使消防門與防火捲閘價錢差天共地,然以四千萬換捲閘,市民仍覺是“天價”,是公開招標抑或追加項目?都應向公眾清楚說明。

特首委任二十五名市政署諮委 2018年12月22日| 濠江日報

特首委任二十五名市政署諮委  
【特訊】市政署將於2019年1月1日成立。行政長官行使《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條賦予的職權,並根據法律《設立市政署》,委任市政署的機關成員。《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昨日刊登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和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戴祖義為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分別為副主席。三人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
市政諮詢委員會25名成員分別是司徒民義;陳家良;陳溥森;張嘉敏;趙蘭瑛;鍾國榮;何凱玲;何敬麟;何觀倫;邢榮發;辜文達;林宇滔;李良汪;李兆祖;李煥江;梁頌衍;梁鴻細;羅錦焜;馬志興;莫子銘;盧偉樂;柯清煌;余健楚;黃淑筠;胡景光。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
根據法律《設立市政署》,行政長官具權限,從具備公民品德、市政範疇的社區與基層服務經驗或足夠的專業及服務能力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為此,行政長官早前指示行政法務司,協調處理關於市政諮詢委員的自薦或推薦工作。
特區政府於今年10月3日至11月1日期間收到168份履歷表,當中106份屬自薦,62份為推薦。經整理分析,以工作領域範疇分類,當中具備社區睦鄰相關經驗的佔約四成,具有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法律相關經驗的人士佔約兩成;其餘屬具備市政設施建設及維護、文化康樂、公民教育等經驗之人士。部份人士具有博士的高學歷及擁有一個或以上的專業資格或豐富的經驗和服務能力。
行政長官根據法律《設立市政署》,並經充分考慮行政法務司提交的資料後,委任上述25人組成市政諮詢委員會。
25名獲委任的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中,自薦的超過三成,被推薦的約佔六成。年齡分佈方面,七零年代之前出生的約佔四成,七零年代或之後出生約六成,當中八零、九零後出生的約佔三成。學歷及專業資格方面,具博士學位的約佔一成,具碩士及學士學位的分別超過三成和四成。獲委任的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的履歷資料可於民政總署網站內瀏覽。
另外,行政長官根據行政法規《市政署的組織及運作》,委任容永恩為市政署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主席,梁金泉、羅鵲萍為委員。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


市政署諮委廿五名單出爐 2018年12月22日|正報

市政署諮委廿五名單出爐

【本報訊】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前日直言「唔難揀」的首任市政署諮詢委員二十五人名單昨出爐!獲委任者中「推薦」和「自薦」約六四開,而近三分二都是現任民署諮委或社諮委,也不少已有其他委任在身,可謂熟口熟面。
昨早出版的政府公報刊登特首崔世安批示,委任廿五名社會人士任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https://bo.io.gov.mo/bo/ii/2018/51/despce_cn.asp#283)。政府發言人辦公室下午也發出新聞稿交代委任事宜。
自薦只佔委任三成多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表示,廿五人中,屬自薦的超過三成,被推薦的約佔六成。之前近兩個月收件期間,共收一百六十八份履歷表,當中一百○六份屬自薦,六十二份為推薦。不過當局未有披露那些是自薦、推薦。
廿五委員有十一人來是現時民署諮委會成員,包括現時做諮委主席的司徒民義,陳家良、何敬麟、何觀倫、羅錦焜、李兆祖、馬志興、莫子銘、盧偉樂、柯清煌及胡景光。另張嘉敏、趙蘭瑛、何凱玲、邢榮發、辜文達五人是來自三區社諮會。
廿五委任有六「新人」
餘下九人裡,有曾做過諮委或社諮委的鍾國榮、林宇滔和余健楚。「新人」則有陳溥森(江門同鄉會常務副會長)、李良汪(民建聯理事長)、李煥江(律師公會主席團委員)、梁頌衍(建築師協會主席)、梁鴻細(工程師學會監事長、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及黃淑筠(青聯常務理事)六人。
公開委員履歷主要有其性別、出生年份、學歷、專業資格和相關經驗。綜觀而言,委員們大多都具傳統社團背景,不少人除諮委委任外,現時身上還有其他官方委任。
鍾國榮身兼五委員
當中以活躍於體育界、曾獲崔頒授體育功績勳章,且做過十三年民署諮委(○二年至一五年)的鍾國榮有最多委任。除今趟「復任」市政諮委外,他現還是大賽車組委會委員、交局機動車商標和型號核准委員、慢性病防制委員及環境諮詢委員。他也是三個沒披露學歷者之一。
僅次有四個委任則有兩人,一是拖欠政府貸款的非凡執董、前特首何厚鏵姪何敬麟。他除屬末任民署諮委外,現也為體育委員、文化諮詢委員及文化產業信託基金委員。另一位則是來自旅遊業界、同屬民署諮詢的胡景光,他還任都市更新委員、經濟發展委員及旅遊危機辦公室成員。
不過三人所在相關組織並非全為官方定義的諮詢組織,故未超崔世安過去自定不可同時兼任多於三個諮詢組織之「紅線」。
今次委任為廿一男四女。年齡介乎廿五至六十七歲,七零年代之前出生的約佔四成,七零年代或之後出生約六成,當中八零、九零後出生的約佔三成。最年輕為李兆祖,最老為余健楚。
發言人辦公室稱,特首是依法並經充分考慮行政法務司提交的資料後作出委任。委員任期由明年一月一日起為期兩年。委員會將在一月一日開會,選舉產生一名主席和一名副主席。


市政署元旦成立戴祖義任管委會主席 2018年12月22日| 市民日報

市政署元旦成立戴祖義任管委會主席

【本報訊】民政總署明年1月1日撤銷並轉為市政署,政府昨公布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和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原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獲行政長官委任為市政管委會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分別為副主席,民署管委會其餘5名委員均過渡為市政管委會委員。而民署諮詢委員會11名委員亦將過渡為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另有14人新委任。政府指,25名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超過三成是自薦者,被推薦的約佔六成。
《政府公報》昨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行政長官行使《澳門基本法》第五十條賦予的職權,並根據《設立市政署》法律,委任市政署的機關成員。
現民署管委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均全部過渡為市政管委會委員,根據有關行政長官批示,戴祖義獲委任為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分別為副主席。3人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其餘5名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分別為關施敏、馬錦強、杜淑儀、吳秀虹、麥儉明,5人現時都是民署管委會委員。
市政諮詢委員會25名成員名單當中,有11人由現任民署諮詢委員會過渡,包括司徒民義、陳家良、何敬麟、何觀倫、羅錦焜、李兆祖、馬志興、莫子銘、盧偉樂、柯清煌、胡景光;另外14名新委員為:陳溥森、張嘉敏、趙蘭瑛、鍾國榮、何凱玲、邢榮發、辜文達、林宇滔、李良汪、李煥江、梁頌衍、梁鴻細、余健楚、黃淑筠。市政諮詢委員會於明年1月1日召開會議,產生主席及副主席。他們的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
市政諮委會三成自薦六成推薦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表示,根據《設立市政署》法律,行政長官具權限,從具備公民品德、市政範疇的社區與基層服務經驗,或足夠的專業及服務能力的澳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為此,行政長官早前指示行政法務司,協調處理關於市政諮詢委員的自薦或推薦工作。
特區政府於今年10月3日至11月1日期間收到168份履歷表,當中106份屬自薦,62份為推薦。經整理分析,以工作領域範疇分類,當中具備社區睦鄰相關經驗的佔約四成,具有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法律相關經驗的人士佔約兩成;其餘屬具備市政設施建設及維護、文化康樂、公民教育等經驗之人士。部分人士具有博士的高學歷及擁有一個或以上的專業資格或豐富的經驗和服務能力。行政長官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並經充分考慮行政法務司提交的資料後,委任上述25人組成市政諮詢委員會。
25名獲委任的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中,自薦的超過三成,被推薦的約佔六成。年齡分布方面,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約佔四成,七十年代或之後出生約六成,當中八十、九十後出生的約佔三成。學歷及專業資格方面,具博士學位的約佔一成,具碩士及學士學位的分別超過三成和四成。獲委任的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的履歷資料可於民政總署網站瀏覽。
另外,行政長官根據《市政署的組織及運作》行政法規,委任容永恩為市政署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主席,梁金泉、羅鵲萍為委員。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


 

市政署組織架構既是「直通車」也有推倒重來 2018年12月22日| 新華澳報

市政署組織架構既是「直通車」也有推倒重來 

  昨日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行政長官崔世安的行政命令,委任市政署的機關成員。其中在市政管理委員會方面,戴祖義為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分別為副主席。而市政諮詢委員會的二十五名成員,則分別是司徒民義(民署諮詢委員會主席)、陳家良(民署諮詢委員、街總)、張嘉敏( 新青協) 、趙蘭瑛( 工聯) 、鍾國榮( 足球總會、澳門汽車總會) 、何凱玲(婦聯)、何敬麟(民署諮詢委員、工商聯會)、何觀倫(民署諮詢委員、澳門明愛)、邢榮發(澳門歸僑總會)、辜文達(離島社諮委、路環信義青年協會)、林宇滔(傳新澳門協會)、李良汪(民眾建澳聯盟)、李兆祖(民署諮詢委員、學聯)、李煥江(律師公會、法學協進會)、梁頌衍(建築師協會)、梁鴻細(街總)、羅錦焜(民署諮詢委員、餐飲業聯合商會)、馬志興(民署諮詢委員、中華青年展志協進會)、莫子銘(民署諮詢委員、澳門社會企業有限公司)、盧偉樂(民署諮詢委員、律師協會)、柯清煌(民署諮詢委員、市販互助會)、余健楚(建築置業商會)、黃淑筠(中華總商會) 、胡景光( 民署諮詢委員、旅遊業議會)。另外,還委任容永恩為市政署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主席,梁金泉、羅鵲萍為委員。
  相關安排,一方面必須符合《澳門基本法》關於市政機構是「非政權」性質的規定;另一方面,又要讓市政機構的運作保持一定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前者體現在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的安排;後者則是反映在現時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的原班人馬,乘坐「直通車」成為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及民政總署的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成員,也乘坐「直通車」成為市政署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的成員。
  市政機構的日常工作量龐大,員工隊伍同樣也是龐雜,如果「大破大立」,「大開大闔」,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何況,雖然民政署被定位為「非政權市政機構」,但其實其工作範疇與被批評為不符合「非政權機構」性質的民政總署,基本相同樣。
因此,讓輕車熟路的原班人馬乘坐「直通車」,就是穩妥的安排。
  其實,乘坐「直通車」是有前例的。在澳門回歸時,原立法會中的選舉產生(包括直選和間選)的議員,就是乘坐「直通車」成為澳門特區第一屆立法會的成員。而委任議員,則由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委任的人員取代由前澳督委任的議員。在回歸當日的凌晨就可以運作,進行「午夜立法」,制定澳門特區的基礎性法律。這與香港由於彭定康拒絕合作,另搞一套,而導致要在回歸前提前成立「臨時立法會」,制定未來香港特區的基礎性法律,有所不同。
  而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架構,則由此前的三個歸併為一個,而且是由行政長官任命,這就體現了《澳門基本法》對市政機構的性質是「非政權機構」,職能任務是「受政府委托為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服務,並就有關上述事務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諮詢意見」,相當一致。
  其一、諮詢委員會成員全部由行政長官任命,並非是由選舉產生,這符合「非政權機構」的性質。實際上,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的張榮順(現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就曾明確指出,將來設立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不能走過往由選舉產生的市政議會這條路,指若市政委員由選舉產生,本質上便是設立市政議會,若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由市政議會及執行機構組成,實際上是恢復澳葡時期二級地方政府的市政自治制度。
  既然是非政權性的市政機構,就已經注定了其成員將不會是由選舉產生。因為為實施「代議政制」而進行的選舉,選舉標的物都是政權機關。何況,既然是公辦選舉,就必須透過系列公權力來實施,包括行政長官宣布選舉日期,設立選舉管理委員會主持選務工作,發動大批公務員進行具體的選務工作,對觸犯選舉法者以公訴訴諸司法機關,等。這些,都是屬於公權力行為,倘市政機構也是以此程序產生,那就是政權性的市政機構了。
  當然,為了增加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民意」成份,在組成諮詢委員會的過程中,歡迎各界別人士自薦。而且在行政長官委任的二十五名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中,自薦的超過三成,亦即約有八人,在一百零六份自薦書中,錄取率為百分之七。這比去年立法會選舉的直接選舉部分,一百九十一名候選人爭奪十四個議席,錄取率也是百分之七,相持平。
  其二、從過去的分區共三個諮詢委員會,集中為全澳一個諮詢委員會,更符合基本法起草時對市政機構規範的立法原意。實際上,起草基本法時,筆者作為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及「政治體制專責諮詢小組」的成員,就曾深度參與了對未來澳門特區的市政機構的討論。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召集人、我國憲法學專家蕭蔚雲教授就曾說過,當時分為兩根市政區的做法,是為了凸顯市政機構是政權機構的性質,亦即澳門是省級政權單位,市區及離島分別是市級政權單位。回歸後,澳門特區仍然是省級政權單位。但由於澳門面積細小,人口較少,沒有必要設立兩級政權單位,以避免床上架屋,浪費資源。因此,現在的做法,符合基本法的立法原意。
  其三、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基本上是以建制派為主,但也安排了「建制派中的反對派」人士參與。從其結構看,其中不少是各大傳統社團的代表,但也有與市政業務沒有必然聯繫的新興社團背景的人士,而且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政策及施政經常持批評態度,可能是自薦參與。由於其中有人曾參加過立法會選舉,得票率也不低,只是受限於應選名額較少而落選,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卻因經常批評政府,其中某些觀點與政治反對派極為接近,因而被形容為「建制派中的反對派」,甚至還被質疑為「與反對派並肩作戰」。因此,行政長官委任此類人士為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避免「一言堂」的誠意。當然,真正的政治反對派是不承認其能代表自己。這又是另一回事,但畢竟市政諮委會是有了不同聲音。
  這樣的安排,有點類以高斯達時代的市政委員會,其成員主要是基層團體的代表,但也有持批評聲音者,那就是具有一定民意基礎的何思謙等人。不過,當時他們批評的內容主要是反映在「民生」方面。
而將主要精力擺放在「政治」方面的反對派,是在「六四」之後才出現。
  現在的「建制派中的反對派」,批評的內容也主要是在屬於「兩制」亦即澳門特區高度自治事務的範疇內,而較少接觸與「一國」亦即中央職權相關的事務,因而真正的反對派可能會認為不能「被代表」的原因。
  因此,如果特區政府的思想再解放一些,氣量再大度一點,委任一兩名真正的反對派人士,可能更能凸顯「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其實,即使是有真正反對派人士在內,也翻不了天。試看在立法會,即使是反對派議員具有否決權,也無法阻擋主流派議員的意志。而市政諮委會成員並不具否決權,就更不可能會「翻轉市政諮委會」了。




七委員:克盡己責為民服務 2018年12月22日| 澳門日報

七委員:克盡己責為民服務

政府昨日公佈第一屆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名單。多人表示將盡職盡責地履行本職,為市民、為澳門服務。
推動市政貼近民意
委員陳家良表示,未來會致力在市政署反映居民意見,參與專題研究項目,推動政府完善市政工作。因參與了三年民署諮詢工作,較熟悉市政工作流程,明白市政工作繁雜且對居民影響深遠。作為市政署諮詢委員,須努力透過各種渠道收集居民意見,推動市政工作貼近民意。認為未來市政署可以加強專題調研,讓更多諮詢委員參與,發揮委員專長,以科學手段規劃市政工作,提升施政績效。同時希望市政署加強城市綠化,推動澳門生活環境持續優化。已開發的“市政在線”項目,一部分市政工作實現了網絡化處理,向智慧政府邁進了一步。
深入基層聆聽民意
委員陳溥森指,新成立的市政署儘管與民政總署在功能、權力及職能等方面有着根本不同,但依然是受政府委託,在為市民開展服務的過程中,與衆多的社區問題與民生事務息息相連。雖然從事社團工作十多年,也一直關心社區與民生事務,但畢竟不可能完全了解和熟悉市政領域的所有工作,如小販發牌、街市管理、鮮活商品檢驗等,這些都需要依照會內的制度積極參與會議,在實踐中不斷向有經驗的同事虛心學習和請教。更重要的是要親身走進社區、深入基層,虛心聆聽市民心聲,吸納當事者意見,準確地向政府反饋意見與提供諮詢建議,盡職盡責地履行本職,不辜負市民期望,為建設澳門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關注社區衛生交通
委員趙蘭瑛對獲委任感到榮幸,亦接受新挑戰,冀在大家支持鞭策下為民生事務貢獻一分綿力。指在過去六年的社諮會工作中,了解到不同部門的情況及個案處理方式,亦積極向政府提供不同範疇的意見及建議,當中以環境衛生、社區建設、交通問題,以及道路及渠務處理為主要關注點。往後在市政署範疇亦會繼續關注有關情況,向政府積極建言,共謀解決辦法,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反映職工階層、普羅大衆的心聲訴求,共同改進民生事務。
婦兒出發反映訴求
委員何凱玲有信心勝任委員工作。承諾定會竭盡所能、克盡己任為全澳市民服務,為特區和諧穩定發展及建設澳門美好家園貢獻巾幗力量。提到深入社區工作已有一段時間,尤其關注本澳市政建設,包括澳門兒童遊樂設施規劃、街市建設等。參與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近六年時間中,經常走入社區聆聽居民聲音,了解本澳家庭發展的訴求,未來出任市政諮詢委員將是在一個更大的平台為全澳市民服務,工作任重道遠。展望委員會工作,指“家庭發展好,澳門發展才會好”,表示會從婦女兒童及家庭發展角度出發,更全面地了解居民訴求,全力以赴做好委員職務,擔當好官民間的橋樑紐帶角色,切實反映居民訴求,持續完善澳門社會生活環境,與全澳市民攜手共建和諧、繁榮的澳門美好家園。
廣納民意維護權益
委員李良汪表示,無論是過去擔任公僕或現時的社區服務工作,多年來均抱着“民生無小事”的理念服務社會,深信社區問題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故堅持親身參與各項地區實務工作。因為只有深耕社區,才能了解居民的真實訴求及更好地向政府反映。未來在任何崗位亦會堅守理念履行職責。過去參與地區工作時已公開自己私人電話與微信帳號,二十四小時接受求助及收集居民對社區問題的意見,向相關部門反映並持續跟進。現時工作與將擔任的崗位性質雷同,有信心、有能力可以勝任。未來將透過更多渠道持續收集居民對文化、康樂、環境衛生,以及市政工作等的意見,維護居民權益。
聚焦環境衛生食安
委員李兆祖稱,將竭誠為澳門大衆服務,收集民情向市政署及特區政府反映。指近年電子政務不斷推進,即時而便利的市政問題反映機制,將有利完善澳門市政工作。故此,未來將特別關注市民能有效以更便利的方式向市政署反映市政問題,並能透過更多自助方式處理市政政務,提升市政工作效率,便利市民大衆。澳門作為旅遊城市,環境衛生是市政工作十分重要一環,一方面維持街道整潔可讓旅客留下好印象,另外亦必須防止澳門美食因環境衛生未如理想而產生食品安全問題,影響市民及旅客健康。因此未來亦會關注澳門公共環境衛生及食安工作,促使澳門街道內外保持清潔,市民大衆都能在更好的環境下安居樂業。
務實行動歡迎監督
委員林宇滔感恩有機會在巿政署諮委崗位上繼續服務社會。認為雖然巿政署諮委僅屬兼任性質的非實權機構,但定必會以務實的行動,履行為大家力爭每一寸改變空間的承諾。期望今次零的突破僅是一個起點,只是未來政府諮詢組織真正能通過自薦機制廣納社會賢能的首個起點。承諾定必會用好巿政署諮委的位置,為澳門未來帶來見得到的改變,並懇請大家繼續向其提出巿政問題的各方面意見,監督他們的工作。


民署管委八人全過渡 廿五人入諮委會 市政署機關成員出爐 2018年12月22日|澳門日報

民署管委八人全過渡 

廿五人入諮委會 市政署機關成員出爐 

  市政署將於明年元旦起設立,各機關成員昨出爐,任期兩年。據行政長官批示公佈,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出任市政管委會主席,副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出任市政管委會副主席,容永恩出任財政及財產監委會主席。
本報記者 報道
  五名民署管委關施敏、馬錦強、杜淑儀、吳秀虹、麥儉明出任委員,即民署管委成員全部順利過渡。廿五人入選市政諮委會,各具代表性。
諮委會添十四新丁
  獲委任市政諮委會成員的廿五名社會人士,當中包括民署諮委會主席司徒民義,以及十名委員陳家良、何敬麟、何觀倫、羅錦焜、李兆祖、馬志興、莫子銘、盧偉樂、柯清煌、胡景光,過渡至市政諮委會。陳溥森、張嘉敏、趙蘭瑛、鍾國榮、何凱玲、邢榮發、辜文達、林宇滔、李良汪、李煥江、梁頌衍、梁鴻細、余健楚、黃淑筠十四人為首任委員。梁金泉及羅鵲萍(財政局代表)被委任為財政及財產監委會委員。
  據相關規定,行政長官具權限,從具備公民品德、市政範疇的社區與基層服務經驗或足夠的專業及服務能力的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市政諮委會成員。為此,行政長官早前指示行政法務司協調處理關於市政諮委的自薦或推薦工作。經充分考慮行政法務司提交的資料後,委任上述廿五人組成市政諮委會。
自薦推薦約三六比
  特區政府於十月三日至十一月一日期間收到一百六十八份履歷表,一百○六份屬自薦,六十二份為推薦。經整理分析,以工作領域範疇分類,當中具備社區睦鄰相關經驗的佔約四成,具公共行政 / 公共管理 / 法律相關經驗人士佔約兩成;其餘屬具備市政設施建設及維護、文化康樂、公民教育等經驗人士。部分人士具博士的高學歷及擁有一個或以上專業資格或豐富的經驗和服務能力。
  廿五名獲委任的市政諮委成員中,自薦逾三成,推薦約佔六成。年齡分佈方面,七○年代前出生者約佔四成,七○年代或之後出生約六成,當中八○、九○後出生約佔三成。學歷及專業資格方面,具博士學位約佔一成,具碩士及學士學位的分別超過三成和四成。
明年元旦取代民署
  市政署明年元旦起設立,正式取代民署,除原有十項職權,新增文康及公民教育範疇。同設三個委員會,分別為市管會、市政諮委會、財政及財產監委會。市管會為領導市政署運作及履行職責機關;市政諮委會為諮詢機關,主要聽取居民對市政範疇意見、向市管會提供意見及建議、或透過市管會向政府提供意見及建議;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負責監察市政署的財政及財產。當中市管會領導十二個廳和三十六個處,較以往增加一廳三處,每年預算增一千二百萬元。
  元旦起,市政署總人員有二千七百三十七人。民署人員將按原任用方式、職程、職級及職階轉入市政署。除透過行政長官批示訂定轉予澳門特區原屬民署不動產外,民署所有權利及義務自動轉予市政署。



市政署明年成立 25名委獲委任 2018年12月22日| 大眾報

市政署明年成立 25名委獲委任


民眾講壇探討燃油價格 林宇滔:燃油市場進入欠公開透明 2018年12月20日| 澳門日報

民眾講壇探討燃油價格 

林宇滔:燃油市場進入欠公開透明

  【本報消息】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澳門時報協辦的“民眾講壇”昨舉行,探討“澳門‘貴氣’價高一等”,社團負責人出席探討。
  活動昨日下午四時於民眾建澳聯盟綜合活動服務中心舉行,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民眾願景協會副會長歐陽廣球、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等出席。
燃油市場障礙重重
  林宇滔受訪表示,燃油市場的規範監管,以及基礎設施的管理及使用,由多個不同部門負責,令新經營者進入本澳燃油市場障礙重重。在上游進口環節,由於油庫現由私人企業經營,並沒有公開透明的進入機制。在中游環節,經營車用燃油所必需的十多個油站,早在回歸前已批出,對地方細小的澳門來說,數量算多,目前亦祇有五個經營者,而新經營者無從進入市場;在經營石油氣銷售層面,儘管現有燃料中途倉是政府出資興建,卻祇有部分經營者使用。
燃油價格存有差異
  燃油價格上,不同燃料商進口燃油價格有很大差異,雖然無直接證據顯示經營者合謀訂價,但社會已感受到油站價格“高度一致”。他稱,經濟財政司司長去年亦提及油庫批給合同到期時,研究加入類似油庫存量掛鈎的開放經營條款,祇要油庫批給合同到期,便可讓其他新經營者加入,引入競爭。合約有效期至今年,剩餘約十天時間,未知當局有何取態。林宇滔認為,要做到價格合理,須在上游、中游機制做到公平、公開、透明,讓所有有意經營者進入市場。
  歐陽廣球、陳冰冰期望政府盡快出台“消保法”、“反壟斷法”,進一步規範石油氣市場定價。陳冰冰希望政府鼓勵更多經營者進入澳門,作良性競爭,讓居民享受優惠價格,也促成政府、企業、社團溝通,讓企業更好承擔社會責任。同時令居民更深入了解、掌握石油氣價格走勢,保障消費者與行業間的權利,推動及保障石油氣市場健康發展。
  李良汪表示,現時雖有五家油公司提供車用燃料,但當中四家價格經常“有默契”地先後同步,而一家由於受經營條款所限,首三十個月價格雖比市場低一成二。據了解,這公司將於明年初經營屆滿三十個月,他關注五家油公司日後會否存在競爭。他建議未來“消保法”應賦予當局取得更多資訊的職權,同時制訂合理的價格資訊公佈機制,平衡營商者及消費者的權益。批評消委會手機應用程式資訊沒有適時更新,建議當局結合科技手段提升更新效率。




政府應與石油氣業界定調價準則 2018年12月20日|市民日報

政府應與石油氣業界定調價準則
  【本報訊】近年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石油氣價格愈來愈高,昨在「民眾講壇」上,有講者指石油氣進口價與零售價相差較大,本澳石油產品價格高企最主要原因是市場壟斷及透明度不足,促請政府與石油氣供應商訂定價格調整準則,並要設解釋機制,讓石油氣供應商向公眾說明價格調整的原因,增加市場透明度,亦要盡快出台《消保法》和《反壟斷法》,進一步規範市場定價,長遠應引入更多競爭者。
  由民眾建澳聯盟舉辦的「民眾講壇」,昨邀請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民眾願景協會副理事長歐陽廣球、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等探討石油氣價格。
  歐陽廣球表示,本澳石油氣價格一直被社會質疑加快減慢,加多減少,13.5公升罐裝石油氣早前只售206元,最近加價至234元,加幅逾13%,令市民非常不滿。根據報道,今年1至8月,石油氣進口價平均每公斤5.5元,然而零售價平均為15.79元,即每公斤相差超過10元,扣除成本,相信石油氣商的利潤仍然可觀,亦顯示市場沒有足夠競爭。
促引入競爭機制免壟斷
  他認為本澳石油產品價格一直高企,最主要原因是市場壟斷,市場沒有引入更多的競爭機制,以及透明度不足。為解決市民「捱貴氣」問題,他認為石油市場必須引入競爭機制,《消保法》和《反壟斷法》須盡快出台,從法律層面監控物價。
  陳冰冰表示,雖然本澳是自由市場,但面對市場可能的聯合定價、行業壟斷,非常需要保障機制。她建議設立陳述和解釋機制,讓石油氣供應商在價格調整的過程中,向公眾說明相關原因,增加石油氣價格的透明度;建議政府與石油氣供應商共同訂定價格調整準則,尤其於國際石油價格出現調整時,本澳價格亦要有合理調整,保障消費者和行業雙方利益;加強市場監管,若出現聯合定價,政府要有機制監管;期望盡快出台《消保法》和《反壟斷法》,進一步規範市場定價;長遠希望政府鼓勵更多經營者進入市場,確保市場良性競爭。
  林宇滔表示,現時全澳有7家石油氣批發商,但臨時燃料中途倉只有7個位置,讓現有7間批發商臨時倉儲,反映政府沒有考慮公平競爭的問題,新的經營者欲進入批發層面,卻無法使用中途倉空間,故根本難以有新的經營者進入市場。他強調,石油產品是市民的必需品,政府必須確保石油產品價格的合理,上游、中游價格機制做到公開透過,讓有意經營者能夠在沒有障礙下進入市場。



民眾講壇討論石油氣價格 2018年12月20日|濠江日報

民眾講壇討論石油氣價格

  【特訊】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的「民眾講壇」昨日下午舉行,探討本澳石油氣價格問題。有意見認為,本澳石油氣價格超出鄰近地區珠海一大截,質疑當中的加價機制、利潤機制是否合理,希望能增加訊息透明度,加強監管。
   民眾講壇於昨日下午4時假民建聯禮堂舉行,由湯耐冬主持,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民眾願景協會副會長歐陽廣球、民建聯理事長李良汪等出席。
   在討論過程中,不少意見質疑家用石油氣的供應商有「加快減慢」、「加多減少」及「合謀定價」的情況,令市民毫無議價能力,長期「捱貴氣」。有報導顯示,本澳1至8月,石油氣進口價格平均每公斤5.5元,然而零售價平均為15.79元,即每公斤相差超過10元,相信石油商扣除成本,利潤依然可觀,顯示本澳市場沒有足夠競爭。政府關注石油氣價格形成機制,經濟局曾致函石油氣公司索取價格資訊,但被指缺乏法律理據,反而收到石油氣代理商律師信。
   有意見認為,本澳石油氣價格調整缺乏透明度,市民質疑供貨商「低價入貨高價出售」,而政府推出的「檢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於2015年完成諮詢工作,當中包括反壟斷及競爭法等條文,但相關法案仍未出台,當局必須採取措施,明確燃油市場的監管責任,引入競爭機制,以及加強行業監管。



當大據智慧交通遇上全澳大塞車 2018年12月20日| 訊報

當大據智慧交通遇上全澳大塞車   


《風火台》談賭場禁足令 2018年12月20日| 澳門日報

《風火台》談賭場禁足令


     立法會細則性通過“賭場禁足令”的修改《規範進入娛樂場和在場內工作及博彩的條件》,受法案建議規管的人員涉及約五點四萬人。法律自公佈滿一年後生效,博彩從業員於工餘時間禁止進入賭場、簡化廿一歲以下人士入賭場的處罰程序等內容。社會各界對此有何意見呢?
     澳視澳門今晚《十點半澳視縱橫》播映的《風火台》,主持梁安琪會請來嘉賓林宇滔及王國英探討。另外,亦會講講負責任博彩及輕軌氹仔至媽閣段問題。


民眾講壇討論石油氣價格 2018年12月20日| 大眾報

民眾講壇討論石油氣價格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