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市政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市政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諮委會綜合服務文教專題小組會議市政署研 市政服務手機APP 2019年6月15日 | 澳門日報

諮委會綜合服務文教專題小組會議
市政署研 市政服務手機APP 
【本報消息】市政署訊: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綜合服務文教專題小組日前舉行會議,就市政署即將推出的電子化服務與市政管理委員會交流意見。
會議本月十一日下午在市政署大樓禮堂舉行,由市政諮詢委員會綜合服務文教專題小組協調員胡景光及副協調員何凱玲主持,出席成員包括黃淑筠、張嘉敏、李兆祖。市政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鍾國榮、委員林宇滔列席。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偉農、委員關施敏及相關部門主管等列席會議。
市政署相關部門主管分別介紹“市政之友”自助申請及電子會員卡、澳門大熊貓館售票系統、活動報名系統、資訊服務亭與身份證明局自助服務機的服務整合工作。當中於市政署的資訊服務亭將提供“市政之友”自助申請服務,並設“市政之友”手機應用程式,供用戶綁定電子會員卡,提供各活動中心資訊及活動訊息推送。市民可於資訊服務亭透過新活動報名系統的全電子化流程,進行活動建立、申請、抽籤及電子支付。
澳門大熊貓館的門票則可於資訊服務亭以電子支付購買,以及提供手機版及桌面版網頁應用程式售票。另外,市政署八個資訊服務亭亦將與身份證明局自助服務機的部分服務整合,如現金分享計劃發放查詢、核實親屬關係自助服務及更改聯絡資料自助服務等,期望透個一系列電子化服務,方便市民。
與會的市政諮詢委員認同市政署將推出的電子化服務,除了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亦可有效減少人力資源及紙張的消耗。委員提到可考慮優化整合衆多電子化服務,同時須關注長者或幼童使用電子服務的習慣,建議提供適當協助。
李偉農感謝市政諮詢委員提出的寶貴意見,表示會持續研究和整合自助服務系統,使其更趨社區化,方便市民隨時辦理。現正研究將市政署各電子服務集合於一手機應用程式,期望通過優化,讓市民更便捷地以手機作為平台,辦理更多的市政服務,以配合特區政府電子政務工作。會上市政管理委員會與市政諮詢委員互動交流,並一一回應提問。
 

市政署義工隊 探訪獨居長者送祝福 2019年6月11日 | 濠江日報

市政署義工隊 探訪獨居長者送祝福   
【特訊】市政署為實踐關懷理想,持續推動員工參與社區事務,義工隊二十名成員早前進行社區關懷行動,前往北區探訪獨居長者,在端午節前向長者送上關懷。
市政署義工隊於當天早上在明愛青洲老人中心集合。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馬錦強、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何觀倫、李煥江、林宇滔、張嘉敏以及相關部門主管積極支持極具意義的社區關愛行動,一同參與義務工作。眾人在聽取社工分享家訪技巧及進行熱身遊戲後,合作分裝探訪禮物,而每個禮物包內均有應節粽子、水果、食品及用品等。義工隨後分成三小隊步行前往台山區及青洲區探訪獨居長者。
是次探訪對象大部份為居家安老、屬年長及行動不便的長者,部份需要社區家援隊送飯或由該區長者服務中心社工跟進之個案。義工在探訪期間除向長者送上節日禮物外,亦透過傾談瞭解長者日常的生活狀況或遇到的困難。此外,義工亦協助獨居長者檢查家居水電裝置,並即場記錄以便繼續跟進維修工作。
義工隊成立至今已踏入第十年,每年均進行社區關懷行動扶助弱勢社群,至今服務對象近二千人次。市政署義工隊將繼續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推動鄰里互助、敬老愛老、參與社區等有禮精神。義工隊日常亦為有需要人士如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傷健人士等提供家居水電維修及檢查服務。詳情可致電市政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或公民教育資源中心2847 1371查詢。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市政署在離島社區座談會上介紹市政建設與綠化工作並指出立法強制驗窗以防墮較實際 2019年3月14日| 華僑報

市政署在離島社區座談會上介紹市政建設與綠化工作並指出立法強制驗窗以防墮較實際   

【專訪】市政署昨在石排灣活動中心舉行「離島社區座談會」,介紹離島區市政建設與綠化工作並聽取離島社團代表及居民的相關意見。
 是次座談會於昨日下午三至五時許舉行,出席者包括: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李偉農,管理委員關施敏、馬錦強、麥儉明、吳秀虹、杜淑儀,文康及公民教育廳廳長高佩珊、綜合服務及質量監察廳廳長何菁蘋、環境衛生及執照廳廳長馮惠星、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衛生監督廳廳長田紀洋、道路渠務廳廳長何萬謙、組織及資訊廳廳長何偉豪、行政輔助廳廳長黃玉珠、財務管理廳廳長林紹源、市政建設廳設計處處長蘇沛燊、園林綠化廳公園處處長歐陽源澧,市政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鍾國榮及委員辜文達、趙蘭瑛、陳溥森、李煥江、林宇滔、李良汪、黃淑筠等。
 麥儉明、關施敏分別介紹了離島區正進行或將進行的市政設施建設、綠化美化工程等。
 及後,出席座談會的十多名社團代表、居民代表各自提出了涉及離島區的交通、大廈滲水、濠X大廈經常性窗框隧落、空置地盤垃圾堆積及蚊蠅孳生、狗糞黑點,以及完善黑沙公園設施與黑沙海灘更衣室設施、增設夜間直通山頂醫院公共巴士等問題。
 戴祖義等一一作回應。對於有市民建議興建有蓋頂的行人通道以預防落窗事故一事,戴祖義回應稱,墮窗問題已存在多時,需立法強制住戶驗窗較為實際與可行,會繼續將問題轉介給相關部門。
 與會者所反映的涉及市政署職能的有關問題,市政署會盡快跟進處理,非屬市政署範疇的,會轉介予有關部門。
 交通事務局、環境保護局的代表列席了是次會議。
 據悉,市政署社區座談會按一定的時間間隔輪流在澳門的五個堂區舉行。◇

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市政署為提升服務及有效回應社會訴求各部門向市政諮委介紹職能 2019年02月04日| 華僑報

市政署為提升服務及有效回應社會訴求各部門向市政諮委介紹職能
【特訊】為讓市政諮詢委員更深入認識市政署各項職能工作,市政管理委員會與市政諮詢委員會經協調後,陸續安排市政署各職能單位向市政諮詢委員會作介紹並進行互動交流,助市政署提升市政服務水平以及更有效地回應社會訴求。
 首次介紹會於上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時在市政署大樓禮堂召開,出席者包括市政諮詢委員會代主席鍾國榮、委員柯清煌、何敬麟、陳家良、梁頌衍、辜文達、何凱玲、趙蘭瑛、余健楚、莫子銘、陳溥森、何觀倫、邢榮發、梁鴻細、李煥江、盧偉樂、林宇滔、李良汪、黃淑筠、張嘉敏及李兆祖;同時,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關施敏、馬錦強及相關部門主管列席會議。
 會上,分別由綜合服務及質量監察廳、文康及公民教育廳及園林綠化廳的負責人介紹部門的主要職能、日常工作亮點以及本年重點工作項目。市政諮詢委員就有關內容踴躍發表意見,涉及「市政在線」的運作及操作、優化市政服務「一窗式」及跨部門對外服務、市政署網上服務整合、設立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增設自由波地、公民教育、基本法和憲法的宣傳推廣、個人資料保護、跨部門服務及外借場地等網上資訊統合等。園林綠化工作方面,市政諮詢委員分別對綠化設施如郊野公園和行山徑的交通配套、樹種及城市綠化景觀營造、山林重植規劃、公園及綠化設施優化、石排灣郊野公園與輕軌站的連接以及增加動物元素、增加行山徑以及利用輕軌連結離島休憩設施提出建議,並對綠化廢棄物再利用、飲水機設置、路樹補植、動植物導賞服務、對瀕危動植物及有害物種的入口監管、生物多樣性宣傳教育等方面發表意見。
 是次會議後將繼續舉辦不同場次的職能工作介紹會,內容涵蓋衛生監督、食品安全、環境衛生及執照、化驗、市政建設、道路渠務及內部技術支援等工作範疇。鍾國榮冀藉有關會議,加深市政諮詢委員會對市政署工作的了解,有助委員積極參與,推動本澳民政民生工作。

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市政署各部門主管 向諮委會介紹職能 2019年1月30日|濠江日報

市政署各部門主管 
  向諮委會介紹職能   
【特訊】為讓市政諮詢委員更深入認識市政署各項職能工作,市政管理委員會與市政諮詢委員會經協調後,陸續安排市政署各職能單位向市政諮詢委員會作介紹並進行互動交流,助市政署提升市政服務水平以及更有效地回應社會訴求。
首次介紹會於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時在市政署大樓禮堂召開,出席者包括市政諮詢委員會代主席鍾國榮、委員柯清煌、何敬麟、陳家良、梁頌衍、辜文達、何凱玲、趙蘭瑛、余健楚、莫子銘、陳溥森、何觀倫、邢榮發、梁鴻細、李煥江、盧偉樂、林宇滔、李良汪、黃淑筠、張嘉敏及李兆祖;同時,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羅志堅、委員關施敏、馬錦強及相關部門主管列席會議。
會上,分別由綜合服務及質量監察廳、文康及公民教育廳及園林綠化廳的負責人介紹部門的主要職能、日常工作亮點以及本年重點工作項目。市政諮詢委員就有關內容踴躍發表意見,涉及「市政在線」的運作及操作、優化市政服務「一窗式」及跨部門對外服務、市政署網上服務整合、設立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增設自由波地、公民教育、基本法和憲法的宣傳推廣、個人資料保護、跨部門服務及外借場地等網上資訊統合等。園林綠化工作方面,市政諮詢委員分別對綠化設施如郊野公園和行山徑的交通配套、樹種及城市綠化景觀營造、山林重植規劃、公園及綠化設施優化、石排灣郊野公園與輕軌站的連接以及增加動物元素、增加行山徑以及利用輕軌連結離島休憩設施提出建議,並對綠化廢棄物再利用、飲水機設置、路樹補植、動植物導賞服務、對瀕危動植物及有害物種的入口監管、生物多樣性宣傳教育等方面發表意見。
是次會議後將繼續舉辦不同場次的職能工作介紹會,內容涵蓋衛生監督、食品安全、環境衛生及執照、化驗、市政建設、道路渠務及內部技術支援等工作範疇。鍾國榮冀藉有關會議,加深市政諮詢委員會對市政署工作的瞭解,有助委員積極參與,推動本澳民政民生工作。

市政署宴傳媒籲發揮橋樑及監督作用 2019年1月25日| 訊報

市政署宴傳媒籲發揮橋樑及監督作用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最終由房局接手花公帑“補鑊”林宇滔抨公屋設計無考慮交通 2019年1月14日| 澳門日報

最終由房局接手花公帑“補鑊”
林宇滔抨公屋設計無考慮交通
繼防火捲閘拖延社會設施、巴士站及地庫公共停車場未能收則開放使用後,青洲坊再現管理問題,有居民投訴大廈地下休憩空間和巴士總站車輛亂泊情況嚴重。
市政署諮詢委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他亦收到相關投訴,並已向市政署反映關於由市政署管理的圍欄部分。至於公屋管理問題,由於仍未收則,承建商及建設辦現階段均有責任處理,長遠當局則應思考如何優化公屋設計及整體交通管理。
管理不當引來亂泊
林宇滔指出,青洲坊大廈現時的車輛亂泊現象,與石排灣公屋群當初相似,均是由於管理不當而引起車輛亂泊及交通安全隱憂。從責任來看,由於仍未收則,承建商及建設辦現階段均有責任處理,市政署則有責任盡快圍封被破壞的圍欄。他已向市政署反映,回覆指已臨時接收,將會固定圍欄。
劃停泊區方便卸貨
他認為,青洲坊剛派匙入伙不久,肯定是裝修高峰期,相信有不少車輛需運載建材等進出,可考慮劃出正規車輛停泊區方便車輛出入,整體上亦需考慮夜間泊位方便居民。同時,由於青洲近期同步有多個新公屋項目完工,令區內突然增加大批公共停車場泊位,可能是本澳目前最充裕車位的地區。如果公共停車場泊位長期未泊滿時,可考慮以公平、透明的月票政策,以每月出售方式,而非永久性月票,讓停車場具流動性的同時,增加一定的使用率,有效運用。
他批評當局在公屋設計上從來沒有考慮整體交通及方便管理和操作的思維,最後往往要由房屋局接手後花公帑補救,未來應重點加強。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市政署諮委廿五名單出爐 2018年12月22日|正報

市政署諮委廿五名單出爐

【本報訊】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前日直言「唔難揀」的首任市政署諮詢委員二十五人名單昨出爐!獲委任者中「推薦」和「自薦」約六四開,而近三分二都是現任民署諮委或社諮委,也不少已有其他委任在身,可謂熟口熟面。
昨早出版的政府公報刊登特首崔世安批示,委任廿五名社會人士任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https://bo.io.gov.mo/bo/ii/2018/51/despce_cn.asp#283)。政府發言人辦公室下午也發出新聞稿交代委任事宜。
自薦只佔委任三成多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表示,廿五人中,屬自薦的超過三成,被推薦的約佔六成。之前近兩個月收件期間,共收一百六十八份履歷表,當中一百○六份屬自薦,六十二份為推薦。不過當局未有披露那些是自薦、推薦。
廿五委員有十一人來是現時民署諮委會成員,包括現時做諮委主席的司徒民義,陳家良、何敬麟、何觀倫、羅錦焜、李兆祖、馬志興、莫子銘、盧偉樂、柯清煌及胡景光。另張嘉敏、趙蘭瑛、何凱玲、邢榮發、辜文達五人是來自三區社諮會。
廿五委任有六「新人」
餘下九人裡,有曾做過諮委或社諮委的鍾國榮、林宇滔和余健楚。「新人」則有陳溥森(江門同鄉會常務副會長)、李良汪(民建聯理事長)、李煥江(律師公會主席團委員)、梁頌衍(建築師協會主席)、梁鴻細(工程師學會監事長、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及黃淑筠(青聯常務理事)六人。
公開委員履歷主要有其性別、出生年份、學歷、專業資格和相關經驗。綜觀而言,委員們大多都具傳統社團背景,不少人除諮委委任外,現時身上還有其他官方委任。
鍾國榮身兼五委員
當中以活躍於體育界、曾獲崔頒授體育功績勳章,且做過十三年民署諮委(○二年至一五年)的鍾國榮有最多委任。除今趟「復任」市政諮委外,他現還是大賽車組委會委員、交局機動車商標和型號核准委員、慢性病防制委員及環境諮詢委員。他也是三個沒披露學歷者之一。
僅次有四個委任則有兩人,一是拖欠政府貸款的非凡執董、前特首何厚鏵姪何敬麟。他除屬末任民署諮委外,現也為體育委員、文化諮詢委員及文化產業信託基金委員。另一位則是來自旅遊業界、同屬民署諮詢的胡景光,他還任都市更新委員、經濟發展委員及旅遊危機辦公室成員。
不過三人所在相關組織並非全為官方定義的諮詢組織,故未超崔世安過去自定不可同時兼任多於三個諮詢組織之「紅線」。
今次委任為廿一男四女。年齡介乎廿五至六十七歲,七零年代之前出生的約佔四成,七零年代或之後出生約六成,當中八零、九零後出生的約佔三成。最年輕為李兆祖,最老為余健楚。
發言人辦公室稱,特首是依法並經充分考慮行政法務司提交的資料後作出委任。委員任期由明年一月一日起為期兩年。委員會將在一月一日開會,選舉產生一名主席和一名副主席。


市政署元旦成立戴祖義任管委會主席 2018年12月22日| 市民日報

市政署元旦成立戴祖義任管委會主席

【本報訊】民政總署明年1月1日撤銷並轉為市政署,政府昨公布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和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原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獲行政長官委任為市政管委會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分別為副主席,民署管委會其餘5名委員均過渡為市政管委會委員。而民署諮詢委員會11名委員亦將過渡為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另有14人新委任。政府指,25名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超過三成是自薦者,被推薦的約佔六成。
《政府公報》昨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行政長官行使《澳門基本法》第五十條賦予的職權,並根據《設立市政署》法律,委任市政署的機關成員。
現民署管委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均全部過渡為市政管委會委員,根據有關行政長官批示,戴祖義獲委任為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分別為副主席。3人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其餘5名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委員,分別為關施敏、馬錦強、杜淑儀、吳秀虹、麥儉明,5人現時都是民署管委會委員。
市政諮詢委員會25名成員名單當中,有11人由現任民署諮詢委員會過渡,包括司徒民義、陳家良、何敬麟、何觀倫、羅錦焜、李兆祖、馬志興、莫子銘、盧偉樂、柯清煌、胡景光;另外14名新委員為:陳溥森、張嘉敏、趙蘭瑛、鍾國榮、何凱玲、邢榮發、辜文達、林宇滔、李良汪、李煥江、梁頌衍、梁鴻細、余健楚、黃淑筠。市政諮詢委員會於明年1月1日召開會議,產生主席及副主席。他們的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
市政諮委會三成自薦六成推薦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表示,根據《設立市政署》法律,行政長官具權限,從具備公民品德、市政範疇的社區與基層服務經驗,或足夠的專業及服務能力的澳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為此,行政長官早前指示行政法務司,協調處理關於市政諮詢委員的自薦或推薦工作。
特區政府於今年10月3日至11月1日期間收到168份履歷表,當中106份屬自薦,62份為推薦。經整理分析,以工作領域範疇分類,當中具備社區睦鄰相關經驗的佔約四成,具有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法律相關經驗的人士佔約兩成;其餘屬具備市政設施建設及維護、文化康樂、公民教育等經驗之人士。部分人士具有博士的高學歷及擁有一個或以上的專業資格或豐富的經驗和服務能力。行政長官根據第9/2018號法律《設立市政署》,並經充分考慮行政法務司提交的資料後,委任上述25人組成市政諮詢委員會。
25名獲委任的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中,自薦的超過三成,被推薦的約佔六成。年齡分布方面,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約佔四成,七十年代或之後出生約六成,當中八十、九十後出生的約佔三成。學歷及專業資格方面,具博士學位的約佔一成,具碩士及學士學位的分別超過三成和四成。獲委任的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的履歷資料可於民政總署網站瀏覽。
另外,行政長官根據《市政署的組織及運作》行政法規,委任容永恩為市政署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主席,梁金泉、羅鵲萍為委員。任期自2019年1月1日起為期兩年。


 

市政署組織架構既是「直通車」也有推倒重來 2018年12月22日| 新華澳報

市政署組織架構既是「直通車」也有推倒重來 

  昨日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行政長官崔世安的行政命令,委任市政署的機關成員。其中在市政管理委員會方面,戴祖義為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分別為副主席。而市政諮詢委員會的二十五名成員,則分別是司徒民義(民署諮詢委員會主席)、陳家良(民署諮詢委員、街總)、張嘉敏( 新青協) 、趙蘭瑛( 工聯) 、鍾國榮( 足球總會、澳門汽車總會) 、何凱玲(婦聯)、何敬麟(民署諮詢委員、工商聯會)、何觀倫(民署諮詢委員、澳門明愛)、邢榮發(澳門歸僑總會)、辜文達(離島社諮委、路環信義青年協會)、林宇滔(傳新澳門協會)、李良汪(民眾建澳聯盟)、李兆祖(民署諮詢委員、學聯)、李煥江(律師公會、法學協進會)、梁頌衍(建築師協會)、梁鴻細(街總)、羅錦焜(民署諮詢委員、餐飲業聯合商會)、馬志興(民署諮詢委員、中華青年展志協進會)、莫子銘(民署諮詢委員、澳門社會企業有限公司)、盧偉樂(民署諮詢委員、律師協會)、柯清煌(民署諮詢委員、市販互助會)、余健楚(建築置業商會)、黃淑筠(中華總商會) 、胡景光( 民署諮詢委員、旅遊業議會)。另外,還委任容永恩為市政署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主席,梁金泉、羅鵲萍為委員。
  相關安排,一方面必須符合《澳門基本法》關於市政機構是「非政權」性質的規定;另一方面,又要讓市政機構的運作保持一定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前者體現在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的安排;後者則是反映在現時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的原班人馬,乘坐「直通車」成為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及民政總署的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成員,也乘坐「直通車」成為市政署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的成員。
  市政機構的日常工作量龐大,員工隊伍同樣也是龐雜,如果「大破大立」,「大開大闔」,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何況,雖然民政署被定位為「非政權市政機構」,但其實其工作範疇與被批評為不符合「非政權機構」性質的民政總署,基本相同樣。
因此,讓輕車熟路的原班人馬乘坐「直通車」,就是穩妥的安排。
  其實,乘坐「直通車」是有前例的。在澳門回歸時,原立法會中的選舉產生(包括直選和間選)的議員,就是乘坐「直通車」成為澳門特區第一屆立法會的成員。而委任議員,則由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委任的人員取代由前澳督委任的議員。在回歸當日的凌晨就可以運作,進行「午夜立法」,制定澳門特區的基礎性法律。這與香港由於彭定康拒絕合作,另搞一套,而導致要在回歸前提前成立「臨時立法會」,制定未來香港特區的基礎性法律,有所不同。
  而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架構,則由此前的三個歸併為一個,而且是由行政長官任命,這就體現了《澳門基本法》對市政機構的性質是「非政權機構」,職能任務是「受政府委托為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服務,並就有關上述事務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諮詢意見」,相當一致。
  其一、諮詢委員會成員全部由行政長官任命,並非是由選舉產生,這符合「非政權機構」的性質。實際上,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的張榮順(現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就曾明確指出,將來設立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不能走過往由選舉產生的市政議會這條路,指若市政委員由選舉產生,本質上便是設立市政議會,若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由市政議會及執行機構組成,實際上是恢復澳葡時期二級地方政府的市政自治制度。
  既然是非政權性的市政機構,就已經注定了其成員將不會是由選舉產生。因為為實施「代議政制」而進行的選舉,選舉標的物都是政權機關。何況,既然是公辦選舉,就必須透過系列公權力來實施,包括行政長官宣布選舉日期,設立選舉管理委員會主持選務工作,發動大批公務員進行具體的選務工作,對觸犯選舉法者以公訴訴諸司法機關,等。這些,都是屬於公權力行為,倘市政機構也是以此程序產生,那就是政權性的市政機構了。
  當然,為了增加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民意」成份,在組成諮詢委員會的過程中,歡迎各界別人士自薦。而且在行政長官委任的二十五名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中,自薦的超過三成,亦即約有八人,在一百零六份自薦書中,錄取率為百分之七。這比去年立法會選舉的直接選舉部分,一百九十一名候選人爭奪十四個議席,錄取率也是百分之七,相持平。
  其二、從過去的分區共三個諮詢委員會,集中為全澳一個諮詢委員會,更符合基本法起草時對市政機構規範的立法原意。實際上,起草基本法時,筆者作為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及「政治體制專責諮詢小組」的成員,就曾深度參與了對未來澳門特區的市政機構的討論。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召集人、我國憲法學專家蕭蔚雲教授就曾說過,當時分為兩根市政區的做法,是為了凸顯市政機構是政權機構的性質,亦即澳門是省級政權單位,市區及離島分別是市級政權單位。回歸後,澳門特區仍然是省級政權單位。但由於澳門面積細小,人口較少,沒有必要設立兩級政權單位,以避免床上架屋,浪費資源。因此,現在的做法,符合基本法的立法原意。
  其三、市政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基本上是以建制派為主,但也安排了「建制派中的反對派」人士參與。從其結構看,其中不少是各大傳統社團的代表,但也有與市政業務沒有必然聯繫的新興社團背景的人士,而且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政策及施政經常持批評態度,可能是自薦參與。由於其中有人曾參加過立法會選舉,得票率也不低,只是受限於應選名額較少而落選,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卻因經常批評政府,其中某些觀點與政治反對派極為接近,因而被形容為「建制派中的反對派」,甚至還被質疑為「與反對派並肩作戰」。因此,行政長官委任此類人士為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避免「一言堂」的誠意。當然,真正的政治反對派是不承認其能代表自己。這又是另一回事,但畢竟市政諮委會是有了不同聲音。
  這樣的安排,有點類以高斯達時代的市政委員會,其成員主要是基層團體的代表,但也有持批評聲音者,那就是具有一定民意基礎的何思謙等人。不過,當時他們批評的內容主要是反映在「民生」方面。
而將主要精力擺放在「政治」方面的反對派,是在「六四」之後才出現。
  現在的「建制派中的反對派」,批評的內容也主要是在屬於「兩制」亦即澳門特區高度自治事務的範疇內,而較少接觸與「一國」亦即中央職權相關的事務,因而真正的反對派可能會認為不能「被代表」的原因。
  因此,如果特區政府的思想再解放一些,氣量再大度一點,委任一兩名真正的反對派人士,可能更能凸顯「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其實,即使是有真正反對派人士在內,也翻不了天。試看在立法會,即使是反對派議員具有否決權,也無法阻擋主流派議員的意志。而市政諮委會成員並不具否決權,就更不可能會「翻轉市政諮委會」了。




七委員:克盡己責為民服務 2018年12月22日| 澳門日報

七委員:克盡己責為民服務

政府昨日公佈第一屆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名單。多人表示將盡職盡責地履行本職,為市民、為澳門服務。
推動市政貼近民意
委員陳家良表示,未來會致力在市政署反映居民意見,參與專題研究項目,推動政府完善市政工作。因參與了三年民署諮詢工作,較熟悉市政工作流程,明白市政工作繁雜且對居民影響深遠。作為市政署諮詢委員,須努力透過各種渠道收集居民意見,推動市政工作貼近民意。認為未來市政署可以加強專題調研,讓更多諮詢委員參與,發揮委員專長,以科學手段規劃市政工作,提升施政績效。同時希望市政署加強城市綠化,推動澳門生活環境持續優化。已開發的“市政在線”項目,一部分市政工作實現了網絡化處理,向智慧政府邁進了一步。
深入基層聆聽民意
委員陳溥森指,新成立的市政署儘管與民政總署在功能、權力及職能等方面有着根本不同,但依然是受政府委託,在為市民開展服務的過程中,與衆多的社區問題與民生事務息息相連。雖然從事社團工作十多年,也一直關心社區與民生事務,但畢竟不可能完全了解和熟悉市政領域的所有工作,如小販發牌、街市管理、鮮活商品檢驗等,這些都需要依照會內的制度積極參與會議,在實踐中不斷向有經驗的同事虛心學習和請教。更重要的是要親身走進社區、深入基層,虛心聆聽市民心聲,吸納當事者意見,準確地向政府反饋意見與提供諮詢建議,盡職盡責地履行本職,不辜負市民期望,為建設澳門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關注社區衛生交通
委員趙蘭瑛對獲委任感到榮幸,亦接受新挑戰,冀在大家支持鞭策下為民生事務貢獻一分綿力。指在過去六年的社諮會工作中,了解到不同部門的情況及個案處理方式,亦積極向政府提供不同範疇的意見及建議,當中以環境衛生、社區建設、交通問題,以及道路及渠務處理為主要關注點。往後在市政署範疇亦會繼續關注有關情況,向政府積極建言,共謀解決辦法,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反映職工階層、普羅大衆的心聲訴求,共同改進民生事務。
婦兒出發反映訴求
委員何凱玲有信心勝任委員工作。承諾定會竭盡所能、克盡己任為全澳市民服務,為特區和諧穩定發展及建設澳門美好家園貢獻巾幗力量。提到深入社區工作已有一段時間,尤其關注本澳市政建設,包括澳門兒童遊樂設施規劃、街市建設等。參與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近六年時間中,經常走入社區聆聽居民聲音,了解本澳家庭發展的訴求,未來出任市政諮詢委員將是在一個更大的平台為全澳市民服務,工作任重道遠。展望委員會工作,指“家庭發展好,澳門發展才會好”,表示會從婦女兒童及家庭發展角度出發,更全面地了解居民訴求,全力以赴做好委員職務,擔當好官民間的橋樑紐帶角色,切實反映居民訴求,持續完善澳門社會生活環境,與全澳市民攜手共建和諧、繁榮的澳門美好家園。
廣納民意維護權益
委員李良汪表示,無論是過去擔任公僕或現時的社區服務工作,多年來均抱着“民生無小事”的理念服務社會,深信社區問題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故堅持親身參與各項地區實務工作。因為只有深耕社區,才能了解居民的真實訴求及更好地向政府反映。未來在任何崗位亦會堅守理念履行職責。過去參與地區工作時已公開自己私人電話與微信帳號,二十四小時接受求助及收集居民對社區問題的意見,向相關部門反映並持續跟進。現時工作與將擔任的崗位性質雷同,有信心、有能力可以勝任。未來將透過更多渠道持續收集居民對文化、康樂、環境衛生,以及市政工作等的意見,維護居民權益。
聚焦環境衛生食安
委員李兆祖稱,將竭誠為澳門大衆服務,收集民情向市政署及特區政府反映。指近年電子政務不斷推進,即時而便利的市政問題反映機制,將有利完善澳門市政工作。故此,未來將特別關注市民能有效以更便利的方式向市政署反映市政問題,並能透過更多自助方式處理市政政務,提升市政工作效率,便利市民大衆。澳門作為旅遊城市,環境衛生是市政工作十分重要一環,一方面維持街道整潔可讓旅客留下好印象,另外亦必須防止澳門美食因環境衛生未如理想而產生食品安全問題,影響市民及旅客健康。因此未來亦會關注澳門公共環境衛生及食安工作,促使澳門街道內外保持清潔,市民大衆都能在更好的環境下安居樂業。
務實行動歡迎監督
委員林宇滔感恩有機會在巿政署諮委崗位上繼續服務社會。認為雖然巿政署諮委僅屬兼任性質的非實權機構,但定必會以務實的行動,履行為大家力爭每一寸改變空間的承諾。期望今次零的突破僅是一個起點,只是未來政府諮詢組織真正能通過自薦機制廣納社會賢能的首個起點。承諾定必會用好巿政署諮委的位置,為澳門未來帶來見得到的改變,並懇請大家繼續向其提出巿政問題的各方面意見,監督他們的工作。


民署管委八人全過渡 廿五人入諮委會 市政署機關成員出爐 2018年12月22日|澳門日報

民署管委八人全過渡 

廿五人入諮委會 市政署機關成員出爐 

  市政署將於明年元旦起設立,各機關成員昨出爐,任期兩年。據行政長官批示公佈,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出任市政管委會主席,副主席李偉農、羅志堅出任市政管委會副主席,容永恩出任財政及財產監委會主席。
本報記者 報道
  五名民署管委關施敏、馬錦強、杜淑儀、吳秀虹、麥儉明出任委員,即民署管委成員全部順利過渡。廿五人入選市政諮委會,各具代表性。
諮委會添十四新丁
  獲委任市政諮委會成員的廿五名社會人士,當中包括民署諮委會主席司徒民義,以及十名委員陳家良、何敬麟、何觀倫、羅錦焜、李兆祖、馬志興、莫子銘、盧偉樂、柯清煌、胡景光,過渡至市政諮委會。陳溥森、張嘉敏、趙蘭瑛、鍾國榮、何凱玲、邢榮發、辜文達、林宇滔、李良汪、李煥江、梁頌衍、梁鴻細、余健楚、黃淑筠十四人為首任委員。梁金泉及羅鵲萍(財政局代表)被委任為財政及財產監委會委員。
  據相關規定,行政長官具權限,從具備公民品德、市政範疇的社區與基層服務經驗或足夠的專業及服務能力的澳門特區永久性居民中委任市政諮委會成員。為此,行政長官早前指示行政法務司協調處理關於市政諮委的自薦或推薦工作。經充分考慮行政法務司提交的資料後,委任上述廿五人組成市政諮委會。
自薦推薦約三六比
  特區政府於十月三日至十一月一日期間收到一百六十八份履歷表,一百○六份屬自薦,六十二份為推薦。經整理分析,以工作領域範疇分類,當中具備社區睦鄰相關經驗的佔約四成,具公共行政 / 公共管理 / 法律相關經驗人士佔約兩成;其餘屬具備市政設施建設及維護、文化康樂、公民教育等經驗人士。部分人士具博士的高學歷及擁有一個或以上專業資格或豐富的經驗和服務能力。
  廿五名獲委任的市政諮委成員中,自薦逾三成,推薦約佔六成。年齡分佈方面,七○年代前出生者約佔四成,七○年代或之後出生約六成,當中八○、九○後出生約佔三成。學歷及專業資格方面,具博士學位約佔一成,具碩士及學士學位的分別超過三成和四成。
明年元旦取代民署
  市政署明年元旦起設立,正式取代民署,除原有十項職權,新增文康及公民教育範疇。同設三個委員會,分別為市管會、市政諮委會、財政及財產監委會。市管會為領導市政署運作及履行職責機關;市政諮委會為諮詢機關,主要聽取居民對市政範疇意見、向市管會提供意見及建議、或透過市管會向政府提供意見及建議;財政及財產監察委員會負責監察市政署的財政及財產。當中市管會領導十二個廳和三十六個處,較以往增加一廳三處,每年預算增一千二百萬元。
  元旦起,市政署總人員有二千七百三十七人。民署人員將按原任用方式、職程、職級及職階轉入市政署。除透過行政長官批示訂定轉予澳門特區原屬民署不動產外,民署所有權利及義務自動轉予市政署。



市政署明年成立 25名委獲委任 2018年12月22日| 大眾報

市政署明年成立 25名委獲委任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