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認所有客船配備安全帶可減傷亡 團體籲強制扣安全帶 2014-06-15 | 澳門日報

認所有客船配備安全帶可減傷亡 團體籲強制扣安全帶 


澳門日報       2014-06-15
A01 | 澳聞     


【本報消息】一月內發生兩次撞船事故,港澳客輪安全問題敲響警鐘。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表示,事故原因有待調查,政府可以透過要求所有船隻都配備安全帶,強制乘客要扣安全帶,當事故發生時相信可減低傷亡數字。

船公司口頭叫扣帶
林宇滔表示,今次事故較過去一般撞船事故情況特別,當局有必要查清楚屬於機件故障抑或人為因素,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意外引起七十人受傷,值得社會關注。政府有必要採取措施,落實提升港澳高速客輪的安全系數。現時很多意見提出,所有港澳高速客輪都應配備安全帶,船公司只是口頭建議乘客配戴,未來會否考慮強制要求乘客扣安全帶?值得政府考慮,這些措施都可減輕事故發生時造成傷亡的人數。

現時港澳客船主要分兩大類,傳統噴射船(全浸式水翼船),特性就是船隻縱使遇上大浪亦很平穩,但由於採取飛行原理,船隻行駛時水翼會升離水面一、兩米,速度高而平穩。最大問題是倘若發生撞船事故,因為船隻升高於水面,一失動力,船身就會倒下,令乘客受傷。該類船隻不出意外時很穩定,但出意外衝擊力便很大,所以這類船都有配備安全帶。

其他客船主要是雙體或三體船,這些船隻行駛時不會離開水面,不會與水面出現高度落差,衝擊力較細,現時祇有前排座位才配備安全帶。

舊船應配最新設備
過去港澳客輪多次發生事故,都是因為乘客無配戴安全帶,政府現時應該盡快制訂指引,強制要求乘客配戴安全帶。雖然國際慣例,雙體或三體船無需全部座位配上安全帶,但按現時港澳客船航班的頻繁度及乘客的數量分析,社會有共同訴求,可以有更高的安全標準。

海事及水務局去年一月曾就有關客輪安全作研究,他認為現時已經不需再研究,對於要求所有船隻配備安全帶,以及乘客要扣安全帶,相信不會有任何阻力。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現時正在使用的噴射船大多屬於八十年代生產,已經使用二十多年,導航系統、雷達等安全系統是否採用最新的配備?其實無論新船、舊船的設備都應該達到最新要求,這些都值得政府重新檢視。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櫃員機被駭致市民損失 團體指金管局、銀行有責 2014-06-27 P06 | 澳聞 | 澳訊追擊

櫃員機被駭致市民損失 團體指金管局、銀行有責   

力報       2014-06-27
P06 | 澳聞 | 澳訊追擊     


自司警上月底偵破烏克蘭假卡黨盜取銀行卡資料後,司警本月6至19日期間再接獲24名市民被盜用資料報告,共損失澳門幣20多萬元,聚賢同心協會昨日舉行記者會,促請金管局及相關銀行加強監管與溝通,切實保障市民銀行卡資料的安全。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指出,金融管理局以及本澳各銀行並沒有及時跟進和防範,又未曾主動聯繫有可能被盜取資料的客戶更改密碼。他認為是當局監管不力。

為了更好地保障市民的銀行資料安全,聚賢同心協會建議金管局,應該落實其監管職責,督促各銀行儘快完成更換晶片提款卡進程,令到卡片資料更安全、更難複製。

其次,銀行方面有責任保障市民所使用的櫃員機安全可靠,而不是一旦出現損失就將責任推向客戶一方。林宇滔說,金管局應該和各大銀行建立聯動監督機制,如果發現有任何引致公眾損失的可能,亦可以互相溝通協調,並將風險告知公眾。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中區社諮委關注房屋政策 2014-06-05 P04 | 澳門新聞

中區社諮委關注房屋政策


中區社諮委昨日舉行平常會議,多位委員在議程前發言關注本澳房屋政策。其中委員賴偉良認為,政府若推行置安居計劃,應使用私樓土地,不應與公屋競逐土地資源。委員林宇滔則認為,「澳人澳地」應是未來房屋政策的核心。

會議於昨日下午3時假三盞燈綜合大樓舉行,民署管委會主席黃有力以及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出席。

委員賴偉良在議程前發言時指出,在《本澳居民置業安居計劃諮詢文本》中,政府界定「置安居」計劃為公共房屋與私人房屋之間的「補充措施」,對象是「有能力購買經濟房屋,但希望提升居住環境卻無力追上私人樓宇售價升幅的居民」。不過,政府在文本中強調,「置安居」計劃與公共房屋「存在資源競逐」的情況。然而,根據資料顯示,在私人住宅單位的買家中,已持有一個或以上的住宅單位人士的比重持續增加,由2011年的59%升至2013年的81%,反映出近年購買私人房屋的人士,大多數都不是自住用途。

他認為,「置安居」計劃應該是政府進一步介入私人房屋市場的新手段,它取代市場中私人房屋在滿足民眾住屋需要之角色。在「置安居」計劃下,政府嚴格控制每個居住單位的用途,並確保它們以可負擔的價格出售予有住屋需要的本澳市民。因此,「置安居」計劃所使用的應該是規劃用於私人房屋市場的土地,而不應與現有的公屋競逐土地資源。又建議,有關住宅單位的轉售限制應該跟經濟房屋一樣,最少16年才能在房屋市場「自由」買賣。

委員林宇滔表示,政府再調升經屋申請人收入和資產限額,兩人家團月收入上限調升至6萬3千5百元,意味從政府角度,本澳有8成多的家團無能力購買私樓。作為負責任的政府,面對8成市民置業只能依靠經屋解決住屋問題的畸形市場,理應要做好未來整體房屋供應規劃,並定出長中短期的公屋供應規劃回應社會的訴求。他又指,當局近日推出解決夾心階層置業的「置安居」公開諮詢,明言會與經屋爭奪僅有的土地資源,令坊間質疑,連經屋供應數量都未能回應需求,「置安居」就是紙上談兵。

他認為,政府制定房屋政策要讓市民看到前景,並認為「澳人澳地」是政府重拾房屋政策主導權的關鍵一役,當局應明確將目前擬收回的20多幅閒置土地和五幅新城填海土地,用作解決澳人未來置業、向上流動、中小企營商持續發展的土地資源。

會議還邀請到工務局及運建辦代表,介紹輕軌澳門半島線南段城巿日高架走線,並進行交流討論。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林宇滔抨政府環保工作修修補補 2014-06-03 P01 | 要聞 |市民日報

林宇滔抨政府環保工作修修補補   

市民日報       2014-06-03
P01 | 要聞     


【本報訊】針對水泥工業空氣污染排放的行政法規已於本月生效,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相信水泥廠要根據法規做足密封措施,並符合明年新的排放標準,相信區內環境將有明顯的改善。但他質疑政府是次只規範最為嚴重的水泥製造工業場所,卻忽略了其他同樣有市民投訴的高污染設施,批評政府在環保工作上只懂見步行步修修補補,希望當局必須加快其他環保法律的立法工作。

因應九澳水泥廠污染問題,政府迅速制訂了《水泥製造工業場所的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及設施管理規定》行政法規,從法律層面優先監管該類場所的空氣污染排放,法規已於本月1日起生效。

林宇滔形容是次行政法規的立法速度是喜出望外,法規採用兩岸四地中比較寬鬆的內地標準是尚可接受,因為該法規將幾乎是推出後即時生效,水泥廠的設施目前根本難以追上最新的標準短期內,且政府已明確要求水泥廠必須於自明年7月起,實施更為嚴格的國家GB 4915-2013最新顆粒物排放標準,屆時新的標準將比現在嚴格一半,如果水泥廠要做足密封措施,並符合明年新的標準,相信區內環境將有明顯的改善。

但他直言即使明年轉用內地新的標準,仍然比香港的標準寬鬆,因應澳門各項高污染的工業設施極為接近民居,重申澳門應採用兩岸四地最嚴格的標準,否則不能追上社會的發展。
就有關行政法規當中規定,倘若水泥廠排放不達標將被科以罰款,林宇滔強調,罰款並非最重要的措施,應該是當水泥廠排放不達標時,經濟局能夠配合環保局的監管,即時勒令水泥廠停工,倘若持續未能改善甚至應取消其牌照。
仍未規範其他高污染行業

另外,他又表示,對於九澳環境的治理,過去一段時間各部門好像絛計可施,但當特首到九澳視察後,「啲辦法突然快得好緊要,原來行政法規都得」,且自特首4月1日到九澳落區後,各部門於接下內兩個月各項工作的成效,遠比過去兩、3年明顯,他反問政府過去幾年「究竟做乜」?質疑跨部門過去一直沒有足夠重視九澳的環境問題。

林宇滔續指出:針對水泥廠的行政法規可非常迅速出台,但卻只針對水泥製造工業埸所,未有涵蓋水泥攪拌等工序,他反問政府為何是次行政法規只針對水泥工業,卻有未一併規範其他發電廠、廢棄物焚化爐、污水處理廠等,同樣有市民投資的高污染設施?是否因其他場所的投訴未有如九澳水泥廠嚴重?他狠批政府在環保工作上一直缺乏前瞻性,只懂見步行步修修補補。

林宇滔並坦言擔心是次政府推出監管水泥工業空氣污染的行政法規,解決了最嚴重的問題後,其他工作便放慢手腳,影響其他環保法律的立法進度,促請當局對於其他環保法律亦要加快,尤為必須加快《制訂澳門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排放標準及完善監管制度》的立法工作。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