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

公帑運用更透明 17公資企業財報上網 | 2020-07-29 力報

 2020-07-29 力報  A01  |   要聞  |   頭條  |  公帑運用更透明 17公資企業財報上網

《公共資本企業對外公布資料指引》於上月23日公布生效,按照有關規定,公資企業的組織架構、賬目、營運報告等資料應於《指引》生效30日內提交公開。至昨(28)日,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網站上已可查閱12間公資企業及其旗下五間子公司合共17家企業賬務資料。依法需公開資料的公資企業中,還有澳大創科有限公司、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公開有關資料。
為解決過去公資企業財務預算、組織運作不透明的問題,本屆政府成立「公共資本監督規劃辦公室」,由前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出任辦公室主任,主要職責為加強對公共資本企業和自治基金的監督,以確保公共資產的安全與效益,促進公共財政投資的保值與增值。上月23日,特區政府公布實施《公共資本企業對外公布資料指引》,明確本澳公資企業公開有關資料的標準與規範,令公共資本流向更加透明,接受全民的監督監管。截至昨日,共有17家由政府獲其他公法人持股超過50%的公資企業依法公布資料。根據《指引》,公資企業應公布包括基本資料、股東及其出資資料、組織架構資料、賬目及年度營運報告資料等,涉及商業機密、簽訂保密協議及法律禁止公布的資料則可豁免。從各企業公開的財務資料可見,包括澳廣視、科學館、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等公資企業均依賴特區政府補貼來維持運作,其中澳廣視2019年獲得3.03億元政府補貼,賬面錄得586萬元純利。而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成立不滿半年,獲得政府補助4.3億元,扣除約4.2億元經營開支,結餘1,122萬元,擁有約14億元淨資產。另外澳門科學館2019年獲澳門基金會1.65億元補貼,補貼金額較2018年增加。澳門電貿營收28 萬 虧990 萬元值得關注的是,成立於1999年的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由特區政府持股30%,工商業發展基金持股70%,2019 年錄得990.6 萬元的年度虧損。該公司的全年營業收入僅為28.5萬元,但人事開支就高達728.3萬元(18人),佔總支出71%。根據介紹,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推動特區政府的電子報關普及使用工作,致力為企業提供一套安全及高效的電子商貿平台,提供可靠的電子數據交換,促進市民與企業利用電子形式進行報關業務。雖然電子報關為該公司主要業務,但2019年的財報顯示,該公司28.5萬元收入中,只有4%來自准照或報關服務,約為11,400元;SSL證書及數碼證書收入佔11%,約為31,350 元,而其他85% 的收入則來自「利息與其他」,約為24.23萬元。該公司就財務狀況所做的報告中指出,「旅客因攜帶過量需徵消費稅物品而使用本公司電子報關系統申報進口准照服務方面收入較預期高,總計達13,000 元」。事實上,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受到立法會議員的關注,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今年3月審議《2018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後,曾約見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等五間公資企業,「想了解他們做了甚麼生意」。平心而論,公資企業設立的目的並不以營利為最重要目的,譬如科學館、澳廣視或基本電視頻道服務等公資企業,事實上都涉及公共服務與公共利益,因此難以光憑盈利與否論斷其價值。公資企業之後 輪到自治基金?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次公布的公共資本企業清單基本符合《公共資本企業對外公布資料指引》要求,令過去非常神秘的公共企業得到一個日常運作及財務狀況的輪廓。但他指在細則上數據,例如採購、風險、擔保等數字空白,而社會熱議的十多個基金運作情況亦欠奉,他希望公產辦能持續優化相關數據。長遠來說,林宇滔認為公產辦應再全面檢視《指引》內容,並列出罰則,如有公共企業不能達到社會責任的期望標準,需要有機制處理,最嚴重便應考慮公司應否繼續存在。他補充如果《指引》條列細化完善後,公產辦可以說是完成任務,政府或可考慮關閉公產辦,不用在政府內架床疊屋,由相應常級部門運作《指引》便可。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