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固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固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互聯網牌照定期更新續約合同 林宇滔冀第三方公佈服務表現 澳門日報 2017-04-21 A06 | 澳聞

互聯網牌照定期更新續約合同林宇滔冀第三方公佈服務表現   

澳門日報       2017-04-21   A06 | 澳聞

     【本報消息】對於郵電局提出,未來在特許經營合同中,加設保障消費者權益規條,傳新澳門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認同政府的方向,但針對互聯網服務的牌照,並非特許經營合同,故可通過定期更新續約時加入規條。澳門電訊○三年發出互聯網牌照,法規要求最長五年續約一次,故最快明年就可加入有關條款,毋需等待特許合同檢討。
     林宇滔稱,CTM斷網事件應該全面檢討,CTM解釋由於系統缺陷導致今次故障,系統故障難以避免,但後備系統未能發揮作用就是問題,電訊公司必須檢討和向公眾交代,並應該根據法律作出處罰,參考過去經驗,營運商應該作出折扣回贈予用戶。

    欠缺有效應對措施

今次事故發生後訊息混亂,令居民不滿更劇烈,營運商最初指二十分鐘已恢復服務,其實事故拖至幾句鐘,直至晚上十一時許才分批放行,反映欠缺有效應對措施,應變機制不足。
    現時電訊營運商都有不定時網站公佈服務表現報告,但由於是電訊商自行公佈,相信未必完全反映事實,政府應該定期委託第三方就營運商的覆蓋、接駁、客戶服務、服務回應等,讓公眾知悉不同公司的服務差異,促使電訊公司服務優化。除了定期公佈服務表現外,亦應該盡快於網站上載事故原因,現時營運商往往將幾宗事件簡單表述,公眾難掌握實際情況。

    監督特資獨立帳目

最終政府應該推動市場競爭,本澳回歸初期起已有近二十家營運商提供互聯網服務,但時至今日,現時市場依然“一家獨大”,寡頭壟斷情況依然嚴重。再者,倘若其他服務商如果要提供互聯網服務,都要向CTM租借,同為營運商必然將租借費大幅調升。

因此政府應該監督CTM將特許資產獨立賬目,CTM自己使用特許資產都應該要付費,此舉可清晰交代因為特許資產令CTM得到哪些盈利、費用,現時賬目並無獨立分開,難免令市場認為收取價格並不合理,從而推動互聯網相關服務競爭。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本澳電信業發展「落後於人」 林宇滔:政府長期不作為、零規劃所致 訊報 2017-01-27 A04 | 論盡媒體 | 論盡澳門街

本澳電信業發展「落後於人」
林宇滔:政府長期不作為、零規劃所致  
 

訊報       2017-01-27  A04 | 論盡媒體 | 論盡澳門街


每當提起本澳的電信業,相信不少人的評價均是「網速慢、收費貴、服務差」云云。雖然本澳電信業的三大範疇:流動服務、固網(互聯網)服務及收費電視服務均先後結束專營,名義上「開放市場」,但因政府對電信業發展未有長遠規劃,規管力度不足,電信特許資產由單一營運商獨佔,專線收費過高,導致其他營運商無法公平接入,以及新固網經營者積弱等因素,即使標榜高速、穩定的新技術如4G流動通訊、光纖寬頻等引入本澳,消費者仍對電信業服務、質素、價錢水平等「彈多過讚」。

  傳新澳門協會籌委會召集人林宇滔表示,社會明顯感覺到本澳的電信業發展較為落後,雖然近年電訊營運商紛紛推出4G流動通訊服務、光纖寬頻等等,但與鄰近地區或發展程度相同的國家相比則較為落後。但他指,本澳在推動新電信技術時亦非一無事處,地方細小,令新技術一經推行,覆蓋率就很容易到達較高的比率。而本澳對網絡基建的硬件投資亦不算差。

  雖然如此,但社會仍然感覺到電信服務不似預期,價格相對鄰近地區比較昂貴。林宇滔相信,是由於本澳網絡基礎建設不足、固網未形成有效競爭、專線費用過貴、電信業缺乏規劃等因素所導致。他指出,回歸後本澳電信業發展有較正規的規劃,但多年過去,電信業發展經已到達瓶頸位置,加上電信業出現諸多爭議,主管部門的領導層歷經多次轉換後,整個電信業的政策愈來愈模糊及欠缺規劃,導致今日的局面。

固網服務假開放、真壟斷 新經營者加入亦難競爭

林宇滔表示,無論是流動通訊、互聯網服務抑或收費電視、三網融合服務,都建基於一個穩定的固網服務,流動營運商欲提供優質服務,就必須向固網營運商租賃專線用作數據傳輸。而現時本澳的固網服務可謂「假開放、真壟斷」,縱使2015年第2間固網營運商MTel已經提供服務,但因覆蓋率不足等因素,仍難與澳門電訊形成競爭。而固網、專線服務欠缺競爭、長期壟斷、速度慢、價格高,亦導致其他電訊營運商難以入場提供電信服務。

  林宇滔續指,2011年澳門電訊的固網專營權結束,當時政府曾經透露,希望發出兩個固網牌照,引入競爭。但拖延良久,政府才於2013年向MTel電信發出第2個固網牌照,而第三個牌照至今仍未有著墨。雖然MTel獲發牌後隨即著手建設網絡,並於2015年推出服務,但因網絡未有覆蓋全澳,許多消費者在選擇固網服務時依然「無得揀」。

  按牌照規定,MTel在2016年的光纖網絡覆蓋率需達到全澳住宅總數的70%。行政總裁徐德明去年曾表示,雖然公司已交民署的施工規劃覆蓋已超70%,而民署亦批准施工,但仍需待民署及交局展開協調會議才能成事。林宇滔提到,一個有規劃的光纖網絡,理應是「先舖骨幹再設網點」。但事實上,由於複雜的地下因素及掘路問題,MTel難以有規劃地舖設,只能「見縫插針」,「好多人以為Mtel係我門口掘咗路、舖咗網,就等同光纖嚟到我屋企,其實並非如此。舖網無規劃,即使MTel塞咗條線係你門口,條光纖未同骨幹連接,其實都係連唔到。」

  林宇滔續指,過往MTel曾提出利用臨時微波傳輸方式,在未有光纖覆蓋的區域提供臨時服務,但政府卻不批准。認為固網營運商舖設網絡的工作屬於公共利益,政府應對舖網工作提出傾斜政策及臨時措施,加快舖網工作,擴大網絡的覆蓋區域,令新舊營運商之間形成公平競爭。

特許資產缺公平接入 林:應公開帳目、第三方管理

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去年曾經召開多次會議,探討電信特許資產的問題。現時本澳的電信特許資產由澳門電訊負責管理。業界反映,澳門電訊在使用特許資產時,向其他營運商收取昂貴的費用,變相窒礙其他營運相公平使用特許資產。而政府與澳門電訊所簽署的「5+5」合同規定,澳門電訊若果沒有嚴重違法或損害公共利益,就會自動續期至2021年,若政府不續約,就要向澳門電訊賠償7至8億元。相關合同亦被坊間批評為「傻仔合同」、「不平等條約」。

  林宇滔指出,在政府沒有介入電信特許資產時,澳門電訊在特許資產的接入方面設立了許多有形無形的障礙。而澳門電訊亦可利用代管特許資產的優勢,針對其他營運商收取高昂的接入費用,從而製造更多不公平競爭,「究竟澳門電訊收人哋嘅租專線費用,係咪同收自己嘅一樣咁貴先?其他營運商根本唔夠人鬥,可能佢對自己嘅流動通訊服務唔收任何費用,對其他流動營運商先收,即使人哋收得幾平都無用。」

  他續指,當年政府批出這份特許合同時,有要求澳門電訊將特許資產的帳目與其他營運項目分離,並要將特許資產帳目交予政府審核,但過去政府並沒有落實執行,導致政府難以核實特許資產有否被公平使用,「究竟呢個獨立會計帳目幾時做得掂?幾時可以交俾政府?幾時可以公佈?」他認為,透過一個嚴謹的會計帳目,才能體現特許資產是否被公平使用,亦是將來特許資產管理的核心。

  「究竟未來電信業發展有咩規劃?5年後政府係咪又繼續無條件俾澳門電訊管理特許資產?定係應該由第三方去介入?」

  林宇滔認為,距離合約到期還有4年時間,政府理應開始研究電信特許資產未來的規劃,並提倡未來應由第三方管理電信特許資產,令到由政府擁有的特許資產能夠讓所有電信營運商合理、公平地使用,「唔係5年後又話無時間(研究),又繼續由CTM管理?呢個十分重要,就算你今年做唔到,但係都要利用好呢幾年時間去做好規劃,計劃好電信業未來發展定位、特許資產定位、兩個固網營運商之間嘅關係等等。」

郵電兩局合併 林宇滔諷「創舉」

澳葡時代郵政、電信範疇的工作均由郵電司負責,回歸後就將電訊服務規管及無線電頻譜管理範疇撥歸電信管理局負責。第四屆政府上台後實行架構重組,因電信管理局部門人數不足100人,故此將郵政、電信兩個範疇重組,並於今年1月1日合併成郵電局。

  林宇滔笑言,郵、電兩局合併實屬「創舉」。指近年電信業經已成為世界上任何產業的基本載體,全世界均將電信管理分拆出獨立管理,甚至將電話業務及其他電信業務分拆,「但我從來未見過有任何國家咁反其道而行,將電信局合併返去郵政局,咁咪為合併而合併?」無論如何,郵、電兩局合併已成事實,林宇滔期望新的郵電局未來要重視電信業發展,檢討過去5年電信業「不作為、零規劃」的問題,並規劃好電信業未來5年的規劃,確保特許服務經營合同於2021年到期後,可以確立電信特許資產由誰監管的問題,做好配套規管電信業發展。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