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公務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公務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中央招聘應審計釐清成本效益 2018年5月30日|市民日報

中央招聘應審計釐清成本效益   

【本報訊】法務局公共關係範疇高級技術員職缺的考試因中文試卷有題目重複,668人需要重考,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事件再次反映整個中央招聘制度存在很大問題,不能避免任人唯親之餘,所耗用的時間和公帑、人力、物力驚人,只要在典試委員內引入監督機制或獨立第三方,就能杜絕部門任人唯親情況,根本毋需勞師動眾統考。他促請審計署對中央招聘進行審計,讓社會了解中央招聘成本效益,確保公帑得到合理運用。

有應試考生質疑考試當日典試委員會沒有仔細檢閱問卷,監考人員又沒有即時處理考生疑問,導致全體重考,浪費考生努力和時間。林宇滔質疑,為何當日有考生就試卷提出疑問時,現場監考人員沒有一個「話得事」的人作出即時處理?因為題庫應該沒有問題,只是中文考試有題目重複,將同一題目複製錯了在中文卷上,技術上現場完全可以處理到,就不會出現日後重考的情況。

招聘公僕投入大大超出合理範圍
他坦言,現在重考又有問題,不重考又會被人質疑,他亦收到很多考生投訴,沒有時間重考,這又怎處理呢?肯定衍生很多不公平,現在問題源於機制上考場沒有可以「話得事」的人處理突發事件,他認為當局應就事件制訂指引,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林宇滔直言,事件再次反映整個中央招聘制度存在很大問題,特區政府在2012年推出中央招聘制度,原意為避免政府聘用人員任人唯親,目前統一開考的做法,除多了一輪合格率逾九成的通識試外,與過去各部門各自開考實無太大分別,沒有發揮篩選的作用,但政府各部門目前為統一開考所投放的行政、人力、場地租金及印發試卷等可見支出來看,投入於公務人員招聘的資源大大超出合理範圍。

典委會引監督機制可防任人唯親
他指出:中央招聘第二輪專業試,由於典試委員會仍由請人部門人員擔任和訂定考題,「第一關又唔嚴,第二關係自己部門訂定和負責,根本杜絕唔到任人唯親!」只要在典試委員內引入監督機制或獨立第三方,才能杜絕部門任人唯親,根本毋需勞師動眾統考。

他又以20163個職程的綜合能力考試為例,均出現「萬人應試」場面,不管考生是否出席考試,政府都要準備相當的資源配合,包括場地、監場人員、試卷印刷等。而各個部門的專業試,又需自行租用場地和派出員工監考,以二等技術輔導員考試為例,共有31個部門開考,不少投考人為入公職採取「漁翁撒網」和「報住先」的策略,導致就算部門只得一個空缺,都會吸引數千人報名,而最終考試出席率卻不甚理想之餘,兩階段考試開支均十分龐大。


林宇滔促請審計署對「公務員統一招聘制度」進行適時和全面的衡工量值式審計,讓社會了解「公務員統一招聘制度」招聘公務人員的成本效益,提供社會客觀詳細的數據和資訊,以便對有關招聘制度的改善作出客觀全面討論,確保公帑得以合理運用,同時令公務人員的招聘制度更公平和更具效率。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低效耗資源 促衡工量值 傳新籲檢視統一招聘成效 2018年5月20日 | 澳門日報

低效耗資源 促衡工量值 傳新籲檢視統一招聘成效   


【本報消息】有見公務員統一招聘制度效率奇低,綜合試選才作用成疑,亦造成資源浪費,傳新澳門協會日前去信審計署,促請就有關招聘制度作衡工量值式審計。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特區政府在二○一二年推出中央招聘制度,以回應社會對政府聘用人員任人唯親的質疑,但礙於政策考慮不周,低估市民投考公職的意慾,亦高估部門人員的工作效率,導致首次中央開考後,歷數年才請到第一批人員。加上制度以抽籤分配人員,中央招聘制度的專業試難以符合不同部門需求,使不少經中央招聘入職的人員未必能在心儀部門工作,部門亦未必能聘得合適人員。

開考兩年無人入職
為改善人員錯配情況,政府於二○一六年推出公務員統一招聘制度,第一輪的通識考試由公職局負責,專業試則由部門自行負責,通識考試合格的人士可報考各部門的專業試,由政府統一公佈各部門招聘職位。

新制看似合理,但分兩階段的考核亦使政府投入的資源倍增,從該年第三季開考至今已近兩年,仍未有一名公務人員入職,明顯未能解決中央招聘需時長的弊端,且部分聘用成本更遠較中央招聘高。

現在統一開考的方式,首輪通識試合格率高逾九成,萬多人可因而自由選報欲投考的部門,數量不限;加上專業試開考時間不明,許多投考人只好漁翁撒網,一次過報考十多個部門。造成部門即使僅得一個空缺,亦要應付五千多名投考者;投考人亦要在短期內應付十多個專業考試,嚴重浪費資源,投考者亦難專心準備考試。

勞師動眾效益存疑
林宇滔認為,目前統一開考的做法,除多了一輪合格率逾九成的通識試外,與過去各部門各自開考並無太大分別;但政府各部門目前為統一開考所投放的行政、人力、場地租金及印發試卷等可見支出來看,投入於公務人員招聘的資源已經大大超出合理範圍。


此外,公務員統一招聘制度存在行政效率極低、綜合試作用存疑、招聘開支龐大、非專業人員考試涉資源重疊及公平性問題。冀審計署可對有關招聘制度適時和全面的衡工量值式審計,讓社會了解政府招聘公務人員的成本效益,以及相關客觀詳細的數據和資訊,對有關招聘制度的改善作出客觀全面討論,確保公帑合理運用,令公務人員的招聘制度更公平和更具效率。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統一開考早已忘記初心 審計效益盡快撥亂反正 2018年5月18日 | 訊報專欄

統一開考早已忘記初心 審計效益盡快撥亂反正

為回應社會對政府部門聘用公務人員任人唯親的質疑,特區政府在二0一二年推出「公務員中央招聘制度」,原意是為回應社會對政府聘用人員任人唯親的質疑,並先後招聘一百二十名技術輔導員、五十二名高級技術員(資訊範疇)及七十二名法律範疇的高級技術員空缺。

中央招聘防任人唯親但礙於政策考慮不周,低估了市民投考公職的意欲,亦高估了部門人員的工作效率,導致首次中央開考後,歷時數年才請到第一批人員,加上制度以抽籤形式分配人員,而中央招聘制度的專業試又難以符合不同部門的需求,「盲婚啞嫁」的方式致使不少經中央招聘入職的人員未必能在心儀的部門工作,部門亦未必能聘得合適人員,造成嚴重的人員錯配。

為此,政府於二0一六年再在「中央招聘」基礎上推出「公務員統一招聘制度」,首輪綜合能力考試(下稱:通識試)由公職局負責,合格人可再投考各部門自行負責的專業試。統一招聘表面可解決人員錯配的問題,但兩階段進行的考核亦使政府投入的資源倍增、甚至數倍增加!從該年第三季開考至今,已將近兩年時間,仍未有一個公務人員入職,明顯未能解決中央招聘需時長的弊端,且聘用成本亦遠較中央招聘更高。

統一開考資源倍增
過去由部門各自開考招聘,投考人士需自行往各部門遞交資料;部門初審後,合資格人士可參加考試,當時通識及專業考試在同一份試卷,投考者只須考一次試,合格者可參加面試。由於部門可以因應內部情況控制開考時間和招聘範圍,報考者數量不會太多,一千多人報考已算很多。

現在統一開考的方式,如高級技術員通識試就有逾一萬七千人出席,合格率達九成,一萬五千多名合格投考人可自由選報投考部門,數量不限,加上不知下次開考時間,許多投考人只好採取漁翁撒網方式,一次過報考十多個部門,有部門只招聘一、兩個空缺,亦要應付四、五千名投考者,投考者則要在短時間內應付十多個專業考試,嚴重浪費資源,投考者也難專心為考試作準備。

三重考試入職無期
今日所見,「中央招聘」和現行的「統一招聘」較部門各自開考,最大的改變是令本來已不高效的公務員聘用時間更加冗長,招聘人員要經歷行政公職局的通識試、各部門的專業筆試和面試三階段考核。二0一六年第三季統一開考二等高級技術員(四三0)、二等技術輔導員(二六0)及雜項人員(一一0)三項職程,至今才進入第二階段的專業筆試,絕大部分的專業面試仍未進行,離聘用人員真正入職的日子仍很遠。

更重要是,政府推出「中央招聘」,乃至後來的「統一開考」的「初心」,是要杜絕一直被社會質疑的公共部門任人唯親的不正常現象,但目前統一開考的做法,除多了一輪合格率極高的通識試外,與過去各部門各自開考實無太大分別,只要能通過首輪通識試,仍可出現部門任人唯親的情況。

專業試出席率奇低
然而,目前無論是行政公職局組織不同職級的通識試,還是各招聘部門為統一招聘專業試投放的開支都非常龐大。二0一六年三個職程的通識試均出現「萬人應試」場面,不管考生是否出席考試,政府都要準備所有報名者的資源,包括場地、監場人員、試卷印刷等;而各個部門的專業試又需自行租用場地和派出員工監考,以二等技術輔導員考試為例,共有卅一個部門開考,不少投考人為入公職採取「漁翁撒網」和「報住先」的策略,專業部門招聘個別職位就有數千名通過通識試的人士報考,由於不少考試撞期,最後不少專業試出席率僅得幾成,令不少部門投放的行政、人力、場地租金及印發試卷和參考資料等的資源白白浪費,可以預見,投入於公務人員招聘的資源已大大超出合理範圍。

聘用成本每個百萬計?
此外,亦有不少意見反映,統一開考二等技術輔導員及雜項人員,均屬非專業人員的考試,其中不少同一範疇、職務相近的崗位,各部門卻要各自開考,儘管是非專業職位,但由於部門各自準備試題且無統一標準,不少部門考試內容與首輪通識考試大同小異,更顯兩輪考試根本是資源重疊和浪費,但也有一些部門試題刁鑽,天文地理文學均有涉獵,亦被質疑與非專業職位能力有何關係。

筆者認為,政府推出「中央招聘」和現行的「統一招聘」的初心和目的,是要杜絕政府部門聘用任人唯親的質疑,但目前制度最明顯的效果卻是令招聘時間更冗長,且政府為此投放的資源和公帑已到了極不合理的地步,政界更有傳言,指部門招聘一個公務員的成本以百萬計,加上統一開考仍由部門負責專業試,理論上也未能杜絕任人唯親的質疑!

典試委員會受監督可解問題
為此,筆者認為審計署應按職能對「中央招聘」和現行的「統一招聘」 作適時和全面的衡工量值式審計,讓社會了解「公務員統一招聘制度」招聘公務人員的成本效益,供社會客觀詳細的數據和資訊,以便對有關招聘制度的改善作出客觀全面的討論,確保公帑的合理運用,同時令公務人員的招聘制度更公平和更具效率。

筆者也建議,要杜絕政府部門任人唯親的情況,政府大可化繁為簡,只要引入適當的第三方監察機制和上訴機制,以確保所有開考的典試委員會客觀公平考核投考人和評分,就可有效回應社會對任人唯親的質疑,而不需在原有機制上不斷架床疊屋,去實現所謂公平公正公開的目標。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埋堆”文化趨嚴重 上級說了算 林宇滔倡廉署系統檢視官員任用 2018年1月8日|澳門日報

埋堆文化趨嚴重 上級說了算 林宇滔倡廉署系統檢視官員任用   


【本報消息】近年不少官員的委任引來社會質疑,予人用人唯親為感,公報上的事後通知、政府的事後解釋,是否符合陽光政府理念?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祇有引入第三方機制才能優化官員委任制,倡廉署系統性調查,提出改善建議。

科級主管小學雞
《二○一六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人力資源報告》顯示,八百○九名領導及主管中,有一位科級主管為小學畢業;一位處級領導初中畢業,五位處長高中畢業;局長中,亦有一位為高中學歷。上述數位官員之學歷,均不達《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就相關職位所要求的最低學歷,但通則亦規定了可免除學歷要求的情況。

對於能否免除學歷要求,林宇滔認為無絕對,因法律有訂定豁免機制,關鍵是被委任者是否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或領導能力,係真真正正嘅公認人才,無引號嘅。更重要的是整個機制是否公開透明、公平公正,而非大家都很不滿,而又無途徑反對或投訴。

spacer.gif口講符合點都得他指出,近年大家對官員任用機制缺乏信心,甚至有不少公務員反映,埋堆文化越趨嚴重。無論是委任官員還是學歷豁免制度,應思考如何更客觀、提高見光度。以香港為例,當地公務員敘用委員會屬法定諮詢組織,負責就中高層公務人員的聘用、晉升事宜,向行政長官提供意見。該委員會亦會審視各部門晉升之程序、評分標準等是否公平,潛在候選人有否獲得同等的評審機會,亦有恆常機制監督及勸喻,使公務員晉升更趨公開、公平、一致化。


反觀澳門,當政府委任領導主管時,僅在公報以數行文字通知外界,通常都話具有經驗。其實講得唔好聽,呢啲係廢話,祇要你覺得呢個人OK,咁就都係填嗰幾句,就可以符合職位。有關委任沒公開機,無論委任誰,都容易受到部門內外部及社會的質疑,不利建立具公信力的公務員體系。

三方機制公開透明從公共行政理論上,林宇滔主張,隨著社會發展,通常會以行政官員作為部門負責人,技術官員的比例會降低,故官員學歷與有關範疇不一定要百分百對口。但關鍵是整個機制必須公開透明,所有潛在候選人都應獲得公平的評核及考慮,當中更應充分考慮整體,撇除人為因素。


他相信,祇有透過有效的第三方機制介入、參與,才能慢慢優化官員任用制度,而非口講符合有見近年不少官員委任個案都引起外界質疑,社會對任用制度失去信心,他倡廉政公署系統性調查,各部門在領導及主管聘任上,是否符合通則所規定的合法性、透明度和客觀性準則?有沒有選拔機制?所有任命是否跟足程序?還是制度存在缺陷?沒有統一標準、祇是上級說了算?官員晉升人選的考慮及確定,中間要經過乜嘢晉升程序,公衆係完全唔知。到底內部有無程序?還是有程序無執行?期望廉署調查後,提出完善機制的建議。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