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滔 Ron--土生土長的澳門仔,從事傳媒及社會前線工作十多年,一直處理各種民生問題、個案和就政策制定提出意見,監督政府施政,了解社會不同行業和各階層的問題,冀望通過溝通對話,尋找務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新出路,讓澳門變得更好!
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電信特許資產公平使用只講不做 拖足十年仍獨家享用誰要問責?︳2021-04-30 宇論滔滔 林宇滔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關步行台等中國官方機構遺址應作系統性考古發掘︳2021-04-23 宇論滔滔 林宇滔
上月底城規會討論顯榮圍 5-7號 563平方米的土地規劃條件圖草案,地段位處大三巴街側,屬長期批租地,已有建築物,草案建議未來最高可建 12.4米。有城規委員指出,根據最新發現的文獻顯示,相關地塊座落於關部行台遺址範圍,如地下結構與關部行台有關,是中國對澳門自古以來擁有主權及治權的實物佐證,是愛國教育的重要項目,建議規劃及文化部門作深入研究。
每人三公斤 廚餘日日清 家居廚餘回收 市民反應正面︳2021-04-23 力報
近年環保局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工作,在2018年推出「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至今年擴至家居廚餘回收,藉著昨(22)日是「世界地球日」,環保局轄下的環保加Fun站,即日起新增回收家居廚餘。不少市民反應正面,表示會響應計劃,冀加強宣傳及逐步增加收集站點。有意見亦認同當局近年對環保推動的積極性,建議必須加強硬件,如加快廚餘廠的建設,以及繼續推動市民從源頭減廢。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環保局昨日推出的廚餘回收好EASY活動,在轄下位於台山、青洲、石排灣,以及最新在永寧廣場開設的環保加Fun站展開。市民需要預先瀝除廚餘的汁液及水分,並把廚餘盛載於自備容器內,例如可重用的盒、桶、袋等,每次回收重量上限為三公斤。大骨或豬骨頭、貝殼類、藥物、牙籤及其他非食物類等都不可放入廚餘桶。
需瀝除汁液 挑出骨頭牙籤
環保局指,祐漢區加Fun站於上星期六起運作,運作暢順,區內居民反應不俗。市民帶廚餘到場回收時,加Fun站人員會先查問廚餘類別,再稱重,然後再放到廚餘桶,整個過程約一分鐘,當局將廚餘收集後,會製作成有機肥料。
據祐漢區環保加FUN站職員表示,昨日早上約六至七位市民帶備廚餘來回收,大部都是長者,所有廚餘都符合回收規格。有其他站點職員則指,家居廚餘回收希望市民能「日日清」,因衛生問題不希望市民積存太久再拿去回收,故每人回收量設定不能超過三公斤。
市民認同家居廚餘回收冀加強宣傳
不少市民認同有必要推行廚餘回收,有市民直言「終於等到!」,不過記者採訪時大部分市民似乎都不知道昨日開始有相關措施推出,建議在網上社交媒體多作推廣。市民謝小姐稱,內地很多城市已實行相關措施一段時間,澳門早應該實行。她又指,自己不知道有回收計劃,覺得宣傳不到位,若要市民養成回收習慣必需加強多方面的宣傳。鄭小姐表示,廚餘回收有助改善衛生情況,因經常看見大廈內推出的垃圾桶有很多積水,變相在街上走會有臭味。陳先生稱,現時僅四個回數點太少,希望能在公園及街市等增加回收點。
意見冀盡快興建中央廚餘滿足需求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受訪時稱,近年環保局對環保措施的確是較以往積極,值得認同。家居廚餘回收計劃也能令有環保意識的市民有多個選擇,對環保及減低焚化壓力有正面作用。他認為,廚餘回收比其他廢物回收的要求較多,試行期間先設四個站點做法合理,期望當局未來可按實際情況增加回收站點。長遠來說,關鍵仍是需要硬件設施去大規模處理廚餘,望政府盡快興建中央廚餘廠,否則回收再多沒地方處理也是徒然。
政府計劃在機場旁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內,撥出三萬平方米興建中央廚餘及油脂處理設施。政府指規劃條件圖已獲通過,今年會招標建造。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去年曾表示,希望以四年多的時間建好第一期設施,預計每天能處理200噸工商廚餘,並將透過發酵產生生物氣發電;又會視乎未來情況發展,投入第二期設施建設,可處理的工商廚餘擴至現時每天產生的300 至400 噸。
林宇滔:訂法規清晰監管電子支付︳2021-04-23 市民日報
日前有市民反映「澳門通」電子支付一度出現短暫故障,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至今政府對電子支付仍缺乏有效監管,他促請當局針對電子支付要有清晰的行政法規作出規管,嚴格要求細節的服務穩定性。同時,巴士服務亦應引入其他電子支付平台,當某電子支付平台發生故障,乘客仍能使用其他電子支付平台支付車資。
林宇滔表示,電子支付是新的支付模式,但特區政府到今天仍將電子支付按金融體系電子貨幣的特性進行規管。他直言一般銀行服務,或銀行的網上服務,即使暫停運作一段時間,對公眾的感受和影響相對較低,但電子支付日趨普及,既實時性,亦與市民生活更為息息相關,政府就應以新思維規管電子支付,特別對於電子支付的穩定性須提出要求。
以公用事業邏輯要求高穩定性
他續說,稍後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能使用8個電子支付平台,更是好的開始,相信有足夠的競爭令各家支付平台提供各自的優惠,吸引市民綁定使用,亦有利政府推出規管的政策。他強調,針對電子支付必須有專門行政法規來規管,以公用事業、電訊服務的邏輯,提出高穩定性的要求。
林宇滔指,參考流動通訊服務有穩定性的要求,現時供電供水同樣有穩定性的百分比要求,若重複犯錯會被科處罰款,某區重複停電甚至要向用戶賠償。故他認為電子支付服務亦應有穩定性的規管要求,理解不可能有百分百不發生故障的系統,但對整年故障次數、故障時間等,要訂出一系列客觀的指標,超過了就應處罰。
須要求巴士兼容不同支付工具
另外,他又表示,日前正因「澳門通」電支付平台發生故障,對乘搭巴士的市民造成很大影響,他直言巴士只有一、兩種電子支付方式「肯定出事」。林宇滔說,政府自2011年開始,一直以「澳門道路集體客運電子收費及清算」服務直接判給,向「澳門通」每年支付逾1400萬元服務費,作為政府外判服務巴士收費、優惠和帳目結算等,其實間接造成單一壟斷。他強調,在新巴士服務模式下,理應要求巴士公司接受兼容不同的電子支付工具,以便推動電子支付工具的公平競爭和發展,及確保當1家電子支付平台發生故障,乘客仍能選擇使用其他平台,免於影響整體巴士服務。他指有關工作涉及跨司,期望經財司和運輸工務司認真商討有關問題。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政府需反思帶津培訓課程設計 林宇滔倡與企業合作設津助式實習培訓︳2021-04-22 力報
行政會日前完成討論修改《帶津培訓計劃》行政法規草案。包括將參與「 就業導向計劃」和「提升技能導向計劃」最多各一次改為兩次,期望下周可實施。 修改後的「帶津培訓計劃」亦將會擴大「提升技能導向計劃」適用範圍至博彩業僱員,並取消僱主推薦僱員參加課程的五個名額上限,不獲僱主推薦或處於無薪假的僱員亦可自行申請。而「就業導向計劃」則放寬申請條件至2020年後畢業的大學生,未有受聘可以報讀。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前(20)日接受本報訪時表示,對於當局針對目前就業困難等因素進行放寬有關計劃,對此當然是不會反對;但如要從根源上來作調整的話,則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帶津培訓僅能作「應急」之用
林宇滔認為,職業技術培訓並非在經濟差時才開展,尤其對於本澳的就業市場選擇較狹窄,第二技能便更顯重要,尤其是對於中年人士來說,擁有第二技能才可令他們有更多元的職業選擇,轉移到更好前景的崗位發展。目前的帶津培訓措施僅能作簡單「應急」之用,缺乏「實戰」機會,因此最重要還是要真正就業才能解決問題。
津助式實習培訓更「貼地」
林宇滔形容,以目前情況來看各方都只是在「隔空對話」,疫情目前仍在持續,本澳失業、就業不足和放無薪假等系列問題仍未解決,因此勞、資、官三方是時候要認真「坐落嚟」好好對話,就如何令本地人在就業上和職業選擇上優先,合作制定出更有效應對措施。
林宇滔建議,當局可與中小企,甚至是大企業合作開展津助式實習培訓,由政府向企業提供津助,而企業出資小部分,從而為完成帶津培訓人士提供實習機會;他直言,如有關人士能真正到企業工作實習,相信效果必定能更加「貼地」,而亦能增長有關人士工作經驗。
另外,兩項「帶津培訓計劃」也存在課程不符合民眾需求的情況,林宇滔認為其實政府一早就該在有關熱門課程上增加名額,亦要就整個計劃作出反思,但更重要的是,當局需正視現實市場能否有足夠空間及崗位提供給有關人士。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