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遊加拿大反思生活價值 2018年8月24日|訊報

遊加拿大反思生活價值   


趁暑假期間,筆者正與家人在溫哥華探親旅遊,專欄本想繼續關注澳門的時政問題,但到埗一個星期,面對完全不同的生活節奏,地廣人稀的環境和宜人舒適的天氣,也讓筆者不得不停下腳步,換一個角度思考澳門的問題。

溫哥華也有粵語烽煙節目
筆者在當地自駕遊時,碰巧收聽溫哥華當地以廣東話廣播的華人電台也有一個類似「澳門講場」的「烽煙」節目叫「大眾論壇」,當日有數個居民打去都是反映交通問題,且不約而同都投訴內地移民帶來了不良的駕駛習慣,令溫哥華的交通環境越來越差。據統計,大溫哥華地區(溫哥華周邊多個城巿)有二百四十六萬人口,華裔人口四十七點五萬,約佔兩成,而列治文華裔更超過五成。聽到有聽眾說:「我現在平均一個星期要響一次咹,你話交通差唔差?」聽罷筆者想起澳門混亂的交通環境和越來越多的響咹聲,只能會心一笑、感慨萬千!

較八年前筆者首次自駕遊相比,溫哥華變得更人多、車多,但至少在筆者眼中,當地的交通秩序似乎仍能維持得不錯,不知是澳門變得更差,還是溫哥華其實不太差。

駕駛文化慢中有序更有效率
在加拿大開車,車輛不會搶道佔線,即使繁忙時間兩線入一線的交匯處,大家都會有默契地一架接一架,不會打尖,也不會爭位,更重要是車輛不會貪快、貪方便阻礙街口或車道,塞車只要慢慢跟著走,絕不會如澳門般費神;此外,除有行人紅綠燈位置,在加拿大行人任何時候都有絕對優先權,其行人過路線的密度遠比大家想像更多,大家都按照禮讓規則行駛,儘管大家感覺都慢一點,但換來整體交通的穩中有序,令整體行駛效率更高,大家都得益!

更重要的是,合理的交通環境和良好的駕駛文化令駕駛者耐性也會大大提升,地廣人稀加上愛駕駛大車,當地人泊位技術不會太高,故在繁忙地區停車場泊位時,經常前面會有車極緩慢地泊位,但大家都會耐心等待不會響號催促!

當然,澳門的車輛密度是溫哥華無法比擬,但在筆者眼中,近年本澳交通問題惡化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駕駛文化的改變。以前在澳門,要停車或泊車必定會揚手示意後車禮讓,行車時獲禮讓亦會揚手感謝。但官方近年不單沒有加強宣傳推廣保留這些駕駛文化,只是強調經濟手段控車,加上道路設計和劃線缺陷,令駕駛者耐性大減、煩躁感上升,這些優良傳統在外來駕駛者越來越多下,已不多見、甚至「被消失」!

澳駕駛文化劣質化需關注
筆者認為,要改善澳門的交通,改善目前問題多多的道路設計和設置足夠的車位配套,讓大家可按規矩有序而行是基本之一,但如何推動守規矩和禮讓的駕駛文化同樣重要。近日交通範疇官員不斷在縮減道路上的泊位,借口是要擴闊行人路,但官員有否反省,澳門車位本身已奇缺,且行人面對的關鍵問題是過路環境不夠暢順,非靠擴闊行人路寬度可解決;若有心搞好澳門交通,官員更應思考讓行人更方便過路,吸引大家改變出行習慣,而非不斷削減路邊車位和斑馬線,令澳門交通變得對所有人都不友善!

筆者另一個覺得加拿大值得讚賞的,就是他們對自然環境的友善和保護。面積為九百九十八萬平方公里,人口僅得三千五百萬,地廣人稀沒有令他們濫用自然資源;相反,他們更珍惜自然資源,與自然共存已不是一種措施政策,而是加拿大的其中一種生活價值。

為環保不建橋靠渡輪
這幾天在溫哥華所處的卑詩省自四月以來,已累計出現約一千八百個山火的起火點,山火導致卑詩省多地的空氣質量明顯惡化,溫哥華空氣健康指數一度達到高危水平。不過,儘管面對嚴重的霧霾,但除了灰蒙蒙看不見藍天外,筆者仍感覺空氣質素和氣溫較澳門舒適太多,難怪溫哥華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最佳的宜居城巿前列。

筆者今次第二次到位於溫哥華島的卑詩省首府維多利亞,島上與大陸僅靠每日對開的十四班大型人車混載的遊船與大陸聯繫,每班船可載二千多人和四百多部包括貨櫃及旅遊巴的車輛,橫渡六十公里的海峽需要一小時三十五分,連同等候時間,動輒需要兩三小時。筆者兩次參團遊覽期間,都有中國遊客問導遊,運載量如此多為何不直接建橋?導遊都解釋,橋樑方案因影響環境被否決。這種不同思維價值,就是環保價值觀的差異所在。

更重要是,無論是維多利亞,還是筆者今次與家人首次參團遊覽的斑芙國家公園及哥倫比亞冰原,儘管每年接待遊客數量越來越多,且有不少內地遊客,但不會見到景點地上會有垃圾,廁所也十分整潔乾淨,導遊也會自覺不用擴音喇叭,景點管理做得相當不錯。

為動物遷徙建橋樑
除了斑芙鎮的商業化程度較高外,所有國家公園、冰原等景點都盡量保留簡潔的風貌。其中最令筆者難忘的是,在全長二百三十二公里、景色壯麗的「冰原公路」(九十三號公路),竟然完全沒有手機訊號,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年吸引數百萬遊客的熱門旅遊景點。

另外,貫通加拿大東西的一號公路竣工逾五十年,因每年都有做定期保養維修屬「舊而不殘」,若有在荒野駕駛經驗的人都會知道,若有動物突然衝過公路,會導致交通意外,動物也可能會被撞死,故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加拿大政府規定,所有設計時速九十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都需要在路旁設置鐵絲網,避免動物橫跨公路造成危險,但圍網會攔斷國家公園生物的自由遷徙;為此,政府特別開挖了公路下的隧道,方便動物遷徙,但經過研究安裝在隧道的錄像設備顯示,僅小型動物會使用隧道橫過公路,大型動物習性是不會穿越隧道的,故政府決定要在公路上建拱橋,讓大型動物橫過,監測錄像顯示橋樑方案成功後,政府規定所有設有欄網的高速公路,均需要在一定距離建設拱橋讓動物遷徙,導遊自豪地說:「每座只供動物使用的拱橋數十年前的造價就高達一百四十萬加幣,造價不菲,這是加拿大隱形但最有心的基建。」這充分凸顯當地保護自然生態的環保價值觀!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