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處理黑沙環沿岸臭味問題的過程 2013-2017

促請跨部門協調落實沿岸污染治理

2013-09-04
林宇滔

  上月中至今,黑沙環至關閘海濱一帶疑因持續有污水直接排入海中,令沿岸臭氣熏天,附近居民叫苦連天;近日,筷子基北灣亦連續數天出現大量死魚,總量達數千公斤。
  兩事件再次揭示本澳沿岸水質污染嚴重,成因一方面是本澳長年有污水渠錯接雨水渠令污水長年流入沿岸;再者是近年不斷填海,令不少沿岸地區水流變慢、甚至變成死水,污染物難以擴散稀釋和不斷沉積,令海底底泥富含大量有機污染物質,每當遇到天氣或水流劇變,水中藻類或微生物在污染物催化下,出現大量死亡或繁殖等,都會令水中溶解氧大降,進而令大量魚類窒息死亡。

  環保局公佈的檢測亦證實,近日筷子基北灣水中溶氧不足0.5毫克/升,遠低於正常的4毫克/升。周邊填海令北灣成為“死水區"多年,加上長期有污水渠錯接入雨水渠,污水直接流入北灣產生的臭味問題長年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民署近年通過渠網重整截污,流入北灣污水已大減,臭味問題已有所改善,但對於長年沉積在該區富含有機污染物的底泥,當局至今仍未有任何清淤計劃,這亦是北灣近年不時出現死魚的關鍵原因。

  至於近兩、三星期黑沙環海濱沿岸海水臭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問題,不少居民認為與近日港珠澳大橋填海工程有關。據目前資料,填海確令該區的海域收窄和污染物擴散能力降低。但近日出現的嚴重臭味問題,主要原因應是該區污水泵站正作緊急維修,由於系統原設計沒有後備系統,令工程期間,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沿岸,導至今次臭氣事件,目前首要的工作,是要確保緊急維修儘快完成,避免污染繼續流入該區,但事件再次揭發我們的污水和排水系統設計仍相當落後。
  從整體上,要長遠根治沿岸水質差、臭味和不時出現大量死魚問題,必須從截污、清淤和防治三個方向著手。
  截污就是要避免再有污染未經處理流入沿岸水體,當局需要全面檢視本澳渠網現況,並在更新渠網時確保避免再有渠網錯接;此外,無論筷子基北灣,還是黑沙灣海濱一帶,由於毗鄰內地,故除要做好自身截污外,相關部門更要通粵澳合作機制,共同做好整區沿岸的截污工作。

  清淤就是將長年沉積在水底的污染物清走,清淤可分為工程和生物法,工程就是通過挖泥機械等將污泥直接清走,時間短但對生態影響很大,生物法就是種植水生植物,讓植物生長並吸收底泥中的污染物(又稱生物富集),其優點是對生態破壞少,但需要會較長,早前南西灣湖就是以此方式處理湖底污染物。

  長遠防治就是要有措施避免再次有污染物流入沿岸,包括要從規劃設計上,提升污水渠網安全系數,防止渠網個別部件出現故障時,污水無法分流至後備管網而須直接排到沿岸。此外,考慮澳門污水廠目前仍有逾半污染未經二級處理就排放,當局有必要及早完升污水廠的硬件升級,改善出水水質,減少環境污染。

  目前,民政總署負責本澳的渠網建設和管理、沿岸習慣水域由海事及水務局管理,環保局則有責任協調任何本澳的環境問題。目前澳門沿岸水質污染、臭氣和死魚問題成因基本上已十分清晰,關鍵是制訂時間表,落實跨部門協作,選定方案從截污、清淤和長遠防治三大方向去進行根治!特別是面對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和本澳新城的大規模填海,勢必令本澳沿岸水污染面對更大的壓力,這個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全面檢視沿岸截污 制訂清淤行動計劃

林宇滔
2016/12/07
      因應黑沙環沿岸的臭味問題,環保局表示擬於黑沙環東部沿岸的五、六個排放口,截流污水至新建的黑沙環海濱公園下水道網絡,令沿岸不再流出污水。本人對此表示認同,因為數年前當局曾在筷子基北灣完成同類工程,阻截了污水繼續流入北灣,令該區沿岸臭味有所改善,不過,該區水底因長年沉積大量淤泥,每當出現天氣或水流劇變,細菌會利用水底淤泥中的有機物和氧氣大量繁殖,令水中溶氧大降,故該區不時會出現大量魚類因缺氧而死亡,故截污工程僅屬解決本澳沿岸污染問題的第一步。

      本人在此促請當局必須協調民政總署、環保局、港務局等部門,全面檢視本澳沿岸雨水排放口和增設截污系統,並制訂行動計劃,逐步清理筷子基北灣、黑沙環沿岸及皇朝觀音像對出沿岸的淤泥,才能徹底根治困擾居民已久的沿岸臭味和死魚問題,當局應按此方式,及早處理鴨涌河、內港及至皇朝區觀音像一帶的沿岸污染問題。

  本澳地下渠網一般採用清污分流,法律規定大廈天台、住宅露台及公共地方的地漏,以及街道上的雨水渠要接駁地下雨水渠(或稱清水渠)網直接排放到沿岸,黑沙環海濱就有五、六個雨水渠排放口用作疏導雨水之用,按道理晴天下不會有任何排放。但只要實地觀察,本澳包括黑沙灣海濱、皇朝觀音像、甚至路氹區在內的多個沿岸雨水渠在晴天仍有持續排水,且不少帶有泡沫、油份、甚至排泄物的污水。

      雨水渠持續排放污水原因有幾種,一、如食肆等商舖或住宅將污水渠非法或錯接入清水井;二、住宅用戶將洗衣機放在露台或天台令洗衣水通過露台地漏進入雨水渠網;三、僭建天台屋或更改單位間隔時,將起居飲食、洗衣及廁所產生的污水非法駁入雨水渠。由於這些情況在本澳甚為普遍,故即使在晴天,本澳沿岸的雨水渠口若非已進行截污工程,都會見到有污水持續流出,若遇上水退或水流緩慢,污染物就會在沿岸沉積產生惡臭。近年因珠海圍堰建公路連通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以及A區填海等工程影響,令黑沙環一帶水流進一步減慢,故沿岸臭味更趨嚴重。

      要根治沿岸污染,必須按部就班從截污、清淤和防治三個方向著手。截污就是要避免再有污水直接流入沿岸水體,即如今次擬在黑沙環沿岸排放口進行工程,將平日在雨水渠流出的污水截流至污水渠網,停止再有污染物流入沿岸。

      清淤就是將長年沉積水底的淤泥污染物清走,可分為工程和生物法,前者通過挖泥機械等將污泥直接清走,時間短但對生態影響較大;後者是種植水生植物或紅樹林吸收底泥中的污染物(南西灣湖有用此方法),對生態破壞小但須時較長。

      防治就是要有措施避免再有污水經雨水渠網流入沿岸,包括定期巡查商戶及食肆,打擊違法接駁渠道,以及修例將露台地漏改為應接駁至污水渠,以及提升污水泵房的安全系數,防止年前因北區泵房故障,污水無法分流至後備管網而須直接排到沿岸的情況再次出現;此外,針對鴨涌河及內港等涉及跨境污染問題,當局亦應通過粵澳合作機制,確保兩地一同做好截污和清淤工作。

      雖然,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因本身設計問題,已連續多年有逾半污水未完成二級生物處理就直接排放,確對本澳周邊水域水質產生很大污染,但因澳門半島污水廠排放口已延伸三點八公里至港珠澳人工島的南端,故其污水排放並非本澳沿岸污染和臭味的元兇。本人認為,澳門半島污水廠鄰近民居且缺乏足夠的擴容空間,期望當局能儘快落實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興建一所有能力處理澳門半島及新城A、B區需要的污水處理廠,長遠解決澳門半島污水廠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本澳沿岸雨水渠在晴天仍持續有污水排放





海事及水務局回覆

環境保護局回覆






2016-11-02澳門電台新聞
電台新聞聲音版:
http://vod4.tdm.com.mo/radio/cnews/2016-11-02_18-39-47.mp3

2017-01-23 A01 | 澳聞 | 頭條 初步設計方案已交工務部門擬今年招標 當局截流助黑沙環除污
初步設計方案已交工務部門擬今年招標當局截流助黑沙環除污   澳門日報      2017-01-23
A01 | 澳聞 | 頭條

     【本報消息】黑沙環沿岸污染嚴重,臭氣熏天,周邊居民備受困擾。政府跨部門去年決定合作設計污水截流,擬於黑沙環沿岸的五、六個排放口截流污水至新建的黑沙環海濱公園下水道網絡。環保局長譚偉文昨日透露,已將民署提供的初步設計方案交予工務部門,爭取今年內為工程招標。

應急工程未達要求

      黑沙環沿岸污水和臭味困擾附近居民多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馬場北大馬路、近駿青活動中心對開海邊設有一泵房出水口,一三年有大量帶異味及混濁污水源源不絕由渠口直接排放至附近海域,原來與當時更換污水泵站主壓力喉管及壓力支管工程有關。現場刺鼻惡臭隨風飄散,遠至關閘亦聞到陣陣異味,引起社會關注。當局於一五年十二月完成“黑沙環近岸污染應急處理工程”,平整了該區海床,加強了水體流動,以及在深水區設置分隔堤避免淤泥沖回岸邊淺水區。當局雖稱臭味已改善,但區內居民“未收貨”。

      黑沙環污水成因是有污水渠非法接駁雨水渠,令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出海面。加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和新城填海A區工程等影響,導致淤泥堆積,水質變差發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曾公開說明該區臭氣熏天的“禍因”。隨著北區人口密度不斷提升,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即使短期無法根治,坊間期盼當局謀劃短期緩解措施。
截流污水進下水道

     幾經波折,政府跨部門去年決定合作設計污水截流,計劃在黑沙環沿岸的五、六個排放口,截流污水至新建的黑沙環海濱公園下水道網絡,令沿岸不再流出污水。

     譚偉文昨日受訪稱,工作進度理想,今年初已收到民署的初步設計方案,該局隨即交予工務部門,稍後招標及深化設計方案,才開展工程。相關部門爭取今年內為截污工程招標,期望盡快落實施工,根治黑沙環沿岸水污染情況。

多管齊下方能根治

     曾有社諮委建議當局全面檢視本澳沿岸雨水排放口和增設截污系統,同步制訂行動計劃,逐步清理筷子基北灣、黑沙環沿岸和皇朝觀音像對開沿岸的淤泥,徹底解決問題。並按此方式處理鴨湧河、內港和皇朝觀音像附近一帶的沿岸污染。


      當局曾透露會把污水廠尾水排放口延至更遠、水體流動更佳的地方,但隨後未有下文。社會有意見指出,截流工程只屬短期措施,未能根治黑沙環沿岸的污染。除截流外,更要清理積聚的淤泥,還要堵截違法接駁污水渠行?,以及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能力。長遠當然是遷移排污口。工務部門主管曾表示,未來污水處理廠或有三個,位於黑沙環的不變,但會提高處理污水能力。一個在E1區,另一個或移至珠澳人工島。 

20170602-黑沙環排兩截污工程開標

    工程完成後困擾居民的黑沙環沿岸污水臭味問題有望可徹底解決。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