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林宇滔建議開通港澳機場接駁巴士吸引長途客 打造一程多站旅遊服務 2019年5月14日 | 星報(澳門)

林宇滔建議開通港澳機場接駁巴士吸引長途客 
打造一程多站旅遊服務   

青洲山法定保護範圍與工務局規劃嚴重抵觸點解決? 2019年5月10日 | 訊報

青洲山法定保護範圍與工務局規劃嚴重抵觸點解決?  
上月工務局公示十四幅規劃條件圖草案,當中包括兩幅位於青洲山腳,鄰近青洲河邊馬路的相鄰非工業用地,兩地均屬私人土地,其中面積一千六百多平方米編號為94A110的土地位於青洲山修道院對出,限建樓高二十點五米的低層樓宇;較大的一幅土地編號為2007A082,面積為六千七百多平方米,樓宇限高達五十米,最大地積比為九點五倍,最大覆蓋率為百分百,該地段內有軍事碉堡及舊牆體保留,並要維持場地現有地形及綠化環境特徵。
規劃條件圖地段與青洲山保護範圍重疊
可堪玩味的是,將交城規會討論的2007A082地段,其北部邊緣與文化局劃定青洲山文物場所保育範圍有明顯的重疊,但規劃竟指出 「保留軍事碉堡及舊牆體」僅為「參照文化局意見」;「維持場地現有地形及綠化環境特徵」才屬「根據文化局具約束力的意見」,兩者為何有差別對待?當局有必要在城規會討論時清楚交待!
翻查資料,位處於兩幅土地中間近青洲河邊馬路的土地,編號為91A034,於2016年中已獲發規劃條件圖,面積一千八百八十七平方米,屬長期租借批地,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五十米,地積比為九點五倍。
筆者必須指出,三幅地段均與青洲山山體緊鄰,其建築高度也關係著青洲山修道院的景觀視野會否被阻擋,其建築對青洲山、尤其修道院的景觀和視廊都有很大的影響。青洲山高五十七米,修道院約位處山腰海拔約二十米處,若上述三幅土地,其中兩幅和另一幅分別按最高五十米及二十點五米興建,明顯會嚴重影響修道院視野及青洲山的景觀。
青洲山業權疑問廉署仍未公佈結果
針對青洲山的保育問題,筆者去年已經向社會公開青洲山土地屬性存在的疑問,並要求廉署撤查:一八二八年清朝軍隊仍未撤出青洲島,為何澳門政府首次將青洲山土地進行官方登記時,是依據一份一八二八年的公證文件,證明聖若瑟修院在當年以二千澳門元購得該私人土地?且為何「青洲河邊馬路十四至十七號」的土地,竟包括全青洲山面積達五萬三十多平方米的土地?以及為何屬私人地段的青洲山被文化局證實最少發現十一個軍事碉堡及建築?……但廉署至今仍未公佈調查結果。
針對今次位於修道院對出的幾幅土地,筆者仔細翻閱資料後,同樣發現疑問,首先是「青洲都巿化整治規劃」到底正式生效與否?因為剛完成公開諮詢的兩幅青洲山腳土地,及另一幅土地在二零一六年公佈的規劃條件圖,均明確指出「此地段屬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但翻查新聞記錄,早在二零一一年,當年提出「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並向社會進行宣講,以取代原有一九九六年的「青洲都巿化重整研究計劃」。但礙於當時社會有不同意見,加上發展商並不同意,到最後無疾而終。
《城規法》生效前,本澳分區規劃僅靠工務局的內部指引執行,公眾所知甚少;故《城規法》二零一四年三月生效後,法律明確包括總體規劃、分區詳細規劃(相當於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均必須進行公眾諮詢及城規會等把關,並應按先有總體規劃,再作分區詳細規劃的規劃順序制訂。若當局並非在《城規法》生效後違法實施「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就意味著當局在《城規法》生效前已「偷雞」執行。
工務局規劃僅保護青洲山二十以上山體
不過,筆者發現,在編號為91A034的2016年5月26日發出的「規劃條件圖說明」中均是「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研究」」相稱,字面上理解並非屬正式規劃,但同日發出的正式規劃條件圖則沒有「研究」兩字。
另一個必須面對的是,根據「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的資料,該規劃中青洲山的保護區,明顯遠較文化局在網上公佈的「被評定的不動產(建築文物)」的青洲山文物場所的面積為小。工務局的規劃中,青洲山保護範圍僅限約二十米以上海拔(即相當修道院所處位置以上的山坡)作為保育範圍,而修道院地段則以獨立地塊作文物保育。然而,文化局則把整個青洲山、即包括二十米以下的山體都作為文物保育場所,兩者有明顯的重疊和抵觸。
必須指出,《文化遺產保護法》明確保障了所有被評定不動產不能受到破壞,故即使工務局在《城規法》生效前,已走「法律罅」將「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以內部指引形式生效,但由於該規劃明顯與文化局的青洲山保護範圍有嚴重衝突,實際上也逃不過違反《文遺法》的宿命!
青洲公屋早已入侵法定保護範圍
被評定的青洲山面積被侵害已非首次出現,早在二零零六年,青洲社屋的興建,早已與文化局劃定的青洲山保護範圍衝突,據悉當時興建公屋時,曾拆毀多個有歷史價值的碉堡,青洲山北面大幅山體也被開挖,在文化局公佈的青洲山保育範圍內,北部有相當大部分顯示已被用作青洲公屋而受到破壞!
青洲山問題複雜,由青洲山本身土地所屬,到已被依法評定為文物場所的青洲山範圍,與分區規劃長年的抵觸衝突,若公眾仍不關注,政府跨部門間仍不面對,青洲山的保育根本無從談起,只能任其繼續荒廢,並不時用公帑由跨部門處理山上的衛生垃圾問題。
筆者認為,長遠要理順青洲山保育問題,首先工務局須公向眾明確交待現時青洲山是否有有效分區規劃?如有,無論是「1996年青洲都巿化重整研究計劃」及「青洲都巿化整治計劃2011」都明顯與文化局劃定的青洲山文物場所範圍有嚴重抵觸和衝突,文化局及工務局必須主動協調,確保任何與《文遺法》有抵觸的規劃不能繼續生效。
工務局文化局須在城規會清晰交待
如無,工務局則應與文化局盡快協調青洲山及周邊規劃,確保任何周邊工程和發展不應影響法定的青洲山文物保育範圍,並應根據《文遺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通過設立適當的緩衝區,確保青洲山、修道院及其軍事遺跡的歷史價值得到更全面的保育。
筆者認為,下次城規會討論相關規劃條件圖時,工務局及文化局代表必須在會上就上述眾多問題交待清楚,而廉署就青洲山業權問題已進行了近一年的調查,有關結果亦應盡快公佈,還公眾一個清晰交待,三個部門均不能蒙混過關!

羅司信年內有都更研究初期報告 2019年5月9日 | 正報

羅司信年內有都更研究初期報告
【本報訊】都市更新委員會主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委託顧問公司做的都更研究分五期進行,現處第一期階段,對方正因應各部門反饋的意見去修訂初期報告,相信可在今屆政府任內完成,但難以預計何時完成整個研究。
都更會在八個月後再召開全體會議,也是換屆後首次,議程主要是簡介都更顧問服務現時的工作進度和內容,負責的顧問公司德勤也由公司合夥人等六人出席會議,不過就未有在會前拍攝時現身。會議閉門舉行約兩小時。
都更研究有五期
羅立文會後見記者時表示,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都更研究分五期,包括初期報告、最終報告、公眾諮詢文本報告、收集諮詢意見後的分析報告,以及總結報告。現時正處於第一期,即編制初期報告的階段。第二及三期則會同步進行。
顧問公司在初期報告中會就暫住房、重建百分比、都更優惠措施及受影響業權人的補償措施四方面去研究,並分別比較香港、台灣和新加坡三地的都更相關制度,是次會議主要是向委員介紹相關資料內容並聽取意見。
德勤諮詢服務公司是透過邀標方式奪得「澳門都市更新研究顧問服務」,作價一千四百五十萬元,服務期為一百二十日,而早前有意見關注早已超時。羅立文強調,顧問公司是如期在十一月提交初期報告的。
羅立文解釋,只是當時局方不滿意報告要求修改,對方再於一月交新文本,文本隨後交十四個政府部門聽取意見,現顧問公司正就收回來的部門意見再修改,將於本月中再有新文本,並再交予相關部門檢視。
難以預計何時完成研究
對於何時完成,羅立文相信第一期的初期報告應可在年內完成,而整個研究則肯定不可能在今屆政府內完成,因顧問公司每期工作需獲當局批准,通過才進入下一期的工作,故很難去控制時間,這實難以預計,設立都更公司的行政法規及公司章程經已公布,就具體都更公司何時成立,羅司直言不知道,「我暫時答唔到你,你哋等一等先」。目前他們手上也沒有其他都更相關法案,會先集中做好這個研究。
被問到都更是否還須要一段長時間才能推動?羅著記者別心急,因研究有五期,現才第一期而已,「所以唔好問今日有冇結論,重加有排捱」,重建百分比等通通要待總結報告才會有,「第一期肯定冇結論」。
會議還討論更改專責小組之委員組成。由於是次換屆大部份委員獲續任,只三名委員換人,故各專責小組基本不變。代替黃承發的周子鍵及代替林宇滔的羅華杰入第二小組,代替葉兆佳的陳榮達入第三小組。

研究程序共分五期 任內最多完成初期 羅司:都市更新有排捱 2019年5月9日 | 澳門日報

研究程序共分五期 任內最多完成初期 
羅司:都市更新有排捱  
【本報消息】都市更新委員會相隔八個月再度舉行全體會議,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於會後表示,都市更新研究程序有五期,分別是初期報告、最終報告、公眾諮詢文本報告、公眾諮詢意見分析報告及總結報告。
羅立文相信今屆任期內可完成初期報告,但預計不到五期工作需時多長。顧問公司目前無提出都市更新重建百分比等建議,至於公眾諮詢時會否提出具體建議?羅則稱:“到時先算”。
工作仍處討論階段
都市更新委員會昨日下午三時舉行本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閉門會議約兩小時,議程包括簡介顧問服務現時的工作進度和內容、更改專責小組的委員組成等。
羅立文表示,顧問公司於會上向都更會介紹研究第一期內容,包括暫住房、重建百分比、都市更新優惠措施及受影響業權人的補償措施,就四方面的研究資料與都更會交流意見,並幫助都更會了解台灣、新加坡及香港三地都市更新的情況。
被問到顧問公司對重建百分比等四方面的建議?羅立文指暫時仍處於討論階段,顧問公司並無提出具體建議,做到最後才有澳門如何處理都市更新的建議。羅立文指出,相關工作總共有五期,現時是第一期,着大家不要太心急,“唔好問今日有冇結論,仲加有排捱”。
難以預計需時多長
政府曾表示去年十一月可完成都市更新研究顧問服務初期報告?羅立文解釋說,顧問公司按合同準時於十一月提交第一期報告,只是之後政府內部不滿意並提出修改,顧問公司今年一月提交修改文本,經聽取十四個政府部門意見後再作修改,預計該公司今個月中會提交修改文本,當局收到後會再交予十四個部門檢視,即要通過第一期研究報告仍需時。相信今屆政府內完成第一期研究(初期報告),但肯定不能完成整個研究工作。
但羅立文指出,“第一期肯定無結論,行到第五期就有結論”,而最終報告與公眾諮詢文本報告會同步進行,被問到公眾諮詢時會否提出具體建議?他則稱:“到時先算”。他又表示難以預計每一期的時間,即預計不到五期工作需時多長。
都更公司成立無期
都市更新斬件立法,關注到目前有否相關法律正在草擬?羅立文表示暫時未有,現時集中做研究。至於都更公司何時成立?羅立文亦表示,“唔知,我暫時答唔到畀你,你哋等一等,我畀唔到個日期畀你”,傳媒追問能否於今屆政府任期內成立?他只稱:“你哋等一等”。
至於更改專責小組的委員組成方面,由於林宇滔、黃承發及葉兆佳不獲續任,新任委員為周子鍵、陳榮達及羅華杰;羅華杰及周子鍵填補第二專責小組成員空缺,陳榮達填補第三專責小組成員空缺。

市政署訪華工了解新瀝青技術 2019年5月7日| 澳門日報

市政署訪華工了解新瀝青技術
【本報記者廣州六日電】市政署考察團今日拜訪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就先進高韌超薄瀝青技術學習交流,並參觀實踐案例。市政署管理委員會委員麥儉明指出,澳門道路因車流量大等因素影響,損壞較快,頻繁的道路維修保養,為居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希望能引進該校先進的瀝青鋪設技術,增強道路的耐用性。
考察活動由華工澳門校友會副會長、廣東省政協澳門委員黃燦文協調聯繫,市政署諮詢委員會委員林宇滔,管理委員會委員麥儉明、道路渠務廳長何萬謙、道路處長李華苞、維修處長何成沃,高級技術員黃紀樂、梁振榮、高耀根,技術輔導員莫健明等參加考察,並與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業春、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主任江海、外事處副處長楊浩松,土木與交通學院黨委書記鄭存輝等座談交流。
該學院道路工程系系主任虞將苗介紹,新型超薄瀝青磨耗層是一種厚度僅為○點八至一點二厘米的高性能加鋪層,全球最薄且性能優異。其採用同步攤鋪技術,作業效率可提高百分之一百五十,且可降低道路建設成本約百分之四十,節省原材料約百分之六十,降低路面行駛噪音三至七分貝。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推廣實施面積達五百萬平方米,相關成果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白雲國際機場、廣澳高速、廣佛高速等一百多個路段實施,遍及全國十一個省市。
麥儉明指出,澳門天氣多雨潮濕、路面車流量大,不少道路常現裂縫坑洞,導致道路維護保養的周期大大縮短,為居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以美副將大馬路為例,其於兩三年前做過一次大規模維修保養,但去年便再次出現道路損壞情況。本次拜訪華工土木與交通學院,認識到超薄瀝青技術在抗裂、抗滲、抗滑和降噪等方面的優異性能,認為十分適合在澳門推廣使用,接下來會進一步探討技術引進落實的具體方式。
但他認為,引進新技術需要破解相關難題,比如必須購置新型瀝青鋪設設備,該設備單價較高,達一百萬美元,這可能會成為影響建築商購買的因素。
黃燦文認為,建議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創新合作方式,引進華工超薄瀝青技術和設備,盡快建造一個樣板工程,並公佈其檢測數據和結果,待得到社會認可後便全面推廣落實。
澳門嘉賓隨後還參觀了華工土木與交通學院實驗室,並前往珠江新城華夏路、東濠涌高架、解放大橋等地,實地了解高韌超薄瀝青技術的應用情況。
吳業春期望華工相關創新技術成果能服務好澳門,同時他指出,作為教育部重點大學,華工在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土木交通等領域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領先優勢,未來更希望加強與澳門相關機構在新技術前期研發和後期應用推廣合作,為大灣區建設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