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每日千人分流至社區門診 「確診」僅雙位數公佈也「躺平」?|2022-12-23 宇論滔滔


    
 特區政府於12月8日正式改變本澳整體防疫模式,政府的講法是進入過渡期,但用筆者的講法,實際上就是由「動態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儘管政府連日聲稱每日「新冠病毒確診」仍為兩位數,但相信任何一個澳門人都知道,新冠在澳門正海嘯式爆發,社交媒體亦有大量確診的朋友上載抗原檢測陽性的圖片,因感染人數太多,不少食肆、銀行或其他機構及政府部門都因大量員工感染新冠影響運作,甚至需要暫停開放,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保守估計本澳最少三分之一家庭已感染新冠,甚至有意見估計感染家庭已達一半!

澳確診定義自行創新不跟內地?

    但最令居民不滿的是,政府根本沒有將掌握的感染數字公佈,甚至以魚目混珠的「確診數字」誤導公眾或隱瞞疫情的嚴重性!當局在15日發出新聞稿,聲稱「因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昨(14)日公佈,當前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實行願檢盡檢的策略,許多無症狀感染者不再參加核酸檢測,無法準確掌握無症狀感染者的實際數量,從昨(14)日起不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只公佈確診患者數據。故此,本澳亦跟隨相關公佈方式。」

    首先,本澳一直有公佈無症狀感染者,自15日起突然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本身就是問題,但更重要是,特區政府竟然創新了「確診患者」的定義。根據15日新聞稿指出:「按內地定義,有明顯症狀和或肺炎表現的感染者列為確診患者,而對應本澳,即把需要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包括隔離治療酒店、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或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的患者,定義為新冠病毒確診患者」。

    簡而言之,內地只要有核酸或抗原檢測陽性,加上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或經CT有肺炎特徵的病患,均列為確診病患。但一直聲稱要緊跟內地政策的特區政府,竟然又在內地確診病患的定義中,僭建一層「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的要求,意味著大量在社區門診或其他醫療機構診治,又或抗原陽性在家隔離且有症狀人士也不被納入確診患者的統計。

九成院舍染疫死亡率較其他地區高

    在這創新的定義下,澳門14日僅新增45例新冠病毒確診患者,較前一日的402例,大減九成!由當日開始,政府往後新聞稿內文雖然有指出:「新增多少例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但標題則改為:「新增多少例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做法明顯有誤導公眾之嫌!

    必須指出,根據官員21日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至今約 一成醫護人員染疫,現時新冠確診有 300多人住院,重症佔約 100宗,八成以上重症有基礎病惡化的情況,目前平均每日有 1,000人到社區門診就診,且已有九成院舍出現院友或員工染疫。有大量市民向筆者反映,政府的網上門診評估過於簡單籠統,不少有症狀人士連預約社區門診的機會也沒有,根據專業人士向筆者分析,無論是上述數字、還是死亡病例,本澳都較其他地區第一波染疫時更為快速和嚴重,若政府仍然躺平應對疫情,後果不堪設想!

    政府明明掌握疫情資訊,但就選擇性不公開,此做法會令社會及專業人士更難評估疫情,更有可能因資訊不透明而引起公眾恐慌。以香港為例,即使現時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已數以萬計,仍然會在網上公佈當日核酸檢測(本地和輸入)和抗原快測的新增陽性個案,以及疫情以來的累計個案數字。同時,核酸陽性檢測個案亦細分為確診、無症狀感染、及復陽個案的數字。雖然數據或非完全精準,但對社會各界掌握疫情,做好自身應對極具參考價值。

恆常公佈統計數字才能穩人心齊抗疫

    除了上述新增個案的基本數據外,院舍的感染狀況,包括長者、長期病患、高危人士及重症的感染數字亦值得社會關注,近日不斷傳出有院舍發生大規模感染、醫療機構及保安部隊大量前線人員也有不少感染需要休假,但當局一直未有恆常向公眾清晰交代實況,公眾根本難以客觀掌握疫情最新情況,如何做好自我應對及安排?如何盡好自己抗疫的責任?正正由於信息沒有系統性的詳細公佈,坊間不同的質疑及謠言也因此而起,令社會有更多不必要的內耗。

    相反,一直聲稱已做好預案及物資充裕的特區政府,就連抗疫包的連花清瘟都不足,澳門的退燒藥亦因感染人數「極速」增加導致市面藥房斷貨,政府之前承諾採購的新冠病毒藥物是否足夠應付大量確診病患等至今仍是未知之數!難怪不少市民向筆者投訴,一直強調「動態清零」的特區政府,共存前難道毫無準備?本來仍對特區政府抗疫有一定信心的市民,在過去兩星期眼見身邊確診人士大增,但特區政府似乎以不變應萬變!當日特首公開強調「躺平」社會要付出很大代價,為何今日真的實行「共存」時,政府真的「躺平」?

    更令筆者擔心的是高危及重症病患是否得到足夠的醫護及設備照顧,根據衛生局近日宣佈,五位有公佈隔離地點的新冠死亡病例中,四例均在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出現,據曾入住及正入住高頂的市民向本人反映,高頂的醫護人手安排長期不足。再者,無論考慮其他專科支援,還是急救醫療設備等角度,風險最高的病人均應被安排在山頂醫院的隔離病房,故連續出現多例在高頂的死亡個案並不合理,也反映相關分流及轉治機制存在問題。

頭五例死亡四例在高頂情況不尋常

    再者,本月13日,出現今波疫情首名感染後死亡病例,一名80歲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於12日核酸檢測陽性,13日早上被送至社區治療中心(澳門蛋)接受治療,隨後轉送至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一步治療,患者於同日晚上被發現無反應、無呼吸心跳,宣告死亡,這個案例也明顯反映出病人病況轉差時未被及時發現。

    上述種種,都反映出目前新冠高危及重症病人的分流、轉治及照護,無論從系統、人手及機制上都存在各種問題急需修正,才能避免本澳死亡案例持續上升。但最令筆者心寒的是,政府不單未有認真檢討機制,並向公眾交代上述問題的任何改善方案,反而在筆者發出公開信後,再不公佈新冠死亡患者所在的隔離設施。

    不諱言,按目前政府近乎「躺平」的控疫政策,本澳很快會達到政府最先預估的五到八成感染率,但正正由於疫情發展過快,甚至仍未到達高峰,特區政府有必要清晰分流指引及提升執行效率。

    但目前本澳只公佈處理感染者採取分流措施,包括自我評估、社區門診、送往社區治療中心評估,按照病情輕重再決定送往隔離治療酒店(有醫療需求者),情況嚴重則安排到醫院級別的治療設施,即山頂醫院、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澳門蛋A館,卻並未有解釋重症及高危患者的具體分流、治療及轉治方案,當局有必要檢視四級轉診機制及不同醫療機構人員配置,確保有需要的病患狀況得到持續監察及適時的照料;並參考香港的「三層治療機制」,公佈目前三個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山頂醫院隔離病房、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及隔離治療酒店)如何分流不同程度症狀的患者,尤其重症及高危病患入住的隔離治療設施是否有專科醫生負責。

四級分流更需持續監察及時轉治

    現時政府雖然公佈了感染後四個級別的分流方式,但除了直接居家隔離外,其餘評估後的分流程序均沒有交代。按目前最新修定的指引,65歲及以上老年人、13歲以下兒童、懷孕晚期(28周或以上)孕婦、未控制良好的慢性基礎疾病者,需要由醫務人員評估後,進行確認其是否適合居家隔離。經衛生局醫療人員評估後,認為有臨床住院需要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將被安排入住當局轄下醫療設施或隔離治療酒店,接受隔離治療。

    但本人收到家屬及病患反映,由14日開始,不少檢測陽性的長者及幼兒到山頂醫院急診評估,但卻獲告知患者必須等待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床位。患者在等候十多個小時後,仍未有醫生為其進行評估,醫院亦不讓病患回家,令不少陽性長幼病患最終折騰至15日凌晨時段,才獲發簡單的退燒藥回家隔離。此舉讓正忍受感染症狀的患者,白白浪費十多小時等待,無法得到休息。因此,當局有必要檢視目前的評估分流效率,清晰指引標準及簡化評估程序,減少病患折騰。

□ 立法議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