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傳統流調追蹤難遏Omicron傳播 全民核檢限人員接觸才能控疫|2022-06-24 訊報 宇論滔滔

   今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自6月18日晚發現社區有核酸檢測陽性結果以來,直至執筆之時(23日中午),全澳共有110名核酸陽性個案,當局仍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當局現共跟進4,109人,其中密切接觸者有554人,非核心密切接觸者(即共同軌跡人士)2,496人,次密切接觸者279人,一般接觸者108人,陪同人員562人。

  當局於22日的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暫時將核酸陽性個案分為3個群組,包括第一個「艷麗大廈」外僱群組,暫涉及36人;第二個「達昌大廈」群組涉26人;第三個群組暫時有2人,涉及黑沙環「添豐乾洗有限公司」。當局初步發現第一與第二個群組有一定關連,第三個群組則暫未找到流行病學的關聯。

疫情發展極迅速 陽性逾百 隔離逾四千

  此外,現時共有14個紅碼封控區,紅碼區居民實施只進不出和最低限度活動,如在指定地點領取配給品,並暫時安排第1、3、7天做核酸檢測,第2、4、5、6天做快速抗原檢測;另有5個黃碼防範區,黃碼區居民須於第1、2、3、5及7天做核酸檢測;實施離境限制,並需進行最少14天的密切健康監測及自我健康管理。

根據筆者按目前資料的預判,今波疫情已出現廣泛的社區傳播,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將所有社區傳染源找出和隔離,疫情將一發不可收拾,但其他地區的經驗亦告訴我們,用傳統流行病學方法去追蹤COVID-19 尤其係Omicron 已基本確定是沒有可能,故此只能依靠全民核檢及限制人員流動,才有可能控疫和動態清零。

相對於之前數輪疫情,客觀而言,特區政府今輪控疫的準備更充份,除了有不同相應的預案、在處理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隔離安排、密切接觸者的運送等等,確實較過去有更好的協調、計劃和處理。如紅黃碼區方面,筆者今次收到的都是個別性的求助;而密接者的接送和篩檢安排整體而言亦較之前進步,雖然安排接送時間仍然很長,但至少不會出現前兩輪時要求密接者乘巴士去隔離,隔離前的篩檢也按風險分級,及改善了流程及分隔,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流調資訊公佈遲 流調難追Omicorn

但根據筆者觀察周邊地區Omicron疫情,特區政府今次防疫工作上的進步,似乎難以追上Omicron的傳播速度,尤其在傳播鏈上的追蹤,或受第一群組屬緬甸籍外僱言語不通影響,當局公佈確診者行程的時間,甚至較早幾次更慢,且也未能如早輪疫情等,逐一公佈流行病學調查,而是逐批公佈,當局表示因為外僱看不懂中文,難以提供到過的地點,且因為感染者太多故會一次將行蹤上載網站。但今波疫情發現於6月18日傍晚6點鏡湖醫院向衛生局通報發現10混1樣本陽性,但當局要在19日0時40分才發佈第一宗本澳有核酸樣本檢驗初步呈陽性的官方信息,且到早上8時才召開記者召待會,首十個的核酸陽性個案的行程公佈,則要在6月21日下午5點才上傳,前後耗時共71小時,且當時已發現34名核酸陽性個案,公佈無論從時效性及完整性明顯不合格。

政府防疫進步遠追不上病毒傳播

 必須知道,Omicron的傳播速度,較之前的Delta快3倍,以特區政府的信息發佈、應對、流調及隔離速度,幾乎可以肯定是追不上病毒傳播的速度,這也是今波疫情發現後,筆者一直最擔心的問題。

雖然特區政府今次很果斷地決定於發現疫情翌日(19日)中午推行首波全民核檢(48小時內完成),在已採的67.7萬已檢人士中,累計共34個10混1樣本初檢呈陽性,部份仍在複檢當中,其餘為陰性。

  這是澳門首次在全民核檢中發現如此多確診個案,但這確實屬預期之內,因為Omicron的傳播速度快,加上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達六成,故特區政府也一再提示市民,要預計核檢站中有可能存在感染者,要做好保護及確保一米距離,當然實際執行仍有落差,但情況整體較之前的全民核檢稍為改善,但同樣問題又來了,這種些微改善,能否應對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筆者難以樂觀,更擔心若不能嚴格執行一米距離等措施,全民核檢或成另一個傳播平台!

核檢陽性數字不理想 反映疫情正擴散

由於確診者不斷上升,特區政府在全民核檢完結後,又提出在廿二日展開的重點區域及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及全澳快速抗原自我檢測,前者共採樣43,591人次,累計15個10混1樣本初步呈陽性,正作進一步複檢,其餘則為陰性。後者共有561,677人次已透過澳門健康碼快速抗原檢測結果申報平台申報檢測結果,當中透過圖片觀察初步懷疑14人可能是陽性病例,正進行核酸檢測。

按照其他地區全民核檢Omicron的經驗,全民核檢一般能夠篩檢出八、九成的個案,以首次全民核檢34個陽性計算,第二輪核酸檢測陽性數目若不超過雙位數,反映疫情處受控範圍,但昨日單是4.35萬重點人群,就有多達初步15個陽性比例其實極高,甚至反映疫情仍在擴散。而快速抗原檢測結果由於靈敏到較差及非重點區域等因素,仍發現14個可能的陽性個案,同樣反映疫情並不樂觀!

澳配套難足不出戶 市民自覺配合更重要

正如筆者之前所言,單靠傳統流調根本無法有效追蹤及阻斷COVID-19 、尤其Omicron 的傳播,今波疫情的多輪檢測再發現更多病例實屬預期之內,特區政府能否阻斷疫情,成功控疫,實際上只剩全民核檢及人員限制2個手段。具體而言,就是全民核檢能否發現大部分或全部當時存在的感染個案;二是在前後2次全民核檢之間,社區是否繼續發生傳播。如果能夠確保上述兩點,疫情仍是有機會被控制下來。

  筆者執筆時,特區政府宣佈特首會在兩點半召開記招,很多人擔心是否要實施網格化管理和禁足,筆者沒有水晶球,但按照目前疫情的發展,相信政府會提出更多限制非必要人員出入的措施,但筆者相信除非本澳疫情極為嚴峻,否則澳門不可能實施如內地般足不出戶或配給物資的禁足措施,因為實際上澳門的社會環境難以做到。

控疫策略應共存清零下期再談

筆者也在此呼籲,在抗疫嚴峻的時刻,大家也要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也只有真正減少人員流動,才能避免政府要再實行更嚴格的禁足措施,避免衍生更多的社會問題和矛盾。最後大家也要不忘留意身邊的人或鄰居,當中若有需要幫忙的弱勢,也記緊要主動作出協助,共同渡過今次疫情難關。至於很多讀者關心的共存清零等問題,下期再談!

□ 立法議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