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重複開挖嚴重 協調機制失效 掘路工程再增 澳門大塞車威脅升級︳2021-02-24 東週刊

 春節假期過去,澳門市民重新投入正常返工返學的同時,再次面對大量道路工程所引發的出行影響。根據統計,去年澳門道路重複開挖的個案,較一九年增加兩成以上,以至經常塞車。

踏入二一年,多項涉及主幹道的道路工程上馬,總工程數量較去年再多兩成,構成更大塞車威脅。有見及此,當局承諾推出連串措施疏導,包括盡量避免繁忙時段進行道路工程、爭取如期甚至提早完工等;長遠計劃制訂行政法規,禁止道路工程在完成後三年內重複開挖。

不過,有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接受本刊訪問時坦言,在連串疏導措施之中部分早已引入,「要得一早得咗」;他批評負責協調各部門的道路工程協調小組機制失效,建議當局要在相關問題上作出大手術,包括成立有專責權和前瞻性的部門,統籌全澳道路工程,以及善用現有的巴士和校巴資源,減低家長開車接送子女等,才有機會根治問題。

對澳門居民來說,掘路不斷是永遠的迷思。馬路「挖到開花」、工程曠日持久;好不容易捱過塞車、噪音等滋擾,以為有好日子過,但同一路段完工未幾又再挖,令人莫名其妙。

一七年,審計署發表《道路工程的協調管理》,直指當局監督道路工程進度和執行情況出現多種亂象,更點名批評道路工程協調小組。該小組○九年成立,由交通事務局出面協調工務局、運建辦及民政總署(現易名市政署)等相關部門,爭取「一次掘路、集體施工」,減少擾民;不過馬路被開挖的次數卻有增無減,去年升幅又超過兩成,令人質疑部門協調成效。

因應今年基建投資加碼,當局公布道路工程會再加兩成,範圍更涉及主幹道,外界憂慮居民面臨塞車的威脅更大;其中位於澳門半島的慕拉士大馬路下水道工程,上月動工後每逢傍晚便拖累區內嚴重塞車;第二階段工程剛剛展開,預計封路、掘路將延續到今年六月。

氹仔情況更糟,毗鄰中高尚住宅區的基馬拉斯空中走廊,一八年十一月動工至今,經歷兩年多仍未完工,除了對周邊居民帶來長期不便和滋擾,駕駛者亦對道路網改完又改無所適從。工程原定今年四月完工,但日前又宣布加碼四十個工作天。

擬設提前完工獎勵

而在空中走廊地盤不遠處、奧林匹克游泳館對開打造的行車天橋和道路網重整,一八年開工至今已超過一千個工作天;為配合工程,當局今年實施臨時交通管制,行車路線大兜亂,司機紛紛停在紅綠燈或路牌前思索行車路,管制措施預期又要半年。

當局稱,將會盡量避開交通繁忙時間才進行道路工程,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亦表示會做好監管,嚴格控制工期,考慮引入提前完工有獎、工期遲一日罰一日兼增加罰則等建議。

長遠而言,張永春指政府會做好規劃,收集公共部門及公用事業的挖路申請,統一協調審批;如非緊急情況,同一地區施工後三年內不得重複開挖。

然而當局的承諾,仍未能給予各界充足信心。市政諮詢委會、議政團體「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直言,部分改善措施當局早已引用,「這些招數,要得一早得咗」。

他指出,現時針對道路重複開挖,雖然有限制,但同時又有豁免空間和灰色地帶,「例如交通局進行改善道路工程,可以豁免申請;以啟動緊急工程的名義開工,亦可避過限制。所以就算日後實施三年不准重複開挖的禁令,但若果太多名目、太多例外的話,等同無效。」

統一處理掘路規劃

林認為道路工程前瞻性不足,才是導致重複開掘的主因,「以東方明珠區為例,早就知道上址會是港珠澳大橋口岸通往市區必經要道,但又無提早起橋,到如今勁塞車才準備起橋,豈能不塞上加塞?又例如新填海區,現在並無樓宇,理應是鋪設地下管道的最佳時機,但現實是上址已準備打樁起樓,地下管道難道要等將來起好樓才封路掘地建設?」

他續說,不少居民都認為澳門掘路工程欠缺效率和監管,「較常見是承辦商迅速將道路掘開後,街坊日日路過經常見不到工人開工,但到最後又話做唔切,申請延長工時,市民好難唔火滾。」

林宇滔認為,這些問題需要動大手術才能解決,他形容現存的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只是形式上協調,無人負責前期規劃和統籌,「去到各部門申請掘路時才盡量協調,已經太遲」。他認為必須成立一個具前瞻性、有權力的專責部門,統一處理掘路規劃。至於工程效率問題,亦可以參考周邊地區,引入科學監管解決。

掘路工程持續增加,令本身已經夠擠逼的濠江路面,面臨更嚴峻塞車威脅。林宇滔指出,現有公交資源仍未充分善用,當局應考慮將巴士和學校校巴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令市民減少駕駛出行,為路面減壓。

「以去關閘的巴士線為例,放工時間好多時第一個站已經坐滿,個個都係去關閘,好少人落車;其他乘客在之後的站頭根本上不到車,但巴士仍要繼續遊走市區街道,十分無謂;當局應該敦促巴士公司增設『點對點直線巴』,早上由關閘直去旺區,放工時間由旺區直去關閘,既能方便乘客,亦能減少路面車輛。」

家長駕車接送子女返學,在澳門十分普遍。林宇滔解釋,校巴座位求過於供,學生往往要抽籤才能乘坐,但就算抽中,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由於擔心塞車令學生遲到,亦要提早約一個半小時上校車,十分辛苦,逼使家長開車接送。

林認為,若果給予校巴一些方便,例如可以像巴士般行駛舊大橋及巴士專道,以及提供更多校巴,自然能減低家長開車意欲,令到因掘路工程承受極大壓力的路面,得到紓緩作用。

工地有直播全民可監工

澳門掘路工程被指欠缺效率,懷疑出現怠工現象,有意見促請當局參考毗鄰城市的監管模式。在台灣,不少公共工程都會在地盤擺放攝像鏡頭,直播上網,任何人都可以登入瀏覽。

雖然並非所有市民對這些直播有興趣,幫人免費做監工,但統計顯示承建商及地盤工人,往往因為擺了鏡頭,都會自律地執正來做,對促進工程效率有幫助。

至於在內地,以科技手段提高工程監管,技術更加成熟,包括引用人面識別,辨識地盤工人的出勤及工作情況。部分危險性較高的深層挖掘工作,會有自動化監測和預警,以防發生重大事故和傷亡。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