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BoBo生前困獸舍 居民冀死後“放生”林宇滔:模型影片保留回憶 2018年11月22日 | 澳聞

BoBo生前困獸舍 居民冀死後“放生”
林宇滔:模型影片保留回憶   

  黑熊“BoBo”前日“壽終正寢”,享年卅五歲,民署欲透過製作標本留下BoBo,卻引起不少疼惜BoBo的居民反對。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有感大家都站在尊重動物的角度。居民已視BoBo為朋友,製成標本會產生情感上的衝突。冀民署走出傳統思維,改以模型、影片等方式保存BoBo的點點回憶。
思考動物本身權益
  網上反對將BoBo遺體製成標本的聲音衆多,指BoBo生前被困獸舍,希望牠死後能獲“放生”,好好安息。林宇滔認為這體現公衆對動物、自然保育意識增強,人們思考動物本身權益,在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亦引發道德爭議。
  他指當年幼小的BoBo獲有心人送贈當時的市政廳,住進二龍喉,這在當時是對牠最好的安排。近年BoBo年紀大,民署投放了很多資源在BoBo身上,社會對牠的關注亦提高。走過三十多年,澳門人與BoBo之間的情感已超越普通動物,視牠為朋友。
簡約方式處理遺體
  回顧歷史,二○○○年一條鯨魚在澳門擱淺死亡、一四年大熊貓“心心”過身,其遺骨皆被製成標本。他有感民署對BoBo同是基於善意,並視以標本紀念為對動物死後的最高榮譽。然而這與現代觀念衝突,公衆感不能令BoBo安息。當局亦應考慮製作標本需付出的人力物力,保存是否困難?是否有適合的場所展示?
  他冀民署走出傳統思維,以最簡約的方式處理BoBo遺體,改為透過模型、影片等的方式,為下一代人留下“BoBo”走過卅五年的回憶。藉此事件,亦可喚醒政府重新思考動物園定位,以及動物保育政策,既要教育下一代如何認識大自然及動物,且要尊重牠們的生活特點及環境,傳達與自然界和平共處的訊息。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