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燃氣設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燃氣設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論壇講者責政府一直漠視機電設備管理 爐具安全標準須立法規管 2018年7月9日|市民日報

論壇講者責政府一直漠視機電設備管理 

爐具安全標準須立法規管   

【本報訊】自2011年國際中心大爆炸到今次百利新邨爆炸事件,7年間平均每間食肆只被巡查1次,市民批評巡查力度不足。其中,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批評事件再次凸顯政府一直對機電工程設備管理視而不見,由燃氣爐具到升降機、大型娛樂場設施沒有安全標準和監管,促請政府盡快立法監管機電設施安全,包括參考香港立法規定爐具需要經審核合乎安全標準方可售賣和使用,以及強制爐具和喉管須定期檢查和更換等。

香港強制監管食肆爐具設計安裝
澳廣視電視台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邀請民署行政執照處代處長楊嘉銘、消防燃料安全廳代廳長林俊生、機電工程師學會副會長程江東、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北區社區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梁彥邦出席,共同探討燃氣安全問題。

林宇滔批評說,無論從2011年國際中心大爆炸到今次的百利新邨爆炸事件,導致意外並非石油氣本身,而是使用時管喉的接駁,以及爐具問題,同時亦再次凸顯現時本澳對機電設施沒有監管。他指出:澳門對爐具只有簡單的產品要求,並沒有監管標準,但香港早在2003年便規定所有燃氣爐具必須在機電工程署獲得許可方可以售賣,2005年起限制只有機電工程署認可的喉管才能在香港使用,並明確相關喉管不能超過2米長,香港已發覺高風險的爐具需要規管,對食肆的爐具,香港則由設計到安裝、定期抽查等均強制要求註冊承建商或專家監管,從實際操作上,絕對值得澳門參考。

他又提到,本澳升降機、大型娛樂設施、纜車、摩天輪同樣沒有恆常監管,一個發達城市不可能不面對機電設施監管問題。民署和消防局對食肆的監管只是被動式巡查,從數字上看,目前本澳約有2300間食肆,由2011年到2018年當局共巡查2300多次,其實7年來平均計每間食肆只被巡查1次,巡查力度是否足夠成疑!此外,還有1200多家外賣店同樣會使用燃氣爐具,但現時政府對外賣食肆沒有任何發牌監管措施,只能透過民署食安中心關注外賣店的食安問題。

倡設立死因庭查明死亡事故成因
林宇滔指出:今次爆炸意外造成人命傷亡,建議澳門設立類似香港的死因庭機制,每當發生死亡意外,針對死亡事故的成因展開完整深入調查,製作報告,推動法律修訂和完善,避免意外再次發生。

程江東亦反映,現時法規主要規管施工和設計,缺乏對燃氣使用的監管,希望政府盡快推出相關燃氣使用安全和爐具安全的法律,包括爐具需要經審核合乎安全標準方可售賣和使用,以及強制爐具和喉管須定期檢查和更換等。過去很多意外的發生都涉及爐具使用問題,不安全的使用危害更大,呼籲市民要定期檢查爐具和更換喉管。

梁彥邦促請當局制訂統一燃氣設備安全標準和規管認證技工,加強巡查和深化宣傳。
林俊生表示,按現行法律,每個住宅單位不能儲放313.5公斤滿或空的石油氣,每個商業單位則不能儲存413.5公斤空或滿的石油氣,存放應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不能長時間被日照,應遠離火源和易燃物品。爐具方面要到有信譽的供應商購買,安裝亦應找專業師傅,使用時要參考有關爐具使用說明書,日常要做好保養、清潔,喉管每12個月便要找專業人員檢查。在百利新邨爆炸事故發生後,消防即時聯絡相關部門,加強對食肆聯合巡查,希望提高居民對燃氣使用的安全意識。

申請飲食牌照對防火安全有要求
楊嘉銘則強調,飲食場所由牌照申請到正式營運,當局對其燃氣安全都有所規範。他舉例:在申請飲食牌照時,已對申請場所防火安全設計有一定要求,申請人需提交燃氣設計圖則,交由工務局和消防審查有關設計是否安全,到申請人完成施工後,相關部門便會實地對場所進行收則巡查,確保場所符合消防條例方允許經營。當局對場所保持良好的管理。


楊嘉銘表示,發生意外的店鋪在今年5月巡查時沒有發現防火安全違規行為,食肆違規行為主要有環境衛生、食品安全、防火安全、建築上的違規等,其中防火安全方面的違規行為只佔每年巡查個案的10%,情況並不嚴重。未來當局會針對食肆及其代理人舉辦防火安全講座,加派人手巡查食肆燃氣安全。他並建議食肆加裝燃氣泄漏探測裝置,加強食肆安全。他又透露,路環兩幅土地將用作燃料臨時儲存倉,工務局正就相關規劃條件圖草案進行公開諮詢。

消防擬要求食肆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 2018年7月9日|正報

消防擬要求食肆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   

【本報訊】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探討燃氣安全,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建議除爐具,燃氣喉管都需要有一套安全規格。消防局燃料安全廳代廳長林俊生表示,未來或會要求食肆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加強監測有否燃氣情況。

百利新邨食店懷疑氣體泄漏造成傷亡的爆炸案,再度引起社會對燃氣安全的關注。論壇上有市民提出,應否檢討目前可存放量,也有不少意見建議,政府未來再加大對燃氣安全的宣傳,包括針對食肆、飲食從業員宣傳燃氣安全。

林俊生表示,部份燃氣意見原因是設備及喉管,與存放量無關,可能工作人員太忙而忽略檢查。他又指,未來或會要求食肆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同時會在聯合巡查中加強對食肆宣傳。民署行政執照處代處長楊嘉銘稱,五月對該食肆巡查時,防火安全合格。又指,每年涉及防火安全違規個案約佔總違規個案一成,未有趨向嚴重趨勢。

有出席論壇市民建議,燃氣供應商及喉管設備供應商有責任提醒用戶到期檢查或更換設備,建議強制供應商定期為客戶檢查和保養燃氣爐具。

林宇滔指出,香港對爐具和喉管,由設備至安裝都需要政府認證和受到監管,建議澳門仿效。北區社諮委委員梁彥邦也指出,部分市民北上買石油氣爐,但內地部分石油氣爐存在安全隱患,例如熄火安全裝置實際上不能操作,以及部分石排灣公屋群居民不知道,其家居不能安裝石油氣,而是需要按中央喉管要求,安裝天然氣。他建議,未來加強宣傳。


機電工程師學會副會長程江東指,現行法律只針對安裝,缺乏監管使用和保養,也希望在使用上作出監管。

論壇探討加強燃氣安全 倡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 2018年7月9日|濠江日報

論壇探討加強燃氣安全 倡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

【特訊】澳門論壇昨日圍繞由百利新邨食店爆炸案引申的燃氣安全問題,有社會聲音希望政府立法,強制氣體供應商定期為客戶檢查和保養燃氣爐具,有出席論壇的團體代表認為可行。但亦有意見認為首要提升市民對燃氣使用安全的意識,消防更透露,未來或會考慮要求食肆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

黑沙環百利新邨食店早前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一死六傷,當局初步懷疑是有煮食器具在更換石油氣後出現氣體洩漏引致;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存放和使用燃氣上的指引,以及市民在日常使用燃氣時的安全意識。澳門論壇昨日圍繞有關事件展開討論,有坊間意見認為,應該按照食店的空間大小和通風環境,決定存放石油氣罐的數量以及存放條件;亦有市民建議政府盡早立法,強制氣體供應商定期為客戶檢查和保養燃氣爐具。

出席昨日論壇的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建議參考香港做法,無論家用或商用爐具和喉管,由設備至安裝過程均應得到政府的認證。而機電工程師學會副會長程江東認為,本澳有不少法例監管燃氣網絡設計和施工,但缺乏監管使用和保養,因此冀政府盡早立法。

有意見認為,政府其實應加強對環境衛生乃至防火安全的檢查,同時市民的安全防範意識亦有必要提高。民署行政執照處代處長楊嘉銘表示,一直有為飲食業界宣傳環境衛生和防火安全,未來會持續加強推廣。與會的消防局燃料安全廳代廳長林俊生則表示,未來或會要求食肆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加強燃氣安全。他又指,石油氣等燃氣本身已增加加臭劑,方便居民透過嗅覺去察覺石油氣的洩漏,但食肆廚房烹調食物的香味或掩蓋石油氣味道,尤其輕微洩漏更不易察覺,故未來會建議食肆加裝燃氣洩漏探測器,並附有聲響警報,即檢測到可燃氣體洩露後會發出聲響,提醒居民要檢查石油氣或喉管使用情況藉此防患未燃。林俊生又建議居民選用附有熄火安全裝置的爐具,即當風力或滾湯弄熄爐火時,燃氣會自動關閉,而不會繼續外洩。並會與石油業界加強溝通,冀業界與用戶之間關於爐具喉管的維修保養方面能做得更好。


對於有居民反映,青洲及黑沙環中途倉,各有數以百計的石油氣,是社區炸彈,問政府何時搬遷。林俊生表示,工務局已規劃路環兩幅土地做燃氣臨時儲存倉,相關的規劃條件圖正進行公示,待城規會完成審議後續跟進設計招標工作。

燃氣洩漏濃度超標自動發聲響警報 消防倡食肆裝探測器 2018年7月9日|澳門日報

燃氣洩漏濃度超標自動發聲響警報 消防倡食肆裝探測器   

【本報消息】百利新邨食店疑因石油氣外洩,導致爆炸事故,一死六傷。澳門論壇昨探討燃氣安全問題。消防局透露,未來或要求食肆加裝附有聲響警報的燃氣洩漏探測器,當檢測出氣體濃度超標時會自動發出聲響,提醒居民注意設施安全,防患未燃

燃氣設施無規範
論壇昨上午十一時在綜藝二館演播室舉行,消防局燃料安全廳代廳長林俊生,民署行政執照處代處長楊嘉銘,機電工程師學會副會長程江東,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梁彥邦及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等應邀出席,與居民共同探討燃氣安全問題。

林宇滔認為,氣爆事故或與燃氣設施(爐具或喉管)使用不當或老化有關。香港十多年前已要求燃氣設施需獲官方許可,並貼有特定標誌後,方能銷售及使用。商用燃氣設施由安裝至維修保養,均有詳細規範,並要求由註冊供應商或專業人士負責。反觀澳門,至今未有任何正式規範,僅有簡單的產品安全要求,情況堪憂。

巡查不足缺監管
他指出,澳門約有二千三百家食肆,政府過往七年多累計巡查二千三百多次,即平均每家食肆七年多只巡查一次,認為巡查力度未足夠,有待加強。另約有一千二百家外賣食肆,同樣有使用燃氣爐具,迄今未有直接的發牌或監管部門,更值得政府高度關注。他並提及,澳門每年均有數十宗熱水爐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雖然目前已禁止銷售無煙道式熱火爐,但仍有不少舊樓或外僱使用該類熱水爐,政府如何處理?建議政府考慮建立死因庭的調查機制,針對死亡事故作深入調查,並提交報告,要求政府部門改善及落實。是次氣爆事故再次凸顯本澳機電燃氣設施監管的空白,認為政府不能再熟視無睹,必須面對問題及盡快立法。

制供應商定檢
程江東認為,本澳有不少法例監管燃氣網絡設計和施工,但較少規範燃氣設施的使用、保養至定期更換方面,希望政府早日立法規管。梁彥邦則建議政府要加強巡查,深化宣傳燃氣安全知識,及早日制訂燃氣設備安全標準的法律,並規管技工持證上崗。有發言的居民建議,政府強制要求石油氣供應商定期檢查家用燃氣設施及喉管,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亦有居民反映,青洲及黑沙環中途倉各有數以百計的石油氣,是社區炸彈,問政府何時搬遷。

林俊生表示,石油氣等燃氣本身已增加臭劑,方便居民透過嗅覺識別石油氣洩漏,但食店烹煮食物的香味或掩蓋石油氣味道,尤其輕微洩漏更不易察覺,故未來或要求食肆加裝燃氣洩漏探測器,並附有聲響警報,提醒居民及早檢查燃氣設施情況,防患未燃

選用附熄火爐具
他建議居民選用附有熄火安全裝置的爐具,當風力或滾湯弄熄爐火時,燃氣會自動關閉,不會繼續外洩。並會與供應商加強溝通,加強對用戶燃氣設施的檢查及保養。至於中途倉問題,工務局已規劃路環兩幅土地做危險品臨時儲存倉,待城規會完成審議後會續跟進設計招標工作。


楊嘉銘表示,民署及消防由一一年起已加強聯合巡查,未來會續加強巡查力度,亦會繼續舉行針對飲食業界的專題講座,及加強對民間的宣傳,提高居民安全使用燃氣的意識。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