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共存」成敗在於疫苗接種 增長幼比率是關鍵|2022-02-11

    香港疫情近期急劇惡化,前日更錄得逾1,153個本地個案,創當地五波新冠疫情單日確診新高,有專家估計,按感染到確診需時平均七天計算,由於新的限制措施昨日才出台,就算措施有效,未來七日確診數仍會高企,甚或升至每日2000至5000宗,甚至有研究估計今波疫情將感染廿五萬港人,更重要是,香港已出現檢測量超負荷、隔離設施不足、急症室迫爆、病徵輕微的確診者需要在家隔離等醫療系統超負荷的現象,值得留意,香港第四波疫情要5個月才紓緩,由於第五波Omicron病毒由空氣傳播,傳播力更強,疫情持續時間預計將更長。

「共存、清零」僅為抗疫不同階段

    針對香港疫情處理失控邊緣,當地一直有不少關於與病毒「共存」和「清零」的討論,但有關議論都只是口號式,大部分都未有分析實質數據。筆者或者在此先指出,「共存」和「清零」並非完全對立概念,相反只是對抗新冠疫情不同階段的策略,簡單要求「共存」和「清零」,疫情都不會自然就結束。

    內地與澳門疫情期間,絕大部分時間都保持通關,先決的條件就是兩地實行聯防聯控的「清零」防疫策略,澳門目前每日常規核酸檢測能力已逾三萬個,在全民檢測期間的檢測能力更可提升至每日三十萬個。但翻查資料,人口是澳門十倍以上的香港,目前每日常規核檢量僅十萬個,就算近日因應疫情已在馬鞍山體育館加設火眼實驗室,常規核檢能力亦只增加至每日三十萬個(當然緊急時間可以作混檢),故檢測能力有限,一直是香港控制疫情爆發的短板,這也是香港政府一直提出要「動態清零」,但卻一直不作全民核檢,而要採取污水檢測、圍封屋苑,又或向市民派發快速自測套裝等迂迴抗疫策略的重要原因。香港在今日的檢測能力下,所謂的「動態清零」其實也僅是口號一個。

    另外,有不少輿論以為 Omicron 沒有多大殺傷力,不用擔心。但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筆者必須指出,世上走與Omicron「共存」策略的國家地區,其對疫情影響有天淵之別,疫苗接種率低的地方,Omicron的殺傷力雖然較之前的新冠病毒較弱,但由於其傳染力強,感染人數更高,故其重症病例同樣能夠癱瘓醫療系統。以美國為例,單是一月因新冠死亡的人數由最初每日千三宗,增至月尾的二千五百宗,美國單是一月死於新冠的人數就逾六萬人,死亡級別絕對不是「流感」。

疫苗接種率是「共存」成敗關鍵

    根據現時各地情況,只有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地區,「共存」策略才能「成功」,新加坡一月死於新冠的人數每日平均僅為0.87人,而且沒有增加趨勢。但前提是新加坡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比例高達84%(完成第三針55%);美國兩劑接種率僅64%(完成第三針27%)。歐洲各國目前亦採取與疫共存的策略且較為成功,兩劑接種率英國為72%(完成第三針56%)、法國為76%(完成第三針48%)、德國為74%(完成第三針53%),兩針接種率較美國高約一成,第三針接種率更高一倍。

    事實說明,疫苗接種率的高低是「共存」策略能否成功的關鍵。香港目前3至11歲的接種率約為5.08%,12至19歲約86.61%,20至29歲約85.16%,30至39歲約86.69%,40至49歲約93.22%,50至59歲約88.28%,60至69歲約77.16%,70至79歲約63.1%,80歲或以上約34.21%。

    澳門的疫苗接種率(截至2月4日)3至11歲兒童接種率為5%,12至19歲約69.4%,20至60歲接種率超過90%,60至69歲為63.4%,70至79歲為44.3%,80歲或以上約17%。數字上,本澳的接種率並不低,但不說不知,此統計的標準打一劑就納入計算。

澳接種率較歐美低長者更低

    單看上述數字,港澳的接種率似乎不低,但不說不知,上述接種率是以最少接種一劑計,不能直接同歐美新加坡接種率比較。實際上,截至執筆當天,香港接種一劑為81.3%;接種兩劑為73%;(未找到接種三劑比例);澳門接種一劑為74.85%;接種兩劑為58.62%;接種三劑為11.68%。香港接種率明顯低於新加坡,與歐洲相若,但值得留意歐洲因為一直沒有採取「清零」策略,在疫苗推出之初,多國均首先向高危的長者群體提供疫苗注射,故歐洲多國長者的疫苗注射率均較高。

    但對於新冠疫情防控以「清零」為主、且疫情較歐洲較好的港澳,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年齡群組都是中壯年風險較低的組別,長者等高危群組的接種率反而最低,故若出現疫情,其對醫療系統的衝擊定遠較歐美更為嚴重,故如何盡快提升長者接種率是香港目前的要務。

筆者必須指出,澳門兩劑疫苗接種率不到六成,較美國更低、六十歲組別的接種率僅得63.4%,七十歲組別為44.3%,80歲以上更只得17%,倘若本澳出現疫情,不單會有大量老人家要面對重症及死亡風險,也會令本澳醫療體系出現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疫苗接種率高Omicron或成終結疫情契機

    筆者已多次在本專欄指出,由於新冠病毒不斷變種,疫苗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已經大減,故難以通過疫苗產生群體免疫屏障。但事實和數據證明,已接種疫苗人士的重症和死亡率確實大減(死亡率相差十倍),故面對新冠病毒,接種疫苗才是能有效保護自己的唯一辦法。

    再者Omicron致重症及死亡率的比率確實已明顯降低,加上其傳染力極強,與新冠病毒「共存」似乎也是唯一的出路,甚至為終結新冠疫情提供契機。但一個地區在實施「共存」的前提是疫苗接種率、尤其是長者、慢性病患者的高危群組接種率足夠高,我們才能在醫療系統不被癱瘓的情況下,慢慢實現與新冠病毒「共存」。

    我們必須承認,香港目前的醫療系統已在崩潰邊緣,整體疫苗、尤其長者疫苗接種率均較香港更低的澳門,倘若出現疫情,對醫療系統的衝擊必然更大,特區政府如何能有效向社會大眾講清楚科學數據,說服市民為家中長幼自願注射疫苗,不單考驗特區政府的智慧和能力,更是澳門能否與內地香港一同順利由「清零」過渡到「共存」,真正成功結束新冠疫情的最後一道關卡。


□ 立法議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