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林宇滔:公屋需求報告參考基數短不能準確預測 應訂總體房屋政策保穩定供應 2017年10月15日|市民日報

林宇滔:公屋需求報告參考基數短不能準確預測 應訂總體房屋政策保穩定供應

【本報訊】房屋局日前公布公屋需求研究報告,指現時規劃中的公屋及在建的短中期可供應單位數量,足以應付未來10年公屋需求。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報告參考基數太短,不能預測出準確的需求,不過報告卻明確告訴大家2021年前政府都沒有經屋單位讓居民申請。由於沒有經屋供應,令居民恐慌性需求增加,私樓只會更熾熱,從而刺激居民更多公屋需求。下一步政府應制訂包括公屋和私樓在內的總體房屋政策,保持房屋有穩定的供應,研究並推出措施遏止炒賣、囤積,才能遏抑居民恐慌性需求。

公屋需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至2021年,公屋總需求31,247戶,現時規劃中的公屋及在建的短中期可供應單位數量,中長期公屋潛在供應量共49,873個,較2026年預測所需的36,592個單位多約三成六,即使以預測需求上限42,401個單位計算,仍多約一成八,足以應付未來10年公屋需求。

應從回歸後數據作為參考研究林宇滔直言不認同報告結論,報告從未來人口、樓宇供應等預測居民對公共房屋需求,但所採用的參考年份數據相對較短,只是從2011年和2016年兩份人口普查和人口統計資料作出推論和預測結果,參考基數太短,要作為較為準確的預測,應從回歸後數據作為參考,從不同經濟情況進行研究。為此,他並不覺得該份報告能推論出較為合理的人口情況、住戶數目、屋住需求,但唯一準確的是,報告明確地告訴大家,2021年前政府都沒有經屋單位讓居民申請,叫大家「死心」。

他解釋,在短中期公屋供應中,報告中指目前在建中的公共房屋合共可提供4736個單位,其中社會房屋單位1278個,經濟房屋單位3458個,以上公共房屋的短中期供應量約9273個單位,然而在建中的青洲坊大廈、青濤大廈、日暉大廈、快盈大廈等經屋項目,其實早已進行了分配。其他的「潛在供應」則只是假設,「畫餅充飢」。由於沒有經屋供應,造成居民恐慌性需求增加,私人樓價繼續高企不下,從而刺激更多公屋需求。

促遏炒賣囤積令樓市健康發展公屋需求報告同時預測未來私人樓宇潛在供應量,加上公屋供應量,報告預測至2026年,本澳可能有相當的住宅單位空置。林宇滔表示,事實上,至201612月底為止,全澳合共有21.9萬個住宅單位,當中有12,497個空置住宅單位,反映澳門仍然存在「有人無屋住,有屋無人住」情況。房屋政策應保持房屋有穩定的供應,令大家不會出現恐慌性需求,另一方面要遏止炒賣、囤積,兩方面着手才能令樓市健康發展。

林宇滔續說,在890年代,澳門平均每年新建樓宇單位有7000多個,但回歸後至2016年底,平均每年新建單位不到2000個,新建住宅單位數目大幅減少,反映房屋供應不穩,現在政府研究了公屋需求,下一步政府應制訂一個包括公屋和私樓在內的總體房屋政策,制訂未來10年短、中、長期房屋供應,回應市民住需求,同時要遏止炒賣囤積,包括租務法的修改、研究類進式的房屋房屋稅、空置稅、增值稅等,才能遏抑居民恐慌性需求。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