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林宇滔:政策含糊走數 2017年11月18日|澳門日報

林宇滔:政策含糊走數

【本報消息】除專家學者外,坊間普遍認為來年施政報告毫無驚喜,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亦有同感。他指出,公屋、基建承諾走數天鴿問責仍一直拖延,社會難以收貨。
多項承諾未能兌現特首崔世安的倒數第二份施政報告,不但無新意,更是壞消息連連。林宇滔指出,原以為兩屆政府的承諾可於二○一九年兌現,惟公屋量跳票、A區公屋建設時間未知、曾預期二○一九年完工的澳氹第四通道未有動工時間,今年四月政府說短期內就松山行人隧道工程招標,報告僅得根據環評結果開展後續工作的描述,到底何時才興建呢?令人失望。

不滿房屋交通行政他稱,社會對政府施政的不滿,來自於房屋、交通、行政效率三大問題。對於天鴿風災,社會期望可一視同仁地高官問責,並冀有實質成果,然而政府“hea,僅指來年檢討高官問責機制,然而關鍵是有關機制從沒被執行,剩係檢討唔執行有一百個機制都無用。林宇滔表示,尊重要行相關調查程序,但據推算,於八月下旬申請退休的前氣象局長馮瑞權,本月內便會符合九十日前提出退休的通則規定。由行政長官於九月上旬批示成立的 · 二三風災專案調查委員會,本應四十五天內便要完成調查並提交報告,理應上月已完成交貨,特首日前又指仍在翻譯。林宇滔質疑政府是否有意放生馮瑞權?咁嘅事攞翻譯嚟推搪?全世界都應該翻譯呢份報告先啦?他強調並非針對馮瑞權,而是相關官員的責任都應交代清楚,而非無限拖延。

在房策方面,政府遲遲不打擊樓市,公屋承諾又縮水,對於五十七幅已宣告失效的閒置地,又稱大部分在司法程序。那麼其餘小部分已收回的土地又如何?能否先做規劃。他主張,政府有信心可收回的,也要先做規劃,而非後知後覺、浪費時間。

優生多育配套跟上政府以優生多育為由,將出生津貼增至最多一萬。林宇滔贊成應減輕新生兒父母的壓力,惟近年每年六、七千名的新生嬰兒數量,已是回歸後的出生高峰,不認同以鼓勵生育為出發點,我哋呢批人都好努力口架啦喎,已生盡口架啦喎,仲鼓勵啊?然而孕婦產檢、產房數量、托額等資源均相當緊張,政府在這些方面,有沒有根本性措施為新生兒父母減壓?


對於不少家長來說,接送子女上下學是一大難題,若以私交接送亦會衍生道路壓力。然而可一次過接載大量學童的校巴服務卻經營困難,教青局咩都資助,就係唔資助校巴,由於校巴沒被列為公交,以至不能行駛公交專道,主張交通局、教青局應當聯手解決,才能真正為各父母分憂。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