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全球暖化對澳門的影響已越來越烈,根據研究,一九七零年開始,本澳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4.2毫米,即過去五十年澳門海平面上升了廿一厘米。全球暖化亦令颱風速度更快、引起的風暴潮更高。經歷天鴿一役後,每年風季低窪地區的市民商戶都深受風暴潮侵襲的陰霾影響,就算特區政府今日拍板動工興建擋潮閘,低窪地區商戶、居民仍要擔心害怕多數年等待擋潮閘建成!如果政府堅持認為擋潮閘不合適,負責任的態度應拿出具體的改善方案,而非不斷研究、仿真,令低窪地區居民每到風季及打颱風時,要為風暴潮擔驚受怕!
林宇滔 Ron--土生土長的澳門仔,從事傳媒及社會前線工作十多年,一直處理各種民生問題、個案和就政策制定提出意見,監督政府施政,了解社會不同行業和各階層的問題,冀望通過溝通對話,尋找務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新出路,讓澳門變得更好!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無視低窪區市民商戶年年擔驚受怕 擋潮閘研究仿真無限輪迴政府耍賴︳2021-04-16 宇論滔滔 林宇滔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TDM新九條低級紅添煩亂應問責 政府有自信接受傳媒監督方能善治︳2021-04-09 宇論滔滔 林宇滔
近日有傳媒報道指,澳廣視(TDM)執委會向其葡文新聞部發出九條規定(下簡稱:「新九條」),其中包括傳播和促進愛國主義、愛國愛澳精神;以及TDM員工「不會散佈違反中央政府政治和特區採取的措施的信息或意見」等;若不接受或被合理解僱,事件至今已有至少6名TDM葡文記者請辭。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傳新協:消費優化計劃宜盡快推出︳2021-04-06 澳門日報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因為操作複雜、未回應社會的普惠性訴求,當局允再優化,由消費立減、設啟動金,再循消費卡方向優化。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消費立減和設啟動金已向前行了一步,當有了優化方案應盡快推出,"唔係一講就縮,唔知拖到幾時"。對失業、就業不足人士亦要有針對性措施。
林宇滔表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最初構想純粹從商業角度,將利益最大化,拉動消費,惟操作複雜,亦與坊間普惠性援助的訴求有很大距離,太過"離地",以致引起坊間強烈反彈。
採立減啟動金可行
優惠計劃因而調整,政府最新指聽到的意見是居民較傾向使用消費卡模式,將循此方向優化。林宇滔指出,第一期消費卡至去年六月十五日的消費數據,帶動的乘數效應約一點一七倍,即政府出一百元,才帶動一百一十七元的消費。採取消費立減方式已算簡單,有消費拉動性,亦為大家所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啟動金也與消費卡內容相差無幾,回應了普惠訴求,已向前行了一步。
推行簡單公平政策
至於金額多少視乎政府的財政衡量及力度,如果太遠離社會期望,社會自然會有下一期訴求,但先行一步,"好過收埋唔出",最重要一步一步穩步向前行,"唔係一講就縮,縮完又唔知拖到幾時,我諗呢個唔係一件好事"。
政府應當汲取今次教訓,推出任何公共政策時,簡單、明晰、公平是基本的原則,政府政策最重要是要讓公眾公平簡單使用,而非絞盡腦汁將利益最大化。這樣的政策只在商業上可行,在公共政策上不可行。
實際行動援助失業
更重要的是,對失業、就業不足人士要有針對性措施。他指出,報讀帶津培訓遠不足夠回應基層、就業不足人士的壓力,需要有實際行動,包括招聘會、對大博企減外僱額。政府工程或外判服務,包括建築項目、外判清潔保安、園林綠化等一系列,要真正優先聘用本地工人,由跨部門協調將公共行政恆常需要外判採購服務的工種,留給本地人做。
中小企方面,既然現時政府的借貸可以延期歸還,"只還息不還本",去年政府為中小企推出的"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也應考慮到疫情比想像中長,允許延長向銀行的還款期。
推動資歷架構認證
他還建議,要令中小企有更穩定的市場,市場、就業的多元,長遠要資歷架構認證,讓有上進心的本地人能夠選擇不同行業穩步向上流動。香港建築業有年輕人入行,除了基本上無外僱,還因為有資歷架構認證,不同的工種有不同的牌照,人工調整都有清晰數據可跟從。
"澳門過去經歷幾次的建築高峰都無去做(資歷架構認證),現在環境差當然難做,但是否任由行業無新人進入?長期依靠外勞的行業本身不穩定,值得政府關注。"他稱,餐飲、金融、科技同樣需要有計劃培訓本地人,以及勞資官三方的認證。政府每幾年有持續進修發展,但不涉及資歷架構認證,無助提升本地人專業發展,造成浪費。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公共工程超時超支須改善 拖延不招不判社會受損害︳2021-04-02 宇論滔滔 訊報
日前的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有議員質詢政府公共工程超支延時的檢討改進機制等,但卻反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質疑,議員為何仍要「煩我」追問超時超支問題,認為對運輸工務範疇十分不公平,又稱議員有責任向市民澄清政府有進步。他重申現時本澳大型公共工程超支超時情況已有很大改善,超支方面能控制在 5%以下,結果引來議員:「問多兩句都咁惡?」的反諷。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扶助受困行業增加支付方式論壇講者建言電子消費優惠︳2021-04-01 澳門日報
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匯賢社承辦的"民眾講壇"昨日下午三時在民眾建澳黑沙環會址禮堂舉行,立法議員宋碧琪、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及民眾建澳理事長李良汪任嘉賓,以"電子消費怨聲多如何優化貼民意?"為題,探討電子消費問題。
宋碧琪表示,疫情結束時間超出社會各界預期,現時不少家庭生活拮据,亦有不少居民處於失業或放無薪假狀態。因此當局今次推出電子消費計劃,以"先消費後優惠"的方式引起大部分居民強烈反應。在經濟復甦緩慢的情況下,市民更需要是經濟援助而不是拉動經濟,第三輪經濟援助應在前兩期基礎上更加優化,如針對特別需要幫助行業可投入多些資源,讓更多行業可度過難關。另外經濟援助是暫時,政府應以長遠眼光考慮經濟復甦及發展大局。
按消費習慣推政策
葛萬金指出,第三輪經濟援助中大部分與前兩期相同,受爭議在於電子消費問題,儘管政府希望推動新政策刺激經濟內循環,但推出時間卻未考慮到居民生活實際情況。加上該計劃中未考慮到未成年人及未滿六十五歲而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長者,以及消費習慣不同的群體。認為並不是所有居民都適合多消費、多優惠的消費習慣,期望當局以居民消費習慣為基礎,推行持之有效的政策。
林宇滔表示,去年政府七月公佈第一期消費卡成效數據,顯示消費卡在促進內需、提振經濟方面初見成效,但到現在未有第二期及第三期電子消費計劃的預期帶動效益。呼籲當局可公佈更多資料,並在電子消費券優化過程中,增加居民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未成年人及長者可使用消費卡,有電子支付的居民可以自由選擇不同支付方式等。
李良汪指出,原計劃經參考內地多個省市相關措施而制訂,在科學層面沒有問題。然而,疫情影響澳門大多數行業,不少居民面臨失業及開工不足等問題,與內地經濟仍有增長的情況不盡相同,故出現民意反彈。另外,關注長期開工不足及失業的群體,建議特區政府推出針對性支援措施協助有關人士。認為是次問題值得特區政府反思,在今後推出政策時,應在科學施政及社會訴求間取得平衡,並建議檢討公共政策制訂、執行、評估、落實及監督等過程。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