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清零?與病毒共存? 澳門新冠疫情出路在何方?|2021-10-15 訊報 宇論滔滔

    新冠疫情爆發近兩年,澳門除去年初的多宗個案,曾經連續四百多天維持本地零確診,甚至被說成是抗疫模範生。不過,今年八月開始的一家四口群組,再到「隔離酒店保安群組」、以及由其傳播的「裝修群組」,尤其是後兩者的出現,明顯是當局的防疫失誤造成,具體細節本欄之前已探討,在此不贅。

    隔離酒店漏洞須徹查事實問責針對隔離酒店的明顯漏洞,待今波疫情過去後,筆者必會要求當局交待詳細調查報告,並根據事實要求改善措施和切實問責,確保同類的低級錯誤不再出現,更重要是主責官員應該主動排查所有可見的漏洞,避免本澳再次因為隔離酒店的漏洞而陷入疫境。

    今年暑假及十一黃金周檔期,對不少面向旅客市場的中小企,本來期望能夠打一場翻身戰,但八、九、十月連續三波疫情,徹底將商界的希望粉碎,更令本來曾經回復微熱的旅遊市場,再次受到致命重創,不單十一黃金周泡湯,由於珠海採取澳入珠要隔離十四天的變相「封關」安排,也將本澳旅客「清零」。

    故針對一些中小企,以至就業、自僱及失業人士的針對性支持和援助,已不是給不給的問題,而是如何給?給多少的問題,政府日前提出八項措施,社會對內容都有很多不同意見,包括如中小企銀行免息貸款補貼能否由原來三年期,延至四年?政府借貸能否涵蓋一些剛創業但未夠一年的微企?讓目前經營艱難的中小企不至於資金鏈斷裂?政府物業免租是否應設上限,避免一些如超市等不受疫情影響的大企反而獲得最多的補貼?年收入十四萬四限制是如何定出?以及單以總收入計算?還是應以減少收入作為資助標準等?

    缺大數據八項措施難精準應聽意見調整雖然政府強調今次是希望精準扶持,但客觀而言,在缺乏準確大數據背景下,政府任何的扶助政策,最多只能說是有針對性,遠遠達不到精準。由於八項措施仍要交由新一屆立法會通過,期望大家多提具體意見,以便細則操作能夠盡量令支援措施更有針對性和善用公帑。

    但正如不少朋友均向筆者表示,其實再多再精準的援助都非長遠之計,更重要是解決失業和恢復旅客入境最實際。這也帶出一個近日很多人討論的話題,就是澳門應否與歐美或新加坡等地,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

    必須指出,內地面對去年嚴峻的疫情,堅持採取封城及「清零」等控疫手段,確是當時恢復社會正常運作的最有效手段,及後面對內地不同地區疫情爆發,內地亦摸索出一套通過大數據嚴格追縱隔離密切接觸者和全民核檢的「清零」抗疫模式。

    而歐美新加坡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抗疫模式,客觀而言是因當地無法「清零」而被動形成的,尤其在去年疫苗未推出前,各地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故「與病毒共存」的前提是疫苗接種率必須足夠高。

    打新冠疫苗無屏障但可變輕症疫情之初,專家普遍認為,待新冠疫苗推出後,只要疫苗接種率達到七成後,就可形成「群體免疫屏障」結束疫情。但實際上,隨著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種,新冠疫苗對感染新冠病毒的保護率出現明顯下降,這也讓群體免疫變得不再可行(因群體免疫是接種率和疫苗保護率相互加乘的結果)。

    但筆者必須強調,接種新冠疫苗仍然能明顯降低重症和死亡率達九成以上,故接種疫苗仍然能夠有效保護自己和避免醫療系統崩潰,足夠高的疫苗接種率,也是社會逐步恢復正常運作,以及「與病毒共存」的必然前提。

    執筆之日,澳門已完成二劑新冠疫苗接種的人數為卅二萬,接種率為百分之四十六點八,較內地目前完成兩劑接種人口達七成多,以及香港的六成多明顯較低,這也是政府近日不斷「谷針」的原因。筆者一直支持和鼓勵市民自願接種疫苗,只要堅持「自願和可選擇」的原則,就應做到「能打盡打」,只是不滿政府對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由最開始的過度保守 ,一夜之間卻變成過度進取,中間完全沒有充足時間採取措施鼓勵和提供誘因推動自願疫苗接種!筆者最擔心夾硬谷針會加劇部分人士的「疫苗猶豫」 令到本來部分經勸說應會打疫苗的人堅持不打。

    星清零策略變共存日增近四千確診料半年才致新常態「與病毒共存」並非沒有代價,如新加坡近日就將抗疫策略由「清零」逐漸轉型為「與病毒共存」,近期確診數字急升至每日近四千宗,大批民眾因此求醫已令當地醫療系統壓力驟增,預計要三至六個月才能達至「新常態」,當地政府和社會能否捱過這半年過渡期仍待觀察。

    再者,近半月變相封關下,澳門受到的影響相信大家身同感受,澳門目前必須維持與內地正常通關才能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故珠澳聯防聯控也是澳門目前唯一的選擇,問題是九月底疫情,內地突然變相封關,反映珠澳兩地的聯防聯控仍未真正落實,這問題必須解決。但從整體而言,珠海是跟從內地的防疫政策,故澳門防疫策略是「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並非澳門政府能決定,而是必須跟從整體國策。

    筆者相信,只要今波疫情澳門能盡快在今月內處理好,澳門與內地通關應可盡快恢復,更重要是,香港正積極與內地探討通關安排,只要成功,也幾乎代表港澳也可同步恢復通關。

    翻查資料,疫情前單計內地和香港旅客,已接近本澳旅客數逾九成,只要本澳盡快能夠與內地、甚至香港通關,新冠疫情對澳門最大的衝擊影響或可消除,不少商界亦同意,只要能夠恢復內地和香港,本澳旅遊業基本可恢復。

    澳抗疫策略須與內地同步港澳內地通關或現小陽春更重要是,內地全民接種計劃雖然在三月才正式展開,但在「中國速度」下,至今已接種逾廿二億劑,完成兩劑接種率的人口已達七成多,估計今年底能完成全民接種的任務,但考慮到疫苗的保護率等因素,專家一般估計內地不會輕易開放境外人士入境限制,甚至可能要全民打第三針才逐步開放外地人士入境,估計最快要明年下半年、甚至後年才成事!

    換句說話,港澳在這段時間,將成為內地人唯一境外旅遊的選擇,澳門也會成為港人僅有的外遊選擇,故只要澳門能夠盡快處理好本地疫情,並與珠澳做好聯防聯控的細則協作,以及做好隔離酒店的防疫安排,未來一年,澳門只要防疫上不再自行犯錯,經濟復甦上確有機會迎來小陽春。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全民核檢屬發現疫情後做保險 撥資源做好追蹤隔離才是關鍵|2021-10-08 訊報 宇論滔滔

   周一早上原本全澳準備復課,中午也準備與珠海恢復通關,但早上準備送女兒上學之際,突然在手機收到其他家長傳來學校門外貼出停課告示,來源雖然可靠,但我也半信半疑,即時搜索原因,原來是衛生局剛接獲鏡湖十合一樣本呈陽性的報告,故教青局要緊急煞停復課,只有無奈送女兒回家。

   裝修群組源自保安群組影響較低其實至上月廿五日開始出現隔離酒店保安群組(五名尼泊爾及一名中國籍保安監控)確診後,再經歷第二次全民核檢,以及「十.一」未如期通關後,社會本來期望爆疫十日後,能夠復課及通關,讓澳門運作盡快恢復,但好事多磨,十月四日單日爆發三例確診(裝修群組相關共四例確診),且源頭未明,確實令本澳社會再次出現恐慌。

  幸好,初步調查發現本澳第66例確診者(尼泊爾籍醫觀酒店保安)和第74例確診者(越南籍裝修外僱),曾在9月 24日乘搭同一巴士約 14分鐘,期間站在旁邊和坐在前後座位。根據車內監控證實 2人曾觸摸同一條柱,認為 2人有空間和時間上的交集,不排除因此受到感染,其影響肯定會較無源頭個案為低。

   復課通關決定有數據支持非倉卒 正如筆者在上月底公開支持疫情穩定應盡快復課,因為作為家長都明白,長期停課不單影響學生學業,更重要是雙職家庭難以照顧和兼顧學業,故盡快復課確是大多數家長的迫切訴求。而政府的通關和復課是否過急,確實有討論空間。其實隨著大家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漸多,我們對其防控確實是可做到更精準,以便將其對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

   因為根據現有的統計數據,新冠病毒在首 7天內發病佔比約為 93.2%, 10天內發病佔比為97.7%,14天內發病機率為百分百,(Delta病毒潛伏期更少),加上保安群組在9月24日已被隔離,雖然他們有一定的社區活動,但只要能夠找出密切、次密切接觸者和共同軌跡人士,以及展開全民核檢,所有人核檢均為陰性,評估總體風險低,故這就是粵澳兩地均認為是適合的時候恢復社會活動,包括通關復課等的科學基礎。

  故客觀從整體分析,當局決定在十月四日通關復課是合理的,因為十天後病發率已達97.7%,只是當局在追蹤共軌人士有漏網之魚而導致病毒被傳入社區。

十月四日爆出確診個案和裝修群組後,筆者也確實憂心會屬無源頭的確診,將令追蹤難度大增,也意味著疫情或已擴散。

   做好追蹤隔離不會出現裝修群組但幸好,經疾控調查發現第74例確診,曾在9月24日與第66例(當晚已被隔離)乘搭同一班巴士,不單坐在附近,且曾觸摸同一扶手柱,但第74例在9月25日時全民核檢陰性(仍在潛伏期),加上使用的是不記名澳門通卡,當局未有成功追蹤到第74例人士作隔離,讓病毒流入社區,並感染其他裝修群組,故客觀而言,如我們能做好保安群組的所有密切、次密切及共軌人士的追蹤隔離,就不會爆發第二波進入社區的裝修群組疫情。

  不少意見認為,單是一次全民核檢不能篩出所有染病人士,今次第74例就是一例,按目前初步調查,他極可能是在9月24日與第66例因同坐巴士感染,並在翌日核檢仍為陰性,故有不少意見認為,必須要進行多次全民核檢才可篩檢出社區潛在的病毒源。

   做好追蹤隔離較多次全民核檢更高效  但換一個角度,第74例雖然未能在全民核檢被篩檢出,但他本來就應屬有共同軌跡被隔離,只要當局能夠做好追蹤,社會成本明顯遠較多做一次全民核檢為低。

  從科學的傳染病管控,通過確診者的隔離,密切、次密切接觸者和共軌人士的追蹤和盡快隔離的「圍堵」方式,其實遠較全民核檢的「大海撈針」式更高效,只是因為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強,在「圍堵」之餘必須加上「全民核檢」作為保險,在內地經驗是能有效確保清零。

   按照珠澳兩地的聯防聯控的共識,相信未來本澳若再出現社區確診個案(即病毒有機會存在社區),本澳都會作一次全民核檢作保險,並會在確診者的居住及工作區設紅黃碼區作為精準防控,以及追縱隔離所有密切、次密切及共軌人士,並維持社會基本運作及通關,客觀而言上述防控措施只要切實執行,理論上是能夠達到有效防控,並能維持通關及兩地正常往來。

   追蹤隔離缺資源人手是最大防疫漏洞故筆者必須指出,尤其在第二及第三次全民核檢安排已較首次明顯改善,但筆者在這段期間處理個案時發現,衛生當局在處理密切、次密切和共軌人士的追蹤、檢測和隔離,以及紅黃碼區及高危場所的圍封隔離及檢測,礙於人手及資源極為短缺,實際工作效率不高,筆者在此認真呼籲,政府和社會更應集中精力,調配人手和資源,協助衛生部門做好上述工作,才是目前防疫的真正當務之急!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醫觀酒店爆疫須查清來龍去脈給公眾交代|2021-10-01 訊報 宇論滔滔

    根據當局公佈,今次疫情的起因,是兩名負責為早前在中國大酒店隔離的第六十四例確診者樓層測量體溫的兩名保安,在執行職務期間未戴好口罩(口罩經常無覆蓋口鼻)而被感染。正如坊間不少質疑,作為醫觀酒店的高危場所,保安無戴好口罩,被感染、甚至有機會傳染社區,問題關鍵絕非在於無戴好口罩的保安,而是在於對明知高危的醫觀酒店,保安無戴好口罩竟然一直無被發現,要事後確診才被揭發,這更顯現是管理上的明顯疏失。

    醫觀酒店保安無戴好口罩責在監管方到底衛生局對醫觀酒店有何具體指引,負責找醫觀酒店的旅遊局在與酒店協商時有否落實相關指引及如何監管等,當局都有必要向公眾交代!

    有正在醫觀酒店隔離的人士更向筆者反映,隔離酒店的保安僅穿著保護衣及戴口罩,連防護面罩也沒有!保安無戴好口罩固然是問題,但真正問題是為何沒有人監管好保安戴好口罩;此其一,再者,高危地點工作連面罩也不佩戴,監管部分實在難以推卸責任!據隔離人士反映,出事後已即時停止由保安量體溫,且樓層人員及保安已佩戴面罩。

    政府事後記招上已表示,對隔離來自高風險地區的人士醫觀酒店的管理,將交由警方負責,人員亦會進行閉環管理。但筆者認為,是否由警方負責非關鍵,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人員監督好醫觀酒店人員及其他流程是否均符合規定。

衛健委視察澳防疫已提漏洞無人理?

    再者,筆者一直收到的反映是,很多部門、機構酒店都願意配合衛生局指引,但在具體執行遇到問題時,即使向衛生局查詢具體執行細則時,往往得不到明確答案。筆者就收到酒店業人士反映,曾向衛生局查詢醫觀酒店的有關床單等清洗安排,只獲回覆由酒店及洗衣公司自行協商!

    筆者也收到反映,國家衛健委九月曾派員到澳門指導防疫工作,針對內地和外地不少醫觀酒店都出現工作人員被感染及進入社區的教訓,衛健委早就提出本澳醫觀酒店工作人員無作閉環管理或成漏洞。筆者也明白,在澳門要人員閉環管理並非易事,但在衛健委提醒後,醫觀酒店的工作人員竟然連口罩也未戴好,以及仍未佩戴面罩等,正好映射出 "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的澳門官場歪風!

共軌密切人士追跡人手不足仍未改善!

    客觀而言,第二波疫情的全民核檢安排較第一輪已有極大改善,前線同事努力和付出值得肯定,筆者上次提出包括每個核檢站應有站長協調、以及必須有強制預約等安排,政府確實都有接納跟進。但筆者收到前線人員和有同行軌跡需要隔離人士的反映,部門根本未有安排足夠人手處理密切接觸及同軌人士的分流、篩檢和隔離安排,例如有與確診者密切接觸人士需要隔離,在北安等候逾十多小時才被安排入住隔離酒店,期間並無任何飲食安排;也有人因遺失了的澳門通與確診者"共軌",接獲通知時已表明該澳門通是早已遺失,但仍被要求必須即時到北安碼頭作聲明異議,最後花了數小時完成異議及完成核檢,卻又不獲發任何時間證明,原因是現場沒有任何衛生局印章。

要求共軌人士坐巴士往北安等隔離?

    另一個筆者不能接受的是,由於今次有大量人士是與確診者共同乘坐巴士需要被隔離(相關人士逾千人),但所有人士今次均獲指示,自行"乘車"前往北安接受隔離(上次是由警方運送,但需時很長)。據悉今次絕大部分人士均是乘巴士前往,如當中不幸有人確診,我們又要再找出他們同軌的巴士乘客?

    筆者認為,疫情變化莫測,病毒也是無孔不入,要政府或前線人員完全不犯錯,確實是不合理的要求,但實際上,筆者在澳門整個防疫戰線,實在見到太多的明顯漏洞,且一直未被堵塞,澳門疫情不致失控,除了蓮花寶地和幸運之外,筆者實在找不到合理的原因。

    自從上次八月初的疫情後,不少市民均表示要追究責任,但正如我之前的專欄文章分析,上次疫情的漏洞關鍵,是在於清潔馬虎,且事後被確診者的下一班航班乘客無被列為關聯人士排查,澳門政府確實是被動的。但今次疫情,筆者看到是監管機制上的明顯疏失,且在衛健委視察提點後仍未有即時改善漏洞,當局若想蒙混過關,當然可以保住某些官員的官位或名聲,但賠上的卻是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

    公平透明問責非口號重在堵塞漏洞筆者心中真正有效的官員問責,並非口號式的下台,更重要是處理好眼前的問題和避免問題重覆出現。一個開明有責任的政府,更應有決心將每件事件的來龍去脈深入調查和向公眾交代清楚,包括衛生部門對醫觀酒店的實際指引,旅遊局有否要求醫觀酒店落實指引及作了甚麼監管巡查等,都應該要向公眾交代清楚,這才是真正透明公平和客觀的問責,我亦相信只要這樣的問責,才可真正警醒現任的所有官員,不斷檢視和改進自己的工作。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