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林宇滔首會期收1178宗求助 多涉6‧18疫情防疫援助措施 20221014|市民日報

 

加強行政立法溝通締良政善治


  【本報訊】第七屆立法會第一會期結束,立法議員林宇滔昨舉行第一會期工作總結,批評政府過去行政與立法溝通不足,無論立法年度規劃、立法修法諮詢、法案文本修訂等方面,影響立法的效率、質素;在新屆立法會第一年度會期,情況未有大改善,他促請政府將法案相關的行政法規一併提交立法會,讓議會更全面、詳細審議;政府應加強與議會溝通,令政策、法案更具民意基礎;行政當局必須正視議員以至社會的監督,才能做到良政善治。

  林宇滔昨在議員辦事處舉行工作總結記者會時表示,辦事處首個會期合共收到1178宗居民求助、諮詢個案,逾87%個案完成處理,收到的個案主要涉及「6.18疫情」期間各項政策及防疫措施所導致的社會問題、經濟環境調整導致中小微企經營困難、僱員失業和就業不足情況、樓花和一手樓買賣爭議等等。

  監督政府工作上,林宇滔在會期合共提交47份書面和口頭質詢,以及16份議程前發言,並就社會關注的議題和政府各項政策措施,透過立法會主席向特區政府要求索取資料11次。發言和質詢所涉及的議題眾多,例如燃油市場競爭、立法規管社區修車場、《消保法》價格形成機制調查、無障礙環境、土地資訊透明度、樓花和一手樓銷售規範、古樹保育、皇朝區民生設施、新冠遺體處置及火葬場規劃、光污染規管、防疫措施、中小微企支援、就業政策、常態化防疫、防災減災規劃落實等等。

  投票不預設立場是其是非其非

  而立法會法案審議工作,首個會期政府向立法會提交30項法案,當中20項在會期內完成審議並通過。作為直選議員,林宇滔除全數出席全體會議、第三常設委員會和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的「全勤議員」外,亦列席所有沒有重疊時間的其他委員會及跟進委員會會議,履行職責。

  他又提到,在法案投票取向上,他一直堅持「是其是、非其非、不預設立場」的理念,在多項政府交來立法會的法案中,尤其社會關心和對居民權利及公共利益有極大影響的法案,如博彩法、博彩業務法、(修改)財政預算案、通訊截取及保障法律制度、升降設備安全法律制度等,在一般性及細則性討論期期間,對法案或條文投下了反對票和棄權票,冀真實反映社會對政府施政、法案的不滿及意見,督促當局改善,回應民意。

  政府提交法案應附法規便審議

  就政府行政與立法溝通不足,林宇滔提出以下改善建議:一、配套性的行政法規未能跟上。林宇滔說,根據《立法法》,行政法規由政府制訂,毋需立法會通過,但法規內容與法案息息相關,且多涉及具體執行層面,直接影響法律生效後的執行效果。過去有多部法律生效後,因相關行政法規遲遲未出台,大大打擊執行成效,甚至「得法無所用」,作為法案提案人,政府應在提交法案時,一併提交相關的行政法規予立法會,如此立法會方能更全面、詳細的審議法案,提升法律的實用性。

  二、行政立法溝通不足。林宇滔表示,行政與立法既要制衡,也要合作,溝通最為重要。在過去一個會期,相關工作並未做好,尤其政府在政策、立法修法醞釀階段時,鮮有與立法會溝通,加上民意諮詢、掌握長期不足,作為民意代表的議員未能在政策、立法修法起始階段便給予意見,政策、法案容易離地。未來,特區政府應加強與議會溝通,除正式的全體會議、小組會及跟進委員會外,可組織非正式的會面或意見交流會議,令政策、法案更具民意基礎,減少折騰時間。

  三、必須重視議員監督工作。林宇滔指出:除立法外,監督特區政府施政是立法議員的主要工作,其主要手段是書面、口頭質詢、索取資料、議程前發言及辯論等。然而,個別政府部門在回應議員書面質詢和索取資料信函時,並未詳細回覆議員所提出的涉及公共利益或社會關心的議題,或「答非所問」,甚至僅以「口頭質詢已回應相關問題」為由,拒絕就書面質詢問題作詳細回覆,做法難以令人接受。必須指出:質詢和索取資料等機制,是《立法會議事規則》賦予議員監督政府的法定權力,若要維持良好的行政與立法關係,行政當局必須正視議員以至社會的監督,兼聽則明,才能做到良政善治。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